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荣阳用他弱小的身躯照顾父亲,支撑着这个家 商报记者 王春胜/摄 |
爸爸瘫痪,妈妈不辞而别,13岁男孩带着爸爸上学
看着懂事的孩子,爸爸心疼得厉害
商报记者 胡巨阳 通讯员 张朝晖
父亲矿难后下肢瘫痪,常年卧床不起,奶奶去世后母亲突然不辞而别,7年音信皆无。登封13岁的于荣阳带着爸爸求学。
连日来,小荣阳的事迹在登封广为流传,人们同情这对可怜的父子,又钦佩小荣阳的坚强和不屈。
飞来横祸
父亲矿难后瘫痪 母亲不辞而别
6月23日上午,记者来到颍阳镇西一处废弃的汽车修理厂,汽修厂西北角有一间用石棉瓦搭建的简易房——这是于德芳和于荣阳父子俩栖身的地方。
于荣阳,家住登封市颍阳镇于爻村第九村民组。2002年农历7月4日凌晨2时许,于德芳在矿井下干活,头顶的天板突然塌方,于德芳一声惨叫就被埋在煤堆下面。附近的矿工听到叫声,纷纷冲了过来,大家七手八脚从煤堆里扒出于德芳时,他已经血肉模糊昏迷不醒。
一个星期后,于德芳终于挣脱出了死神的魔爪,但下肢却瘫痪了。2007年8月,心力交瘁的母亲撒手而去。刚给母亲办完丧事的第三天,妻子突然不辞而别,音信全无。
接连遭受重创的于德芳万念俱灰。就在他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时,11岁的孩子来到他的床前,含着眼泪说:“爸爸,奶奶走了,妈妈也走了,以后我来照顾你吧。”于德芳双臂抱住于荣阳,父子俩号啕大哭。
勇挑重担
11岁娃带着爸爸求学
11岁,正是少不更事的年纪,于荣阳却过早地经历了人世间的辛酸和苦难。
2008年7月,于荣阳以全班第一的好成绩考上了颍阳镇初中。于爻村距离颍阳镇6公里,而且学校要求学生寄宿,于荣阳找到班主任说明自家情况后,决定带着父亲走读。
在好心人的帮助下,父子俩在颍阳镇西一处废弃的汽车修理厂安了家。
于荣阳每天凌晨4点多钟就起床,先到房子外面淘米,然后把淘净的米放进电饭锅里,加水后盖好锅盖,再把电饭锅移到爸爸伸手就能够着的位置,然后提醒爸爸到6点半时准时插上电源。7点多下课,于荣阳匆匆回到家里,米已蒸熟,父子俩匆匆吃过,于荣阳洗刷之后再淘米,重复凌晨时的动作,然后匆匆赶往学校。下午放学,于荣阳回家要给爸爸煮挂面吃。汽修厂距离学校一公里远,于荣阳一天三顿饭就要跑三四个来回,却从来没有迟到和早退。
每天看着孩子放学回家给自己做饭,洗碗,倒尿壶,于德芳流着泪说:“我心疼得厉害,我给他的负担太重了。”
他的梦想
上大学挣钱养爸爸
几年来,父子俩的生活主要靠于德芳每月的低保46块钱和于荣阳在学校两免一补一学期375块钱的补贴费用生活。算下来,两人每个月只有100多块钱的生活费。有时候亲戚朋友也会接济一点。
星期天或节假日,于荣阳忙完家里活,提个塑料袋就到外面去捡塑料瓶和废纸,以补贴家用。“他虽然是个孩子,但从不吃零食,也不要玩具,他看的书,都是向同学和朋友借的……”说到这里,于德芳的眼圈又红了。
于荣阳说自己有一个梦:将来一定要上大学。“只有上了大学将来才会有工作,有工作就能挣钱,能挣钱就有能力照顾爸爸了。”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