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六月三十日电 (记者 曾利明)大肠癌已成为中国最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每年增加百分之四点二,全国每年新发病人数约达十五万人,死亡率超过十万分之七,高发区主要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港澳台地区,苏浙沪三地是最高发区。
这是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复旦大学肿瘤医院院长蒋国墚教授今天披露的数字。
蒋教授在国家卫生部疾病控制局、中国抗癌协会与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携手希望—中国癌症防治科普宣传促进计划”大肠癌专题新闻发布会上称,目前大肠癌已跃居上海癌症发病率第二位。上海市区男性中发病率已达万分之四点八,女性为四点五,已接近西方发达国家。
他强调:大肠癌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是为数不多的可以直接判定风险因素的癌症,也是卫生部重点防治的七种癌症之一。除去遗传因素,其发病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的饮食习惯以及抽烟、饮酒、超重等是导致大肠癌的发病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协作中心负责人蔡三军教授指出,面对快速上升的发病率,中国临床早期肠癌诊断率只有不到百分之十五,超过八成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而晚期患者五年内生存率仅为百分之十。因此,开展大肠癌的早查早治不仅能提高患者生存率,更重要的是可帮助患者及其家属重拾希望。
两位专家一致认为,三十岁至四十岁以上有消化道症状者、大城市的中老年人、有大肠癌家族史者或膳食结构不平衡的白领人群属于大肠癌高危人群。他们建议高危人群从四十岁起,每三到五年接受一次肠镜检查;无论年轻还是老年人,出现大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交替,原因不明的便血等症状时,应到正规医院就诊以排除肿瘤。
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宣传部长支修益教授呼吁媒体,积极传播大肠癌可防可治的知识,帮助公众大众了解肠癌规范治疗和复发风险,让更多患者获益。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