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接力资助小妹妹上初中 东莞与佛冈的爱心连线从爸爸万耀光开始,儿子上大学后继续 家庭接力资助小妹妹上初中 很多城里人通过“会亲”与山里的孩子结下不解之缘,一次“会亲”就是一次情缘的开始,并让越来越多素不相识的人开始有了亲密联系。
比如说,东莞与佛冈的爱心连线,就是一个生动的注脚。
“从我弟弟上小学开始,爸爸就资助一名叫陈燕媚的小妹妹,和我弟弟"结伴"读书,互相鼓励,我们也常常开车到佛冈龙山,看看她的生活、学习情况。
”家住东莞、现在中原工学院读大学的万炜锋从小就受父亲万耀光的言传身教,一直希望用自己挣的第一笔钱资助山里的一名孩子。
机会在大二的时候悄然而至。由于品学兼优,万炜锋获得了一笔2000元的奖学金,恰好陈燕媚要上初中,他就决定接过父亲的爱心接力棒,用奖学金资助小妹妹读完初中。而父亲则从今年起选择另一名孩子开始资助。
“小燕媚的家里除了两张睡床和一张小饭桌以外,再没有一件像样的东西。她自己每天5点就要起床干活补贴家用,做完了才去上学或者写作业。”万炜锋说,“如果没有我们的帮助,小燕媚可能连小学都不能毕业。我相信继续资助的话,她的人生会更不一样。”
看见父亲、哥哥的善举,万炜锋的弟弟也信誓旦旦地要帮山里的“同学仔”;而万家的亲友也纷纷打听起今年的“南粤会亲”,要资助燕媚身边的苦孩子……
其实,10多年来,善心就在一个个家庭的口耳相传中扩散。受助的孩子一年比一年多,会亲的家庭聚会也一年比一年庞大,有的甚至是“家族会亲”。
每年,作为主办单位之一,本报将孩子的相关资料在报上刊登后,一般只需3天时间,孩子们就被认捐完毕,他们读小学因此而无忧;有的市民认捐不上,就把热心转移到“希望工程”上,转而资助其他孩子。
山里孩子吃得上米饭却从没吃过麦当劳,企业家深受刺激———
让慈善成习惯,让更多孩子读书 从2003年开始,在广州“认亲会”上,总有一幕让人难忘:穷孩子怯怯地捧着带泥的花生、变味的酸菜,你推我让地塞给蔡金华。不同的是,真诚的孩子一年比一年多,场面越来越大。
“他们也跳橡皮筋,但从来没见过电动玩具;他们也懂得画直线,但从来没用过尺子;他们吃得上米饭,但未曾吃过麦当劳。”东莞市长实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蔡金华非常感慨,“当见到他们最大的消遣只不过是城里孩子再普通不过的游戏,而且城里孩子的"家常便饭"是他们闻所未闻的"天方夜谭"时,心里真的很难受。”
小时受过苦的蔡金华,经过一番拼搏有了成绩之后,总想着要让其他孩子读得上书,不忍心穷苦孩子们“重蹈覆辙”。目前,他已经捐助超过50名孩子,哪怕再忙,也逐一写信叮咛孩子“好好学习”。蔡金华有一个心愿:只要自己力所能及,每年都要递增资助10个贫困小孩,让慈善成为一种习惯,让更多的孩子读上书。 (来源:南方日报)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