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吴敬琏回南京母校看望 自打节拍唱起当年校歌

2009年06月26日04:45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昨天,在南京出生的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专程探访了位于南京北京西路42号的老宅。这幢两层洋房是他母亲1933年贷款建造的。本报记者 吴俊
  昨天,在南京出生的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专程探访了位于南京北京西路42号的老宅。这幢两层洋房是他母亲1933年贷款建造的。本报记者 吴俊

  吴敬琏唱校歌“爱我山西路”

  昨回母校琅琊路小学和金陵中学,并到北京西路老宅探“家”

  宛璐 伍慧 王璟 吴俊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来南京参加完“中国经济50人论坛”后,昨天携夫人周南女士去看看母校琅琊路小学和金陵中学,去摸摸妈妈当年贷款建起的北京西路42号老宅,还和学生们唠起往事。

在高温下,记者听着他哼起了儿时校歌,谈起在南京的故事,感受着他对家乡无限的爱。读者还可登录www.yzwb.net观看视频。

  到母校琅琊路小学

  自打节拍唱起当年校歌

  昨天上午9点,吴敬琏携夫人来到曾就读的母校琅琊路小学。四位小学生为吴老讲解了琅小现在的校园文化,当孩子们说起鲲池是源于庄子《逍遥游》中的“北冥有鱼,其名为鲲”时,吴老不住地笑着点头。孩子们提到校内有历史记忆的小白楼时,明显触动了吴老的记忆,他伸直脖子顺着孩子指的方向张望。

  孩子们引着吴老和夫人,来到专为他们举办的与小校友们的小型见面会。吴老接受了三位小主人电视台记者的“轮番轰炸”。孩子们问起吴老最喜欢读的书,吴老认真地回答:“因为战乱,我只在琅小读了一年半,所以当年我读的书也不多。至于现在,我读了很多书,也建议大家要有广泛的爱好,广泛的阅读。”他还称,虽然他研究的是经济,但平时最喜欢读的书却是文学、历史和音乐方面的。

  吴老还亲切地问起孩子们现在有没有校歌,孩子们立刻就唱起了校歌。吴老顿时被感染了,他说:“我上小学时也学了校歌,而且曲调特别优美。后来我发现它的曲子和奥地利国歌一样。”说完他就情不自禁地哼起调子来,边哼还边用脚敲着地板打着节拍,很是陶醉。他还高声唱起校歌的最后两句:“爱我山西路,敬我山西路,我们一起走进光明之路。”现场的师生都为他打起节拍。唱完后,吴老也跟着大家一起快乐地大笑。

  吴老还谈及,七十年前,他就认为母校学生最重要的品质就是“活泼、快乐”的学习。他饶有兴致地说起,在这里学习了一年半后,他深深地被这种教学法影响了,抗战中随着父母迁居重庆,为了找到一所类似母校的学校,家人费尽周折。最后实在找不到,母亲为了他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竟然自己和几个朋友一起办了个小学。

  到老宅北京西路42号

  母亲贷款建的房变化不大

  中午11:45,太阳很是火辣,吴老告诉大家自己的家就在学校旁,原来北京西路42号的一栋有着很大院子的民国建筑,就是他的家。吴老称,在这所老宅中自己度过了他最单纯快乐的童年时期,一直到1937年抗战爆发后,不得不和姐姐一起随着母亲去了重庆。

  周南女士从南京师范学院教育系毕业后,一直在南京师范学院任教,对南师大的感情很深。1962年3月,她调到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做讲师,随后不久,吴老一家就决定将位于南京的老宅捐给了南师大,现在由南师大数学系退休的一位老教授居住。

  当吴老走进老房时,他亲切地一把握住老教授的手,并与他叙起了旧。一时间,充盈老宅的深情厚谊在阳光的照耀下愈发显得醇厚悠长。吴老告诉周围的人:“这还是我母亲当年回到南京时建的,我在这里一直从四岁住到七岁。”据了解,吴老的母亲1933年来到南京后就职的第一个单位是国民政府司法部,而他的亲生父亲在他一岁时就去世了。

  “当年城西北原是一片荒地,政府把它计划成每户占地一亩左右的新住宅区。当时很多职员向国民政府申请批租,地领来后,以土地做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分期还贷。”吴老手抚着木质的楼梯感慨万分:“我们的房子还是由母亲亲自参与设计和建造的。当时有意建得大一些,分为上下两层。一半自己住,一般租给别人,以租金来偿还银行的贷款。一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当时我们的房客是中央大学一位音乐系主任。”

  正说着,吴老眼睛一亮,望着门前水磨石地上那个圆形的吉祥图案,不断叹息:“地上没有变,还没有变啊!”大家都纷纷猜测那是个什么字,有人猜测是个福字,吴老马上正色纠正道:“不对,那是个‘寿’字,你看,字的周围还有一些蝙蝠,代表着希望福气能来到这个家。”

  一行人走出门,吴老脚步缓缓,留恋地四处张望,他突然上前一步,抚摸着老宅的红砖墙,“这红砖还和我幼时记忆中的一模一样,丝毫未改”。吴老笃定地说:“这房子没变!”斑驳的红砖也在书写着历史的沧桑。在院子里,吴老遗憾地说:“这些树我都不记得,现在只记得院子中央的那棵老松树了。还记得,这是我母亲当年种的雪松。”吴老像见到老朋友一样轻柔地抚摸着雪松苍老的树干。“小时候,我和姐姐经常在树下玩。你们看,现在这棵树都长得这么高了,怕是有将近10米了呢!”

  吴老说:“虽然事务繁忙,我依然会经常抽时间回老家看看。七年前,我和妻子曾经回来,在这里住过。四五年前,我路过南京,过家门而未入,因为时间紧急,只能特意让车子经过这里,从车窗中瞅瞅永远藏在心底最深处的故居。”

  回忆起旧时光,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吴老不得不离开故居了。离开前,他抬手指着门,“这里曾经挂过一个牌子,上书‘鹣庐’,是我母亲为这幢房子取的名字”。见记者不解,吴老解释道:“‘鹣’是取‘鹣鲽比翼’之意,‘庐’是取‘结庐在人间’。”据了解,当时,吴老的母亲邓季惺与陈铭德结婚,所以取了这样一个充满恩爱之意的、浪漫的名字。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婷)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