香港经济机遇委员会22日举行最后一次会议,特首曾荫权公布多项加快六大产业发展方案。(图片来源:大公报)
中新网6月23日电
香港《大公报》今日在“要闻”栏目刊发报道称,香港经济机遇委员会22日举行最后一次会议,行政长官曾荫权公布了“六大产业”的具体策略和时间表,其中将以“拆墙松绑”的方式去解决土地供应的问题,例如在教育方面,年底前将拨出两块市区土地,让有兴趣的办学团体发展自资专上及高等教育课程。
消息称,每幅位处市区的土地约值10亿元,可建成20万平方呎楼面面积,成功落实后,香港的教育产业必将迈上新台阶。
经机会去年10月成立,8个月以来开过5次会议,就六项具竞争优势的产业(医疗、教育、检测及认证、创新科技、创意文化、环保)聚焦研究和吸纳各方意见,随着最后一次会议在22日结束,经机会成员给予了宝贵的意见后功成身退。曾荫权表示,已把意见交给相关政策局研究跟进,并将在今年10月发表施政报告时,作出比较全面性的交代,没有打算再成立经机会。
经机会在研究推动这六个优势产业发展时,发现一个共通的问题是土地资源,而土地资源的问题未必能够完全倚赖市场自行解决。曾荫权在总结时指出,这些优势产业都是香港迈向知识型经济的新动力,但业界不一定能够在市场以市价和一般商业手段去竞投土地,所以特区政府愿意以开放态度,以新思维去为这几项优势产业“拆墙松绑”,解决土地供应问题。
教育方面,特区政府将预留两块市区土地。曾荫权表示,特区政府希望由私营、商办的教育团体去办,让香港大学的发展更多元化,有多些新元素和有新的学位。对于学科方面,就要靠香港现时本地和外地学生的需求来定,特区政府也要通过审慎、严谨的审批程序。
香港教育局发言人表示,经机会有关香港教育的建议,一如优质教育质素为先的方向,而培养各界别的人才对各行各业都有利。另外,香港一向看重与内地的关系,方便内地人士留港,局方将与内地有关部门探讨,研究落实可行性。
教育局消息人士预料,每幅土地约可建成20万平方呎,因位处市区,估计每幅约值10亿元,承接土地院校的经济规模要录取约2000名学生,年底公布选址。消息人士表示,将与内地有关部门商讨在香港引入内地课程、内地生来香港读高中及香港院校内地独立办学。
另外,医疗发展方面,曾荫权公布,特区政府在今年底,将有四幅发展私营医院的土地向市场征求竞投兴趣表达书。检测和认证方面,将在3个月内成立“香港检测和认证局”,以提升香港检测和认证的专业水平和国际认受性。
环保方面,特区政府带头建设香港成为绿色优质城市,除透过立法规管,改变行为外,特区政府还以身作则落实。创新科技方面,特区政府将积极研究提供崭新的财务或税务诱因,鼓励私营机构增加科研的投资。文化及创意方面,研究引入政策措施加速现时未能物尽其用的工厂大厦改装或重建,为文化及创意产业提供可用的楼面及土地等。
与内地合作方面,曾荫权强调,每一项新的产业都是要考虑到内地资源、市场等,特别是珠三角的发展,以伙伴式进行,因为单靠本地的市场是比较小的,能够提升香港的经济活力和香港人的生活质素,唯一的方法一定要扩大市场,利用更加大的资源和珠三角合作,因此有必要以整个内地的基地来做,不论是粤港合作,在CEPA跟进中,都蕴含着特区政府每一次经济策略的发展。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