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建国60周年特别策划-追寻现代中国-娃哈哈营养快线特约 > 庆祝建国60周年最新消息

新中国部分外交档案解密 首批外交车牌原是圆形

  笔者从档案中了解到,申请表一式两联,共发放了94份,其中以苏联驻华使馆最多,15份,印度和捷克驻华使馆各10份,其他使馆或使团则相对要少些,有5份的,也有3份的。

  首批“使”牌的申领条件十分严格,只有各驻华使馆及外交官的自用汽车可申请,驻华领事馆及领事官员自用汽车,甚至外交官兼任领事职务的都不在发放范围内。车也只能是轿车。而一旦申请成功,悬挂“使”牌的汽车便能享受一定优遇,如免缴养路费、经值勤民警同意可停放在临近公园及车站等处出入口的地方、出示外交官证后即可通过所设关卡……

  领馆的车出了问题

  1952年,一位苏联总领事在乘车前往天津火车站的途中,两次被民警阻拦检查,车上的苏联国旗引来路人驻足围观,一时间传言四起;同年,也是在天津,波兰领事刚将车开到一家电影院门前便被民警拦下,围观群众很快将车紧紧围住,不得已,波兰领事只好弃车步行离去。事发后,苏联和波兰向我国提出交涉,驻天津的其他各国外交机构对此也反应强烈。于是,天津外事处向外交部请示,建议给领馆的车也加挂明显标志。

  1953年1月1日,驻天津、上海等地的外国领馆用车统一挂上“领”牌。其完全按“使”牌样式定制,只不过将“使”字改为“领”字。那之后,各地基本上再无外交机构车辆被随意拦截。

  这种“使”牌沿用了十余年。1964年3月,全国换发第三代汽车牌照。1965年3月18日,北京市公安局通知各国驻京外交机构换发新机动车牌照,取消原有的两块牌照,统一换发一块特制的专用号牌,铝质、黑色,上有红字“使”字头。新中国首批“使”牌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找不到首批“使”牌的图片

  在查阅了大量档案资料后,笔者发现,在开放档案中始终找不到首批“使”牌的照片或图样。

  说来也巧,2007年5月,年近八旬的我国前驻塞拉利昂大使高建中来到档案馆,和工作人员交流他在塞拉利昂工作的一些经历。笔者得知,1964年至1982年间,他历任外交部礼宾司副处长、处长、副司长,而他在礼宾司工作的最初时间期,新中国首批“使”牌还在使用中。

  据他回忆,新中国外交是“另起炉灶”,白手起家,事无巨细,都要从头开始摸索着前进。随着外交关系的建立,各国外交人员陆续抵京,开始大使馆的建馆工作。根据《日内瓦外交关系公约》,外交官享受外交特权与豁免权,而这需要有相关规定来实施和保障,譬如汽车、医疗、住房、安保等方面的问题,当时的外交部办公厅交际处花费了大量心血,安排得井井有条,为各国驻华使馆外交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保障。首批“使”字牌照也是交际处负责的工作之一,但当笔者问起“使”字车牌的具体式样,高大使仔细回忆后表示:“印象不深了。”

  相同问题,笔者又辗转询问了另几位外交部离退休同志,但他们的回答无一例外:“年代久远,记不得了。”岁月如梭,建国初期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如今都已是耄耋老人。

  笔者还特意跑到北京警察博物馆,见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历代机动车号牌,却依旧没能发现圆形的“使”字行驶牌图片。

  虽然无法还原完全历史的真实印记,但笔者深知,一块小小的“使”牌,折射出的是新中国外交事业初创时的千头万绪,也真实反映了创业者们摸着石头过河,殚精竭虑做好外交工作的赤诚之心。

[上一页] [1] [2]

我要发布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纪念六十年的国家历史,不仅仅是对建国过程的简单描述,还是一次对自己祖国的宏大审视。

更多>>> 我的解放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