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建国60周年特别策划-追寻现代中国-娃哈哈营养快线特约 > 建国60周年-纪念建国60年专题

建国60年报道之贵州 绸缎纸片制成第一面红旗

肖良汉
肖良汉

肖文灿
肖文灿

  贵阳,第一面飘扬的红旗

  贵州都市报记者 杨雄 摄影报道

  1949年11月14日,深夜,贵阳市广东街四方井(今中华北路)的一户人家迟迟没有熄掉如豆的灯光。

  这是冯济泉的家。为了迎接解放军进城,父亲冯程南让母亲张荣萱连夜赶制出两面五星红旗。“那时找不到整块的红布,母亲只能拿出两块崭新的黄缎子,再找一些红色的纸折成五角星,细心地缝在缎子上。”

  次日,贵阳市的城头第一次飘起了五星红旗,解放军大部队在民众的欢呼下浩浩荡荡地开进了这个南方军事重镇。当天,只有二十四万人口的贵阳市宣布解放。

  特殊时期的使命

  郑亚宇和肖良汉是两位被派遣到贵阳开展地下工作的共产党员。

  1949年2月,中共中原局所属的江汉军区党委城工部派郑亚宇和肖良汉回贵阳,并交给他们两个主要任务:一是肖良汉通过其父肖文灿(时任国立贵阳师范学院院长)完整地保护师院,使之不遭到反动分子的破坏;二是团结青年学生,积聚革命力量,迎接贵阳市的解放。并让他们以江汉军区城工部贵州支部的名义开展工作。

  他们两人均是贵州籍人,之前分别就读于武汉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

  回到贵阳后,他们开始以贵阳市的大中学校为阵地展开工作。

  肖良汉的父亲安排他在师院附近的中山中学代课,使他有了合法的社会身份。而郑亚宇则以转学为名到贵州大学为由开展地下工作。为了宣传党的思想,肖良汉从解放区带回了大量的进步书刊。并坚持在家中收听解放区的广播,然后记录下来,印制成宣传单,在进步师生中传阅。

  师院附中学生杨守达就是肖良汉培养出来的一位革命青年。

  1948年,他年仅16岁。由于思想进步,杨守达就被选举为师院附中学生自治会主席。当选后,杨守达宣布了自己的施政纲领——主要是向学校学生宣传先进思想,还成立了班级一角图书馆,向同学们推荐进步书籍。然而,由于没有党组织的引导,更多的时候,杨守达感到的是“报国无门”。

  1949年4月,杨守达认识了肖良汉。

  在肖的介绍下,他参加了江汉军区城工部贵州支部的工作。在《峥嵘岁月》一文中,杨守达回忆了当初肖良汉对他的教诲,“良汉同志告诉我们:要巩固和保护同学们在运动中涌现出来的热情,因势利导,使同学们的活动深入持久地发展下去,并从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通过各种活动,还要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

  1949年9月20日,在肖良汉的建议下,杨守达去贵阳中山中学就读。当时中山中学的校长、副校长都认识他,校长对他说:“你在师院那边的事情我都知道,现在还准备来我们学校捣蛋吗?”

  杨坚定的说:“我想来做点事情。”

  看着他脸上坚定的表情,校长答应接收他了。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田燕)

我要发布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纪念六十年的国家历史,不仅仅是对建国过程的简单描述,还是一次对自己祖国的宏大审视。

更多>>> 我的解放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