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申遗成功,五峰宾馆拆除了仿古树门楼。傅强/摄 |
白云寺组织僧尼居士参加申遗环保大行动。高峰毅/摄 |
台怀镇杨林小学的学生们认真签名助力申遗。焦瑾琦/摄 |
五台山申遗成功,“高山闹市”华丽转身“清净佛国”(图)
佛国盛事举杯同庆
西班牙当地时间2009年6月26日中午12时36分(北京时间6月26日18时36分),第33届世界遗产大会正式审议表决,山西省五台山成功入列世界文化景观名录,成为中国第38个世界遗产,第二个世界文化景观,山西第三个、忻州市第一个世界遗产。
消息传来,五台山顿时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当地村民、景区工作人员、寺庙僧侣以及来山游客,人人兴奋不已,纷纷走门串户奔走相告,互相传递着这一振奋人心的喜讯。
傍晚7时30分,云峰宾馆餐厅内,就餐的游客们共同举杯祝贺申遗成功,许多媒体记者与风景区新闻中心全体同仁开怀畅饮,一位记者一口干掉整整一杯白酒,唱起了《今天是个好日子》的抒情歌曲。景区新闻中心高峰毅主任一口气喝下了一瓶白酒,激动地哭出声来。
记者在景区的路上遇到来自浙江、广州的旅游团,旅游团成员告诉记者:“五台山申遗成功是必然的,它早就应该是世界遗产中的一员了。五台山的名气使我们更骄傲,更自豪。”“申遗成功了,心情非常激动,我们要搞好地方经济,在保护的基础上发展旅游业。”当地一位村民高兴地说。
当晚,五台山景区内不时传来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一些临街商店和酒店也放起了《今天是个好日子》等欢乐的乐曲;酒店内宾客在祝五台山申遗成功的欢乐声中频频碰杯,相互祝福。27日一大早,记者看到,宝华寺众僧挂起了崭新的大红灯笼,垒起灶台,以隆重法事来庆贺五台山申遗成功。许多游客纷纷在五台山的标志性建筑物——大白塔前留影纪念;部分少数民族游客跳起了民族舞蹈。
“天生丽质”征服评委
从1999年申遗之心初动,到2009年申遗成功,五台山倾十年之力。十年来,五台山在收获世界文化遗产桂冠的同时,更完成了从“高山闹市”恢复为“清净佛国”的华丽转身。
除了喜悦,五台山申遗成功带给我们的启示还有:那些意图申遗的景区乃至全国其他景点,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如何避免走上“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记者进入初夏的五台山,只见历经两千多年的佛教古建筑群环抱在群山之中,耳边传来的是袅袅梵音和山谷鸟语,一片自然和人文和谐交融的佛国胜境景象。
入选“世遗”,来之不易。据了解,近年来,国际组织对世界遗产申报项目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并明确提出向尚没有世界遗产项目的国家进行倾斜。处在世界遗产项目数量已居世界第三的中国,五台山的入选更显珍贵。
五台山入选世界遗产项目,因其“天生丽质”,又是名至实归。
山西省五台山申遗领导组办公室负责人任在刚说,国际教科文组织对文化景观的定义是代表“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作品”,它一般是由人类有意设计和建筑的景观,与宗教有关的纪念性建筑物容易入选。而五台山这座享誉世界近两千年的佛教名山,清凉胜境,拥有世间罕见的佛教建筑群和大量的造像、雕塑、壁画、经书、音乐等文化艺术的宝库,为全人类保留了无法估量的财富。
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认为,五台山符合世界遗产标准,遗产保存和保护管理状况良好,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决定将其作为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项目。
五台山佛教协会副秘书长韩降根说,五台山完美体现了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成为持续1600余年的佛教文殊信仰中心——一种独特而富有生命力的组合型文化景观。
“高山闹市”圣地蒙尘
尽管“天生丽质”,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商业开发热浪席卷五台山,过度的商业化一度使佛国圣地蒙尘。
2000年前后,是五台山商业气息最为浓厚的时期。那时,五台山庄严的寺院被林立的宾馆、商店、饭店包围;塔院寺、菩萨顶、黛螺顶等周围小商小贩聚集;五台山标志性建筑大白塔周边,居民们随意修建房屋、宾馆,路边每隔三五步就立着广告牌、电线杆;汽车喇叭声和小商小贩的叫卖声不绝于耳,让整个景区杂乱不堪;大量生活废水的排放,让景区中心一带污水横流……
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五台山“商业鼎盛”时期,其核心地带共有宾馆700多家,饭店1000多家,大小商铺更是不计其数。浓重的商业气氛令前来参拜的游人不免遗憾:“我们想来的是清净的佛国圣地,而不是霓虹闪烁的‘高山闹市’……”
过度的商业开发,使五台山人工化、商业化、城镇化日益加剧,这与世界遗产项目要求的景观真实性、惟一性、完整性完全背道而驰,这给五台山申遗造成了巨大的困难和压力。
2006年,五台山被列入中国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为保护五台山佛国氛围,加快申遗步伐,五台山开始了全面拆迁治理。根据规划,五台山一期拆迁工作2007年4月结束,二期拆迁工作从2008年开始到2010年底结束。
经过3年的艰苦努力,目前五台山景区风貌得到了极大改观。五台山当地居民焦瑾琦说:“经过拆迁整治后,林立的小旅馆、小商铺不见了,商业气息越来越淡。如今每天都能听到鸟叫声,每天早上起来爬山,可以清晰地听到钟声和僧人们诵早课的声音,五台山清净的佛国氛围又回来了。”
返璞归真正本清源
五台山风景区政府一名负责人表示,区政府整治工作的最终目标是,按照1906年一名法国人拍摄的五台山景象对五台山进行全面修复,让五台山返璞归真,正本清源。
“五台山申遗成功,就好像刚刚考入大学的孩子一样,今后学习的路仍然很长……”出席世界遗产大会的山西省五台山管理局局长梁有升在与记者的电话连线中表示。
五台山申遗成功在山西省乃至全国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人认为,五台山申遗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对待自然、人文景观,尤其是不可再生的历史遗产,要建立健全科学的开发、保护与监管机制。国内景区发展不应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山西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张世满说,长期以来,受商业利益的驱动,以及缺乏长远规划,国内不少景区错位开发、过度开发现象严重,有意无意地破坏了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
让人忧虑的是,目前国内许多景区仍然没有树立起保护意识,在利益的驱动下各种破坏行为仍在继续。“即使不准备申遗的景区,也应用‘世遗标准’来规范约束自身的行为,不然仍会走上‘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付出沉重的却又完全可以避免的代价。”张世满说。
本报特派记者 马茂虎 新华社记者 叶健 李建平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