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福建一村80人吸毒 的士不敢进村姑娘不愿嫁入门

2009年06月26日03:03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东南快报

  禁毒 我们一直在努力——一个村的战斗

  一个村80多人吸毒 的士不敢进村 姑娘不愿嫁入门

  闽侯第一村的“戒毒”突击战

  本报记者 刘清华 陈景 文/图 实习生 李佩 王淋锦

  今年29岁的耿强(化名)几天前放下手中的生意,从广州回到家乡——闽侯上街沙堤村。

他是村龙舟队队员,要为闰五月初五的龙舟比赛做准备。

  身体结实的耿强,一副意气风发的样子,很难相信,就在几年前,他还是一个有着4年“毒龄”的“烂仔”。

  而那时,在沙堤村,像耿强沉溺于毒品的共有80多人,由于吸毒人员多、治安差,一度的士不敢载客进村,姑娘不愿嫁入门。“戒毒”由此成为全村人心中的头等大事。村委会紧急带着村民开展了一场“戒毒”突击战……

  一听小伙是沙堤人 恋人挥手说“拜拜”

  沙堤村是闽侯上街一个行政村,居民8000多人,号称闽侯第一村。近年来,这个村的村民们经历了光荣——羞愧——自豪的心路历程。

  上世纪90年代末,村里许多人包工程做生意,先富了起来,该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村民们也觉得脸上倍感光彩。

  但此时,一股不正之风悄悄袭来。1997年,一些做生意的村民偶尔品尝毒品,渐渐地,吸毒的人越来越多。

  村治保主任赵家新说,2002年,该村已有80多人吸食、注射各类毒品。

  吸毒是个无底洞,再多的钱也会被吸光,它不仅影响了村里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严重的治安问题。这些年轻人毒瘾发作时,弄不到钱就去骗、去偷、去抢,于是盗抢、敲诈等事件时有发生。

  沙堤村慢慢沦为远近知名的吸毒村。

  “连的士都不敢载客进来了,因为害怕被吸毒人员敲诈殴打。”赵家新回忆当时情形时痛心地说。

  更有甚者,当时村里一个小伙子谈女朋友,女方一打听小伙是沙提村的,吓得赶紧挥手说“拜拜”。

  “村里的名声差到这个地步,全村人都赶到脸上无光啊。”赵家新说。

  全村人着急 支书家成“戒毒所”

  眼看吸毒者越来越多,村民和村干部再也无法忍受了。“必须把戒毒当成全村的头等大事来抓。”时任沙堤村村支书兼村主任的赵民光说。

  村支书赵民光就把自己家的一个房间当成了临时戒毒所,在吸毒人员自愿及其家人支持的情况下,帮助毒瘾较轻的吸毒人员强制戒毒。

  吸毒村民阿炳(化名)第一次到他家戒毒时,被锁在房间的3个晚上。最后,阿炳毒瘾发作难受,哭喊要求出去吸最后一次。赵民光心软了......

  三天后,阿炳回来了,关了3天又发毒瘾,难受的满地打滚,不停叫喊。

  这回,赵民光不再心软,坚决不放人。为了防止发生意外,他干脆搭铺睡在房间前过道上,24小时守着。

  熬过几天后,阿炳终于脱了瘾。“感谢老书记给了我新生啊。”走出房门后,他热泪盈眶。他的家人也都赶来向赵民光致谢。

  后来,赵民光又“硬心肠”地帮助两名吸毒小伙成功脱瘾。他总结一条经验,轻微染毒者一般4天就能脱毒,一周脱瘾。

  “说真的,他们戒毒成功时,我觉得很有成就感。”赵民光回忆当时情形,笑呵呵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为了巩固战果,赵民光还推出回访机制和一项创业措施,根据脱瘾者兴趣特长,优先安排养鱼、开店、跑运输等工作。他说,有事情做了,这些人才能安下心来,心安稳了,就会认真做事,成家立业,就不会想到再去吸毒了。

  吸毒“烂仔”翻身成老板

  赵民光推出的措施很快收效。一些戒毒人员脱瘾后,由于有了固定的工作,生活充实,渐渐地彻底摆脱的毒品的诱惑。

  耿强就是其中一个例子。他13岁出来当学徒,18岁时染上了毒品。21岁时,他做隔热板一年能赚10多万元。到了22岁时,也就是2002年,他吸毒品的量越来越大,并开始注射,每天要花五六百元。他整天无精打采,为过毒瘾做过违法的事情,曾经被人骂为“烂仔”。之后,他被送入福州市戒毒所。

  出戒毒所后,他在村委的帮助下承包了村里的几百亩鱼塘,从此一门心思扎入养鱼事业中。由于爱动脑,懂科学,他每年可以交给村里400担鱼,价值20万元左右。

  “耿强能吃苦,脑瓜子好使,是个不错的小伙子。”现任村书记赵善雄说,同一块鱼塘,别人养鱼亏本,他年年都丰收。

  如今,耿强只承包几十亩水塘,主要让其父亲在家打理,他另外投资20多万元,与人合伙在广东办厂,生意越来越好,成为小有成就的工厂老板。

  福州市戒毒所:这是一个奇迹

  措施得当,再加上村民大力支持,沙堤村戒毒工作打了个“翻身仗”。福州市戒毒所科长赵亮说,该村80多名吸毒人员,如今戒毒率达80%以上。

  “这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赵亮说,戒毒者复吸现象普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脱瘾者与社会割裂,与吸毒朋友重新混在一起。沙堤村绝大部分人员成功戒毒,就在于长期跟踪回访机制,有效地割裂了他们与毒品的联系。 “戒毒需要家庭,单位和社会共同关注,需要建立长期跟踪机制。”

  负责该村的片区民警谢伟说,现在沙堤村的治安状况好多了,几乎没有涉毒案件,这主要是村里和戒毒所工作做得好,他们只是起到辅助性作用。因为戒毒工作取得成效,沙堤村连续几年被上街镇表扬,成了治安好转的榜样村。

  戒毒成功也促进经济的发展。赵家新算了一笔账,吸毒者每天要花200元到300元不等,80多名吸毒者一年就要在毒品上挥霍六七百万元。如今,他们基本上戒毒了,光这一项就为村里省下六七百万元。

  现任村书记赵善雄说,现在,全村人一门心思想着如何做生意挣钱,因此,这几年村里经济发展很好,面貌彻底变了样。“村里的小伙现在很受欢迎,许多外地姑娘争着嫁进村呢……”他爽朗地笑了起来。

  “禁毒天使”林文

  帮助吸毒家庭儿童戒网瘾

  本报记者 王进 吕诚 实习生 沈瑞芳 文/图

  “妈妈,救救阿波(化名),他才12岁!”

  在南方医科大学忙着期末考试的林文,前几天匆匆给在福州的母亲文女士打了个电话,希望妈妈能帮她一起救救广西柳州一个吸毒家庭的孩子阿波。

  福州女孩林文,是中国最小的注册禁毒防艾志愿者。2002年,她就和阿波的妈妈,一名吸毒者结成对子。如今,阿波的妈妈已成功戒毒,可阿波却上网成瘾,甚至想自杀,还喊着“要杀人”。如果不帮他,林文担心他会犯罪。

  6月24日晚,带着女儿的托付,文女士踏上了南下的路程。经过多方努力,目前,林文和妈妈已经联系上了广东阳江一所学校,这所学校答应,可以帮助阿波戒网瘾,并为阿波减免每年的学费。

  他,成长在一个吸毒家庭

  阿波家在广西柳州融水镇的一个贫困地区。在他七个月大的时候,父母就因吸毒被双双劳教,阿波从此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可没多久,疼爱阿波的爷爷去世了。无奈的奶奶只好把一岁的阿波暂时送到柳州一户陌生人家寄养,后又被接回奶奶家。

  “他的童年并不幸福。” 阿波的姥姥梁婆婆说,阿波从小就因父母吸毒受到家族一些成员和外人的歧视,经常挨打、挨骂。尽管成绩优良,但老师也不喜欢他,一次阿波数学期考得了95分,可老师在学生手册上却写75分,奶奶不信到学校查卷,才知道是95分!

  “成绩好、表现好有什么用?”阿波到爷爷坟前哭得很伤心,“我是个多余的人,爸妈生我又不养我,老师也瞧不起我,我活着没意思!”

  4年前,阿波开始沉迷网络游戏。“最近越来越严重,一天只吃一顿,还把自己关在房里,每日每夜玩电脑,眼睛肿肿的,脸上没血色,还经常乱发脾气,甚至要自杀、喊着‘杀人’。”梁婆婆说,严重时,他玩电脑玩到心脏难受、呼吸困难,才会停上几天。

  她,从福州走出的“禁毒天使”

  福州小姑娘林文,作为中国年龄最小的注册禁毒防艾志愿者,曾被评为“第二届中国十大民间禁毒人士”和“2007年度中国十大法治人物”。

  2002年,她就和阿波的妈妈结了对子。不久,她又与阿波结成了对子。

  与自己的母亲一道,林文一直关注着阿波母子的命运。如今,阿波的妈妈已成功戒毒。但阿波又让林文揪起了心。得知阿波厌世、弃学、靠打电脑游戏打发日子,林文痛心地给母亲打了好几次电话,希望能尽快送阿波去戒除网瘾,重新树立生活的希望。“救阿波的事不能拖了,如果阿波毁了,阿波的妈妈也一定会复吸毒品的。”林文说,“救阿波的开销支出,我可以打暑期工赚钱来偿还。要是现在还不完,我大学毕业后赚钱来还。”经过林文的几番劝说,阿波也欣然接受了她的帮助。

  眼下,林文和妈妈已经找到了帮助阿波戒网瘾的学校。接下来,她们还要到广东有关部门进行备案,再去一趟广东省禁毒办,然后就等待阿波的奶奶把孙子送到南宁,由文女士陪着阿波一起到广东的学校报道。

(责任编辑:张勇)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