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距广州亚运会开幕满500天,市体育局局长刘江南大声疾呼:抛弃顾虑,再热情些吧!
“亚运是个好东西,不是负担”
陈晓璇
本报记者 陈晓璇
今天,距离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开幕只有500天。
昨天下午,广州亚组委副秘书长、广州市体育局局长刘江南接受《羊城晚报》专访表示,最担忧“老百姓觉得广州申办亚运会是一种负担”。“亚运不只是政府的事,市民不应采取高高挂起的态度,只有大家一起努力,广州亚运会才能成功。”刘江南如是说。
广州要“巧妇妙为少米之炊”
羊城晚报:距离广州亚运会开幕只有500天了,有紧迫感吗?
刘江南:当然,广州亚组委每个工作人员都有这种感觉。广州亚运会的经费不能跟北京奥运会比,但我们的服务标准不能低于北京奥运会。没有那么多钱,只能规划更加周到,多利用社会资源,降低成本,做到“勤能补穷”。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广州办亚运会不是没有“米”,只是“米”比人家少些,我们要做“巧妇”,变成“巧妇妙为少米之炊”,把现有配料搭配好,做出省钱又可口的佳肴。
领导出面“笼络企业拉赞助”
羊城晚报:在金融危机的环境下,广州亚运会的市场开发是否也遇到挫折?
刘江南:不可否认,这其中发挥了社会主义国家的体制优势,各级领导很关心支持市场开发,甚至亲自出面帮我们做工作,让企业在困难的时候仍投身亚运。
除此,我们也没有干等,而是利用一切关系,找各种各样的企业来赞助亚运,包括一大批民营企业。我们还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杠杆作用,利用中介机构的关系,把境外的企业也吸纳起来。截止目前,广州亚运会的市场开发总额是多哈亚运会的5倍,是釜山亚运会的3.5倍。
广州市民“热情一把”别矜持
羊城晚报:这个时候,你觉得广州亚运的宣传热度够吗?
刘江南:去年因为有北京奥运会,我们不宜抢风头,要服从全国一盘棋。今年开始亚运的宣传已经全方位在推进,各种签约、新闻发布会都在进行。“亚洲之路”活动已结束了海上之路的宣传,陆上之路准备启程。
很难说宣传热度够了没有,只能是循序渐进,但也期盼市民热情更高涨。广州市委市政府正在启动城市行动计划,让整个城市都动起来。
这个“好东西”有助城市发展
羊城晚报:当前市民应该怎样支持广州亚运?
刘江南:从我做起,文明礼仪很重要,大家要感觉到自己是亚运城市的市民。要树立为亚运添光彩的理念,人人都应该是志愿者,并且是无偿的、义务的,这样才能减少开支。
羊城晚报:感觉现在有些市民离广州亚运还是有点远。
刘江南:是的。市民不能高高挂起,认为亚运只是政府的事情,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我经常担心老百姓会觉得“广州申办亚运会是一种负担”。其实不然。北京有奥运会,上海有世博会,这两大盛会把城市建设大大提前。广州申办亚运,同样能成为推动城市大幅进步的引擎和动力。多亏我们申办成功!当然申办成功背后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困难,并不是“人家不要才给广州”。2014年的亚运会,印度的新德里和韩国的仁川争得很激烈,说明亚运是个“好东西”。
作为体育工作者,我觉得很有必要把亚运这样的“好东西”办好,否则对不起历史,对不起人民。北京办奥运、上海办世博会也有压力,但要集中社会的智慧把它办好,一旦办好,城市面貌将大不一样,国际知名度也大大提高。影响力就是生产力,主办权就是发展权。
场馆利用是“一辈子的事”
羊城晚报:亚运会之后怎样发挥场馆的作用,保持市民的体育运动热情?
刘江南:我们的亚运场馆既满足赛时需求,但也立足长远,在场馆的布局、功能上都有一整套的考虑方案。赛后利用,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亚运会毕竟是眼前一闪而过的事情,但广州还要树立“活力城市、体育强市”的城市形象。留下这么多体育场馆,可以让老百姓充分享受亚运带来的成果。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