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专家访谈:海西经济区对两岸交流与合作的影响(组图)

2009年06月25日10:54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新华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经济研究室副主任朱磊做客新华网,与网友在线交流。 新华网 张龙 摄

  访谈实录嘉宾简介

  精彩提要:

  1、两岸关系的发展根本动力就是民间,要靠人民来推动。所以两岸关系包括经贸关系的发展也要在民间交流方面作很大的文章。我们看到在两岸目前阶段,已经进入了一个两岸交流大合作、大发展、大交流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也应该是大力推广民间交流。所以海西区成立之后,在和台湾进行经济合作的时候,很多东西都是通过民间交流来进行。
这样我们看到,实际上两岸交流除了政党交流、两会交流之外,民间交流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详细

  2、海西经济区为台湾经济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因为海西区的成立有可能成为大陆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区之后的第四个增长区域。海西经济区为台湾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专家指出,台湾经济不一定就是永远维持在4%以下的经济增长速度,有可能恢复到6%左右的中速增长。海西经济区对台湾经济的全球地位有一个提升作用。因为海西区是台湾面积的9倍,市场扩大一半,如果台湾把海西区作为战略腹地,战略纵深大大增强,这样在全球的地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详细

  3、:“五缘六求”,血缘、商缘、文缘、地缘、法缘,实际上我个人觉得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地缘,离的非常近。第二就是语言优势。台湾叫国语,咱们叫普通话,台湾讲闽南话,我们叫福建话。有独特的语言,海西区有独特的优势,大陆其他地区没有优势。还有就是血缘的优势以及气候环境相似。再有就是文化信仰,妈祖信仰,容易找到共同语言。详细

  4、对于如何推动两岸经济发展岛内有不同意见,是否要继续推进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还是要踩刹车。大陆对于如何进行两岸交流也有不同的意见,学术界也有不同的方案。两岸执政当局如何能够在这么多意见中找到最科学、最合理、最有建设性的方案,这考验着两岸执政者的智慧。详细

  5、现在绿营是比较分歧的,民进党内部也是一样,比较保守的一些人基本主张就是反开放、反一中。他认为如果我开放了,可能就会对大陆形成更高的经济依赖,更加不好推动“台独”。而倾向改革的人则认为两岸应该要搞经济合作,但同时不排除“台独主张”。详细

  6、两岸经济合作协议能不能顺利达成。现在看起来,确实还有一些困难,主要是在岛内没有形成共识,以绿营为首的反对势力还比较大,有一种说法叫岛内分歧大于两岸分歧。所以究竟能不能像人们希望的那样顺利达成,这个还有待观察。详细

  主持人: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收看新华访谈。海峡西岸经济区经过5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在过去的5年中,海峡西岸经济区依靠自身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两岸经贸交流的纵深发展。2009年5月1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意见》将海峡西岸经济区定位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今天,我们荣幸地请到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经济研究室副主任朱磊教授为我们解读海峡西岸经济区对两岸交流与合作的影响。朱教授,您好。

  朱磊: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5年前,福建首提"海峡西岸经济区"。今年的5月14日,在海峡论坛举办前夕,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将海峡西岸经济区明确定位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它首先强调"两岸的民间交流",那么民间交流这种形式在两岸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是什么?

  朱磊:两岸关系的发展根本动力就是民间,要靠人民来推动。所以两岸关系包括经贸关系的发展也要在民间交流方面作很大的文章。所以我们看到在两岸目前阶段,已经进入了一个两岸交流大合作、大发展、大交流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也应该是大力推广民间交流。所以海西区成立之后,在和台湾进行经济合作的时候,很多东西都是通过民间交流来进行。这样我们看到,实际上两岸交流除了政党交流、两会交流之外,民间交流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厦金“小三通”航线每日共有28个航班,日均运送旅客3000多人次。图为厦金客运码头。新华网 董晓 摄

  主持人:突出"先行先试",在哪些地方先行先试呢?

  朱磊:最关键是政策方面,两岸在经贸合作时有一些新的政策,以前没有实行过,选一个试点就在海西区来做,先行先试,实际效果怎么样,这样可以推广到大陆其他地区,扮演先行先试的角色。

  主持人:下半年两岸要签订的"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海西经济区与其是一个什么关系,可否将海西经济区视为是ECFA的一个试点。

  朱磊:下半年两岸确实要探讨签署两岸经济合作协议的问题,要谈这个事情,但是是不是签是另外一回事,要谈。这个问题现在在岛内还没有形成共识,在大陆还在研究阶段,所以究竟内容是什么,两岸能不能达成一致的意见,尽快签成,这个还需要两岸共同努力推动的事情。如果两岸真的签署了这个经济合作协议,不管是ECFA也好,还是其他名字也好,签完之后,台湾和大陆交流就是更加深入全面的交流状态。在这个情况下,海西区先行先试的效用将有所削弱,先行先试的政策有可能推广到大陆其他地区。即使这样,海西区因为先行先试,它有自己的经验,可以继续发挥先锋作用。即使在试点结束以后,海西区仍然可以发挥先锋作用,对于两岸交流发展合作占据前沿的地位。

   主持人:海西经济区的建立对两岸经济有何影响,在哪些方面起到了拉动作用?

  朱磊:我想至少有三个方面。第一,为台湾经济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因为海西区的成立有可能成为大陆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区之后的第四个增长区域。它的增长含义就是经济增长速度将会快于大陆其他地区,按照福建省省长的说法至少要快一两个百分点。我们都知道,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中国的经济是被国际舆论普遍看好的,而中国经济的发展又需要靠一些比较有强劲增长效果的增长极来带动,海西区如果成为第四个增长极,它对大陆的带动很明显。

  第二,可以为台湾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台湾经济发展经历了高速、中速到低速发展,1949年开始,前40年,年平均增长速度是9%,到90年代,年平均增长速度是6%,到了2000年之后,年平均增长速度就是4%。那它是不是将会保持一个低速发展呢?我们知道,所有的经济当规模达到一个程度,可能速度都要降下来,但是我个人觉得,台湾经济不一定就是永远维持在4%以下的经济增长速度,有可能恢复到6%左右的中速增长。现在看起来,以海西区为代表的大陆经济增长对它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带动作用。比如说海西区成立之后,台湾到大陆的投资可以首选海西区,以前因为“三通”没有完全开放,直航没有开放,台商到长三角、珠三角投资的比较多,到海西区相对比较少。海西区成立以后,“三通”实现了,台商给海西区的投资可能就非常多。台湾企业战略重新布局改变之后,海西区的作用可能就会越来越重要,这样可以在海西区形成一个新的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的出现可以专业化分工非常细密,专业化分工可以导致效益提高,竞争力增强,台湾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也会越来越高。

  “台湾石化专区”在泉港石化工业区的规划位置图。新华网 董晓 摄

  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2006年4月由农业部、国务院台办批准设立。几年来,园区基础设施、功能配套和招商引资等均取得较大的进展。目前,创业园六个产业区已有68家台资农业企业和3个台湾农民个体工商户入园,总投资1.1亿美元,年产值15亿元。图为台湾农民创业园中的花卉。新华网董晓摄

  台湾农民创业园,2006年4月由农业部、国务院台办批准设立。几年来,园区基础设施、功能配套和招商引资等均取得较大的进展。目前,创业园六个产业区已有68家台资农业企业和3个台湾农民个体工商户入园,总投资1.1亿美元,年产值15亿元。图为台湾农民创业园中的花卉。新华网董晓摄

  第三,对台湾经济的全球地位有一个提升作用。因为海西区是台湾面积的9倍,市场扩大一半,如果台湾把海西区作为战略腹地,战略纵深大大增强,这样在全球的地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朱磊:对于台湾经济,方方面面都有影响,最主要的是服务业的影响。台湾现在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它的服务业占GDP的产值高达74%,和大陆相比,大陆才百分之四五十,相差很多。所以海西区对于台湾的服务业有一个拉动作用,比如台湾的金融服务业,它在岛内占有很大比例,但是在大陆很少。同时,医疗服务业,这个在台湾也很有优势,到海西区来也有很大的发展。海西区有一个重头戏就是港口、交通、铁路、公路、机场这些建设都要在短时期有一个比较大的投入和发展,在这个背景下,如果台湾可以参与到基础建设里来,对它的基建设施也有很大帮助。海西区三大支柱产业是机械、石化、电子,恰好这些都是台湾的强项产业,它过来有一个扩大空间的作用。台湾农业可以发展精致农业、休闲农业,这些可以到大陆来推广,这些对台湾经济都是有带动作用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经济研究室副主任朱磊做客新华网 新华网 张龙 摄

  主持人:海西区在哪些方面突出了两岸经济的互补性呢?

  朱磊:台湾管理经验、资本运用、市场推广、技术转化方面,台湾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因为它发展比较早。大陆也有一些传统优势,比如市场方面、资源方面、人才方面、效率方面,这些都有自己的优势。双方可以把优势放在一起互补,就可以达到1+1大于2的双赢。互补是指你的优势和我的劣势可以结合,我的优势和你的劣势可以结合,如果都是优势是不是就不能结合呢?我们都是强项的地方或者都不是强项的地方都可以进行合作,都可以得到好处,这样就有互利性。

  闽台缘博物馆是一座反映祖国大陆(福建)与宝岛台湾历史关系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展厅按地缘、血缘、法缘、商缘、文缘来设计,分为七个部份,展示闽台两地从古至今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新华网董晓摄

  主持人:台商投资大陆可选的区域有很多,那么海西经济区对台湾来说在哪些方面更具有吸引力,这些吸引力源于什么因素?

  朱磊:“五缘六求”,血缘、商缘、文缘、地缘、法缘,实际上我个人觉得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地缘,离的非常近,离台湾本岛最近的地方只有100多公里,以前是因为没有实现“三通”,所以台商到珠三角、长三角投资比较多,如果三通直接实现了,从台北到厦门的时间和到高雄一样,甚至比到高雄还快,那是什么效果。这样台商到福建来投资是非常具有优势的。

  平潭是福建东部沿海的一个岛县,主岛海坛是福建第一大岛。东濒台湾海峡,距离台湾新竹仅68海里,是大陆距台湾本岛最近的地方。新华网董晓摄

  平潭是福建东部沿海的一个岛县,主岛海坛是福建第一大岛,全国第五大岛。东濒台湾海峡,距离台湾新竹仅68海里,是大陆距台湾本岛最近的地方。图为平潭岛上风能发电设备。新华网董晓 摄

  第二,语言优势。台湾叫国语,咱们叫普通话,台湾讲闽南话,我们叫福建话。有独特的语言,海西区有独特的优势,大陆其他地区没有优势。

  还有就是血缘的优势,很多台商到这边来发现原来都是一个宗族或者有以前的亲戚,甚至于更广泛的关系,这对他们开拓事业都有好处。

  还有就是气候环境相似。台湾人到了福建,他不觉得气候变化有多大,适应性很强,他觉得很适合居住。同时对农作物一样,台湾的农作物在海西区一样能种。

  还有就是文化信仰,妈祖信仰,容易找到共同语言。这些优势都是海西区比较独特的,而且应该充分发挥运用的地方。

  闽台缘博物馆内清朝福建居民横渡台湾海峡的展示。新华网 董晓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经济研究室副主任朱磊做客新华网 新华网 张龙 摄

  主持人:海峡西岸经济区在两岸交流中是如何定位的?

  朱磊:基本上把它定位成试点和先锋的作用。为什么说是试点呢?以后两岸经济合作是非常复杂的事情,是一个开创性的事业,它最大的特殊性就在于两岸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是在一种错综复杂的政治背景下进行的。两岸经济合作在两岸关系历史上和整个世界范围之内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拿来模仿。两岸中断了30年的经济交往,然后又在政治关系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发展30年,一直到去年才有了一个政治互信,这个是建立在两岸都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前提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推动两岸经济发展,仍然是前所未有的课题。

  岛内对是否要继续推进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也有不同意见,大陆对于如何进行两岸交流也有不同的意见,学术界也有不同的方案。两岸如何能够在这么多意见中找到最科学、最合理、最有建设性的方案,这考验着两岸执政者的智慧。

  6月17日,厦门长庚医院。长庚医院于去年5月6日开业,是大陆最大的台资合作医院。厦门长庚医院目前平均每天就诊1000多人,最多时达1300多人,近一半来自医院所在地海沧区。医院在不损害医疗质量的前提下,靠信息化管理来节省成本。新华网董晓摄

厦门长庚医院一楼大厅。新华网 董晓 摄

  即使找出这么一个方案,是不是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不仅要靠事先进行深入的研究论证,同时最好有一个试点、实验,就像咱们用科学技术产品和生物技术,往往是经过反复实验才进行推广。所以海西区可以扮演试点的作用,就是很多关于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推动的措施可以在海西区先行先试,不管是成功经验也好,还是不成功经验也好,可以总结出来,在机会时机成熟时可以推广到大陆其他地区,这样两岸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可以进一步加深。为什么还要加一个先锋作用呢?即使签署了两岸经济合作协议,海西区的先行先试经验可以在其他地区用,仍然有它的优势和前沿地位。从这个角度说,既是试点也是先锋。

  主持人:在5月27日国台办新闻发布会上,杨毅表示5-7月至少有7个大陆采购团赴台采购,6月5日首个大陆采购团赴台,并取得丰硕成果,共落实逾22亿美元对台采购订单。有消息称,最终的订单可能还要超过22亿,那么对于赴台采购团您有什么看法?

  朱磊:从今年5月以来,大陆赴台比较大型的采购团已经有三次,据我所知,接下来还要进行三四次,甚至于更多。从目前已经进行的这三次大型采购来说,效果是很好的,因为三次采购团进行了将近70亿美元的采购金额,在岛内引起比较大的反响,各界都很欢迎,尤其是台商,因为给他带来了商机。

  比如说第三批是一个面板采购团,我们知道,台湾两个最主要的高科技产业,一个是半导体产业,一个是液晶面板产业。在国际上只有韩国可以和台湾相提并论,这两个地区的液晶面板大概占了全球市场的80%以上。但是台湾和韩国相比,它的市场占有率稍微会低一些。在大陆赴台面板采购团以后,原来在大陆市场,韩国企业是领先的,采购以后这个局面大大扭转,这就是两岸合作的一个好处。从大陆角度来看,大陆企业也可以以比较合理的价格进行采购规模的扩大,这个对双方都是有利的。

  主持人:原来的两岸经济交流中,都是大陆招商引资,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台商来大陆投资,而现在,陆资也可去台湾投资了,陆资赴台,对于大陆的商家来说都有哪些新的机遇与吸引力呢?陆资赴台对解决台湾哪几个方面经济的问题有帮助?

  朱磊:陆资赴台也是谈了很久的事情,岛内工商界一直也希望大陆到岛内投资。民进党执政的时候,这个事情一直拖了很久,开放的口子非常小。到了去年以来,两岸形势发生变化,正式讨论陆资入岛的问题。大陆企业能够赴台投资,至少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台湾的很多产业都会带来一些机遇。比如说制造业,台湾现在搞产业八条计划,希望和大陆合作,有15项产业希望得到快速发展。比如说中草药、LEG照明等。可以通过大陆企业到台湾投资,互相取长补短或者强强联手,共同获利,这对制造业有好处。

  服务业,不管是批发零售也好,还是旅游金融也好,如果大陆能够到台湾投资,对台湾同样是很好的。台湾有一个“爱台12建设”,这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规划,很多内容,包括港口建设、机场建设、排污防洪,这些建设都给大陆企业投资机会,同时也给他们一个发展的机会。所以大陆企业如果能够到台湾去投资,对于台湾经济的推动作用是一个全面性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经济研究室副主任朱磊做客新华网,与网友在线交流。 新华网 张龙 摄

  主持人:绿营对于两岸经济交流的现状是什么看法,他们看法是否已经有所改变,认为加强两岸经济交流有助于台湾的经济振兴?

  朱磊:现在绿营是比较分歧的,民进党内部也是一样,比较保守的这些人基本主张就是反开放、反“一中”。他认为如果我开放了,可能就会对大陆形成更高的经济依赖,更加不好推动“台独”。他觉得从经济角度来讲,开放大了,对大陆形成依赖,所谓的“连通器”效应,会把台湾的工资水平降低。

  5月曾访问大陆的民进党籍高雄市长陈菊向新加坡《联合早报》表示,如果有机会,必然还会再度访问大陆。图为:陈菊自大陆返抵高雄后受到乡亲英雄式的热烈迎接。

  从政治角度来讲,越来越不利于他们推动“台独”。有一种有改革倾向的看法,认为两岸应该要合作、要“主权”。就是一方面还想和大陆进行经济合作,认为这样对台湾经济有合作。另一方面也要所谓的主权,就是不放弃“台独”主张。但是这些人认为两岸经济合作并不会妨碍他们继续推动“台独”的目标。所以在岛内来说,绿营看法也比较分歧。有些人认为应该进行一次政策大辩论,在民进党内通过辩论来得出究竟要和大陆进行经济合作还是拒绝开放。但是民进党党主席已经否定这个说法了,就是不搞辩论,他们还是要坚持基本的反开放、反一中的路线。

  主持人:台湾经济主管部门负责人在一次演讲中提到:“台湾最好的市场机会都在大陆”,对此您怎么看。

  朱磊:现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决定了大陆一定会扮演一个明星的角色,因为在如何摆脱金融危机的过程当中,大陆所展现出来的魄力和潜力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大陆经济的增长可以直接带动地区经济增长,如果台湾经济搭上大陆这个直通车也会尽快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从去年严重的经济滑坡当中走出来。

  主持人:两岸经济交流还有哪些有待突破的地方?

  朱磊:去年以来,两岸经济交流进展很快,从现在来看,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的路线图是比较清晰的,就是分三阶段。第一阶段要实现两岸经济往来的正常化。主要是指由以前的间接、单向和不全面到直接、双向和全面,尤其是“三通”,“三通”是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去年12月直航实现了,通邮实现了,通商长期以来是台商到大陆投资,大陆企业不能赴台投资,估计这个月底,台湾当局也会宣布一些开放政策,这样两岸通商也能实现,这就意味着两岸的“三通”基本实现。直接双向全面的“三通”基本实现,意味着两岸已经实现了经济往来的正常化。

  第二阶段就是要进行两岸关系的制度化。去年以来,两岸已经实现了经济协商的制度化,就是两会互访、商谈已经制度化了。同时,除了两会以外,还有政党合作平台,还有民间交流平台,多层次的协商制度已经有了雏形,并且逐渐稳固。当然,类似投资保障协议、争端解决机制这样一些制度化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这是下一步要做的工作。

  第三阶段两岸合作的机制化。如何签署一个经济合作协议,比如像ECFA,这个是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的重要内容,如果能够建立两岸特色经济合作机制,这为两岸经济增强很有利,对两岸发展也很有利,同时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探讨两岸经济合作发展和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相衔接的可行性,如果能够进行机制化的建设,对未来会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未来的重头戏可能会在这个方面,如何建设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

   主持人:金融危机下台湾经济的软肋是什么?当前台湾经济亟待解决的问题又是什么?

  朱磊:去年金融危机以来,台湾的出口大幅下降,并且岛内的民间消费、民间投资都出现了负增长。整个经济形势非常不乐观,当然最主要原因还是出口冲击过大。要说台湾软肋,应该有三点:出口产品结构过于集中、出口市场结构过于集中、出口产品生产结构过于集中。怎么理解呢?它的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高科技产品半导体和液晶面板方面。这两样在岛内的投资几乎占到60%—70%,一旦国际市场有波动,整个市场就会有波动。国际金融危机又和高科技产业景气循环周期发生共振,一下子都到谷底了,出口大幅衰退,经济也会下滑。

  第二,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就是主要出口市场、最终产品市场仍然在欧美,虽然在大陆有很多投资,但是70%是加工贸易,就是产品到大陆加工完以后,最后还是出口到欧美,如果欧美发生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它的出口也会大幅衰退。

  第三,生产结构也是有问题的。台湾主要制造业主要都是代工生产,委托加工,不搞自己的品牌,不搞自己的投入,就是接单,靠着非常细密的分工来赚取利润,但是这个利润很微薄,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情况下,没有自己的品牌,冲击很大。比如三星、LG,金融危机来了,把订单首先给自己的企业,保证80%的开工率。但是台湾企业基本上都是代工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和销售渠道也是受到很大限制的。

  主持人:通过两岸经济交流可否解决台湾的一些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经济问题?

  朱磊:当然,短期效果已经很明显了,大陆采购团到台湾,就为他们带来订单,本来订单没这么多。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这是给台湾提供消费者,过来之后肯定要买这个买那个。大陆的家电下乡,欢迎台商参加,确实有很多台湾企业也参与进来了,这等于在为台湾提供一个市场。陆资入岛,大陆企业到台湾进行投资,这等于带来资金,资金来了以后,更多的就业机会就有了,同时也给岛内带来信心。台湾股市因为陆资入岛的消息一传出,马上大涨。今年以来到5月份,涨了百分之四五十,这在全球都是涨幅最高的,所以让岛内投资人充满信心。这些都对岛内的经济发展有着明显而迅速的作用。

   主持人:请您回顾一下一年来两岸经济交流的丰硕成果。

  朱磊:去年以来,两会一共进行了三次协商,签署了9个协议和一项共识。这对于台湾经济来说帮助很大,因为绝大多数都和经济有关的。比如第一次是去年6月签署了两个协议,一个是包机,一个是旅游。第二次是在11月份签署了4次,海运、空运、食品安全和邮政。第三次是今年4月份,签署了三个协议和一个共识,分别是空运、金融合作协议、共同打击犯罪。共识就是对于大陆企业赴岛内投资形成一个共识。这些协议和共识的达成,对于两岸经济关系发展来说有着明显的影响,就是两岸的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就实现了,这三次协议每次都有空运,直航基本上可以实现。大陆游客赴台,两岸经济进一步深入发展,这都是这一年取得的丰硕成果。

  6月18日上午,第七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618)在福州金山展览城隆重开幕。今年618的主题是:项目—技术—资本—人才。这是6月11日记者在福州街头拍摄到的宣传标语。新华网董晓摄

  主持人:对于海西经济区的建设以及两岸交流我们还有哪些期待?

  朱磊:我感觉有两个亮点或者说可以期待的成果,第一,两岸金融合作现在正在密切进行,怎么能达成一个最好的结果,现在人们也在关注。就是如果两岸金融合作推进的比较顺利,台湾银行业就可以在大陆进行营业。因为我们知道,从2002年起,7家台湾银行在大陆设办事处,但是两岸还没有签署MOU。签署以后,在大陆经营的台湾银行业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台资企业的融资问题,尤其是台湾的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很大的问题,因为没有担保,银行就不能给他贷款,贷款解决不好,经营就受到限制。

  但是台湾企业在岛内,台资银行对他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如果岛内有足够的抵押,在大陆就可以贷款。同时,台湾银行本来对中小企业贷款有自己的一套经验,因为它比较早,如果它可以到大陆来,可以为大陆的中小企业,尤其是台资的中小企业提供很好的融资协助。两岸货币清算协议签署以后,这样就可以方便两岸的货币兑换。虽然现在岛内可以兑换,但是没有货币清算协议,就不能平衡。如果两岸签署货币清算协议之后,就可以直接找中央银行,不存在审的问题。

  另外就是能不能签署两岸经济合作协议,协议的签署将关系到台湾很多行业,因为台湾现在也比较着急,马上大陆和东盟的10+1陆陆续续免税就要实现了,从明年起,很多产品都是零关税,即使不是零关税,也是比较低的水平。如果台湾企业以比较高的关税在大陆市场和东南亚市场竞争,肯定是不利的。如果能够签署这个协议,利用早期收获的办法降低台湾产品到大陆来的关税,对于台湾企业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台湾工商界关心这个,两岸企业也都关注这个,两岸经济合作协议能不能顺利达成。现在看起来,确实还有一些困难,主要是在岛内没有形成共识,以绿营为首的反对势力还比较大,有一种说法叫岛内分歧大于两岸分歧。所以究竟能不能像人们希望的那样顺利达成,这个还有待观察。

  主持人:朱教授,通过您的深度分析,我们对海峡西岸经济区与两岸交流合作关系有了一个全方位的了解。感谢您接受我们的专访。感谢各位网友的参与,再见。

  (策划:周锡生 终审:陈璟春主持:胡璇绚 编辑:胡璇绚)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经济研究室副主任朱磊做客新华网 新华网 张龙 摄

  朱磊: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2001年至2002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访问学者。1997年至今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经济研究室。

  研究领域:台湾经济、两岸经贸等。

  学术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课题、国台办委托课题、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重点研究课题等10余项。全国核心学术刊物论文20余篇,时政论文200余篇。

  专著:《台湾财力》。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