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的每条街道都有名字,路牌就像它们的“身份证”。
城市的地下空间也应如此,各种管线交会成一个更为复杂、庞大的网络,想准确地查找它们,就需要给它们颁发一张“身份证”。
6月29日,记者从市建委获悉,从今年7月1日开始,《沈阳市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正式实施。
至此,沈阳的地下管线将拥有自己的“身份证”。这意味着如出现污水外溢、自来水爆管、施工需要管线切改时,抢修人员可以通过网络系统,快速、准确地找到出问题的地方。
准备——
市建委于2004年开展了全市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普查工作,建立了地下管线数据库,将逐渐完善信息系统。
数据库不仅涵盖了地下管线的各种信息,而且充分集成了地表的空间信息数据,如地形数据、正射影像图、地名数据、规划道路数据等,还具备地下管线数据查询统计、断面分析、事故分析、空间分析和三维显示功能。
类别——
据介绍,数据库收录了本市所有地下管线的详细信息,其中涉及城市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讯、工业、人防、隧道、地铁等地下管线工程。
自7月1日开始,沈阳城市地下管线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都要形成档案保管起来。建设单位未按期移交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1万元至10万元的罚款。
作用——
据介绍,这个系统除了可以尽快为市民排忧解难以外,还可以减少每年由于施工带来的损失。由于道路的拓宽和改造等原因,建设单位在施工前必须进行地下管线的切改,可能造成对管道的破坏。有了“地下管网图”,这种破坏就会大大减少。而以往,建设单位要请专门的单位进行勘测,工程将耽误不少时间。
本报记者于海
数字化城管首要厘清责任
《沈阳市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的正式实施,无疑使沈阳的数字化城管系统更上了一个台阶,一些“跑冒滴漏”问题不需要媒体追踪也能查个明明白白。
但“产权模糊”的问题依然有待解决,因为如果不把这些地下设施的归属弄清楚,恐怕还会出现“大家都在管,出事都不管”的局面。就说自来水管线吧,哪段属于市政的,哪段属于物业的,看似谁都不起眼,一旦漏水大家都傻眼。
地下管线身份证要的就是“身家清白”,这样也就明确了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能,使之可以快速处理公共设施的突发问题。科技以人为本,数字化城管亦是。任何大命题都需要细节,城管也不例外,关注公共设施的管理细节,还要从“厘清责任”做起。(孙连宇)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