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民间中国登月队梦想照进现实 资金筹集困难(图)

2009年06月25日16:26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青年周末



  “民间登月”的梦想和焦灼

  文/《青年周末》记者 徐帆

  登月,时隔四十年之后,从未像今年这样热闹过。

  6月18日,美国太空总署斥资千亿美元的“重返月球”计划正式启动,与此同时,全球唯一的民间登月大赛今年已迎来第18支参赛队伍。

  在全球日渐升温的探月热中,并不是所有的普通人都满足于仅仅充当看客。有那么一小群人,他们渴望身体力行,渴望以纯属民间的智慧、技术和力量,完成一次“天方夜谭”式的民间登月行动。

  他们是谁?他们进展如何?支撑他们艰难前行的,是怎样一种文化信念?他们在中外同台的民间竞技中,又遭遇了怎样的文化差异危机?

  3000万美元重奖下的民间登月梦

  从6月18日到6月21日,何海鸿已经连着两次在“中国星空探月队”的QQ群里发布告全体队员的总体计划书和阶段任务书。

  “7月1日前,完成星空队的网站改版。

  “7月10日前,设立星空队网上商店,销售印有星空队标注的T恤、帽子等物品,以此筹集资金……以后如有大额赞助,可协商成立正式公司。

  “7月21前,完成探月宣传视频……”

  这样紧凑的节奏,不容置疑的口吻,在这半年以来,对于这个一度近乎停滞的纯中国民间探月队而言,是少见的亢奋。

  “人类首次登月40周年纪念日快到了。我们作为发起者,想借这个机会,把大家的积极性再度调动起来,想让队员们重新振作起来,不希望登月的这个梦想流产。”电话那头,在太原工作的何海鸿对《青年周末》记者的采访电话,显得客气且谨慎。

  说到“再度”和“重新”,何海鸿的口气里有几分无奈。追溯星空队的“成立史”,最早可以往前推到2007年9月。当时,一向靠重奖鼓励技术狂人竞赛的X大奖基金会联手Google公司,一起搞了个让世人目瞪口呆的比赛。他们悬赏总奖金3000万美元,看谁能第一个完成纯民间的“登月行动”。

  当然,这么高技术含量的超级任务,很难想象能由一个人单枪匹马地完成。比赛的游戏规则是:以小组而非国家为单位进行报名。

  比赛奖金的发放一共分为三部分。头等奖2000万美元,奖给在2012年12月31日之前首个成功发射无人探测器登陆月球的民间团体。这个无人探测器要完成的任务是:行驶上500米,拍摄图片收集数据并成功传回地球。二等奖纯属“安慰奖”,如果谁第二个做到上述要求,给500万美元的奖励。总奖金3000万美元里剩下的最后500万,则属于“特别奖”,哪个团队要是拍摄到以往人类登月留下的遗迹或是让探测器在月球上度过一个超级寒冷的月球之夜(约合14.5个地球日),他们就有希望拿到这最后的500万美元。

  消息刚放出来时,民间的反应可以用“沸腾”来形容。

  在最初的半年里,就有来自53个国家、超过600份的参赛申请递交到委员会的手里。

  当时,何海鸿和他的朋友们正活跃在一个名为“民间航空航天爱好者论坛”的网站上。一听说有这个比赛,反响空前热烈。

  于是,在Google公布比赛开始接受正式报名后,仅仅“酝酿”了两天,这帮从小就对太空超级痴迷的民间爱好者们决定了:要组建一个中国人的民间登月队。

  “以前觉得航天梦太遥远了,那是国家才有能力去做的事。这个比赛出来,相当于给民间一次实现梦想的机会,航天原来也可以大众化。我们群里曾有人说,没有梦想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人生。当时,大家都觉得很有信心。”回忆起彼时一幕,何海鸿似乎还有些心情激动。

  当梦想照进现实

  就这样,一个民间中国登月队的筹建就在网络上热热闹闹地开始了。

  何海鸿告诉记者,当时的报名情况很热烈,短短几月内,星空队的报名人数就达到五十多人。这些加入者来自各行各业,平均年龄在二十五六岁左右,大多都是典型的“80后”。

  “要说发起者,主要是Cuipf、fengxiao1、老牛和我等四五个人,我的主要工作是负责总体协调和对外宣传。”电话那头,何海鸿解释说。他谈到的这几个“网络ID”,在现实生活中,都有着几乎伴随整个青少年时期的航天科技爱好经历。

  这几个航空航天的超级粉丝聚在一起,开始了组建星空队的工作。开始的几个月里,一切进行得颇有章法。几个发起人忙着组建专门的网站,忙着“招兵买马”,忙着进行月球车的草图绘制和发射火箭的构想,忙着拉投资赞助。

  到了2008年3月,事情却出现了转折性的“冰点”一幕。

  当时,何海鸿感觉加入星空队的人越来越多,而且队员们分散在全国各地,有必要召开一次全国范围内的网络语音会议。

  2008年3月的一个周六晚上,分布在天南地北的二十来个登月爱好者们同时打开电话,戴上耳机,将嘴唇对准麦克,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怎么自己研发一个月球车送上月球。这场会开了两三个小时,讨论的结果却让主持者跌破眼镜。

  “开会时,大家一下子把困难说得太多了,把有些人说得没有信心了,都想退出,后来我们的进展就比较缓慢了。这也是唯一一次最大规模的全国网络会议。”

  说起这件往事,何海鸿有些沮丧,他解释说:“当时有个东北的网友说,他曾经自制过一个两米高的火箭,刚做完没多久,当地公安局就找上门,跟他说这会危害社会安全。”

  对于星空队而言,目前国内法律对私人航空公司和私人航空组织的空白,已成为困扰他们的一个敏感话题。他们不光担心有些事能不能做,还担心很多制造卫星的材料和发射的燃料都难以买到,因为这些符合太空探索要求的原材料,在国外禁止出口,在国内无从购买。

  除了法律,资金大概是他们最头痛的问题之一。“登月大奖赛说可以使用他们提供的火箭‘猎鹰’,可以打九折。但一个‘猎鹰’要三四千万美元。目前,广州、深圳、上海的几个队员正在想办法联系企业募集资金,包括我自己也在联系。”

  看来,虽说“Google 登月X大奖赛”打着3000万美元重奖的大噱头,如果真有人真刀真枪地去参加比赛,估计搭出去的本钱还不够赢回来的奖金。星空队曾打过的算盘是:如果自己研发火箭,精打细算地购买材料,据说最后下来的成本,是可以少于头等奖奖金的2000万美元。

  或许是觉得最大头的资金还远远没戏,或许是还缺乏掌握核心技术的人手,星空队一直没有正式报名参赛。而且,正式报名需要先交纳1万美元的报名费。

  “现在据我们所知,国内唯一一个正式报名参赛的,是一个在上海外企工作的德国人。”

  当何海鸿和他的朋友们一度陷入举步维艰的两难境地时,他发现,上海已经有一个德国人不管不顾地跑去交钱报名了,而且,这个德国哥们儿居然打的是“中国代表队”的名号。

[1] [2] [3] [下一页]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