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印度洋红树林”可望造福华南沿海

2009年06月30日15:09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广州6月30日电(记者梁钢华) 记者在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获悉,该园的植物生态学家任海研究员及其研究团队,最近对被称为“印度洋红树林”的无瓣海桑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可望使“印度洋红树林”造福我国华南沿海。


  无瓣海桑属海桑科植物,是原产于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的红树林种类,因此有“印度洋红树林”的称号。该树种1985年被引入海南岛,1991年开始在华南沿海红树林恢复工程中推广应用。根据定位研究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4、5、8、10年的无瓣海桑人工林,结果发现:这一外来树种适应范围广、生长迅速,相对于红树林乡土种如秋茄等更适于裸滩的植被恢复,且具有较快的生物量积累及较强的固碳能力,是一个好的生态恢复种。

  但是,随着该树种的驯化,近年已开始显现一些入侵特性,对我国厦门以南的一些乡土红树林造成入侵损害。任海等人通过对不同“印度洋红树林”人工林的生物多样性定位研究发现,在裸滩种植该种人工林四五年后,其林下会有乡土种红树林种类自然定居,但到8—10龄时这些乡土种又会自然消亡,显示了在生态恢复中可能的护理效应。

  为了扬长避短地发挥这一外来树种的生态效益,在中国科学院创新方向性项目子课题及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的资助下,任海与其研究团队自2003年开始对这个树种开展了全国种植区及推广路线调查。在这一基础上,为了合理利用和改造现有的“印度洋红树林”人工林,任海率领植被与景观生态学研究组最近又与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及广东海洋大学合作布置了全砍伐、50%砍伐与不砍伐“印度洋红树林”人工林的结构、功能与动态对比实验,将为这一树种造福我国华南沿海积累更多经验。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