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6月29日上午,首师大附中校园内的电子显示屏上正在滚动播出该校今年的高考成绩。本报记者 樊未晨摄影报道 |
北京一些高中大比“高考喜报”:
大张旗鼓的应试排名
高考结束后,北京的不少高中学校的显著位置出现了“喜报”,报告自己学校在高考中取得的好成绩。
名牌学校可报喜的信息较多:600分以上考生的数量,文、理科的平均考试成绩,当然如果有市级或区级的“状元”、“榜眼”、“探花”,则更会在显眼的位置大书特书;稍差些的学校则会把自己学校考分600分以上的学生张榜公布,同时汇报自己学校一本、二本、三本的上线率。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改革呼声最高的,应属将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不排名”则是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虽然各种排名在学校中从来没有真正停止过,但是其手段和方式已经隐蔽了很多。但是一年一度的高考却是个例外,它既是学生基础教育阶段最大的考试,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效果最直接有效的说明。因此,不少学校抓住这个机会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不少学校的“喜报”早已走出校门,让学校远近的人都能清楚地看到。
稍加留意,不同学校的高考成绩就能从“喜报”中分出高下。“喜报”的应试排名味道越来越浓了。据业内人士分析,喜报一方面是报喜,更重要的作用是利益驱动,为来年的高中招生大打广告。分数高,收到的择校费、赞助费自然多了;上线率高,来年生源好,将来的高考成绩更好,便能建立起多收费的良性循环。
本报北京6月29日电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