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公务用车改革缺少法律支撑 杭州车改面临难题

2009年07月02日08:50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法制日报
  热度

  本报实习生 王春芳 本报记者 陈东升

  浙江省杭州市取消市局(副厅)级以下公务用车,望以此来降低行政成本,解决公务用车的不正之风。5月至今,杭州车改饱受争议。在市政府“坚定不移、积极稳妥”的方针下,改革该如何推进亟待破题。
有关专家呼吁加快公务用车立法,让权力制约贯穿改革始终。

  买不买私家车?成为最近一个月来刘建颇费思量的一件事。老刘是杭州某市级机关处级干部。因为车改,他所在单位的公车全部上交了,现在用车不仅要预约,还要付汽油费。思前想后,今天,刘建还是买了一辆自行车,除了骑着上下班,当然也包括到基层检查工作开会什么的。

  老刘所指的改革是:从今年5月4日开始,杭州市将市委统战部、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城管执法局、市司法局等21家市级机关作为一期试点,取消其所有公务用车。这次改革彻底结束了从买车、养车到用车,一切费用都由财政支付的现行公车制度,取而代之以“职务消费货币化”的运行制度。这一改革被外界称为“杭州车改”。

  目前,21家市级机关的270多辆公车已由新成立的杭州市机关公务用车服务中心收管,其中50%的车辆作为中心工作用车,其余车辆将向社会公开拍卖。

  这次牵筋动骨的改革,重要背景是公车行政支出持续高涨。据杭州市车改办测算,市级机关一辆公车包括司机在内年均费用为10万元,全市一年公车开支为1.2亿元。

  在各方关注下,杭州车改率先起步。记者了解到,车改启动以来,关于运行、补贴等的争议一直不断。

  酝酿了四年的车改

  事实上早在2002年1月,西湖区三墩镇已率先启动公车改革。机关干部按月发放相应标准的交通补贴,节约归己,超支不补。

  随后,杭州西湖区所有乡镇(街道)全部实行了车改,义乌全市、湖州南浔经济开发区等地也取消了公务用车;台州、宁波等也积极进行公车改革试点。

  此前最大的争议是货币化补贴会不会变成福利性补贴?

  “当时进行的是双轨制改革。就是说保留机关内的部分车辆,同时发车贴。”车改办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保证领导用车的前提下,有些领导一边拿着2000元的车贴,一边专车接送照例不变的现象十分普遍。

  于是,当车改正在各地热烈地进行时,2005年3月浙江省突然宣布暂缓车改。

  一位参与当时车改的老干部对记者说,要推广车改,有几个障碍必须清除。一是补贴标准的确定;二是单位原有公车的处理;三是原有驾驶员的分流安置;四是车改之后对领导干部用车费用的监督。其中车改补贴最为关键,它是群众心理与实际需要的折中。

  4年后,车改重整待发。按照实施方案,刘建拿到了1400元的车补。虽然仍实行货币化补贴制度,但与此前不同的是,车贴全部打入市民卡账户。

  “我可以在公交车、出租车、加油站、车辆年检、车辆保险等与交通相关事项上支出;但不能取现,也不能在商场、超市等地购物。”刘建指着市民卡上的照片说,“这必须本人使用,所以一旦挪用就是个人行为了。”

  “其实目前最大的争议在于依工作职务层级,划分9个车贴档次是否合适,最高2600元是否合理。”刘建说。

  2600元是暂行策略

  当年,浙江省宣布暂缓车改时,西湖区纪委执法监察室主任陈敏在接受记者采访说,“车改最大的阻力往往来自单位的一把手,因为这种改革触动的恰恰是一把手的既得利益。”

  “要想直接改革掉这些人的既得利益难度较大,谁会把装进口袋的钱再掏出来?2600元是个暂行策略。”一位公务员说,“先用补贴换车,然后慢慢削减补贴,最终实现按实际工作量补贴的目标,不可能一步到位。”

  当时曾参与区级车改调研的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一辆1.8L排量的公务用车,车价在15万左右。以使用10年计算,每月的折旧费是1250元,加上每月保险费400元、养路费200元、维修费300元,一辆车月固定成本约为2150元。按单位出60%的标准计算,加上每月变动成本中汽油费540元、停车费150元,最高一级的补贴在每月2000元左右。这位人员说,“市级人员在最高补贴标准上提升600元可以理解。”

  建立公务用车服务中心,实际上就是公车服务社会化。除警用巡逻车、工商执法车等公务用车外,其他的诸如领导干部配车等全部取消,采用出租车的管理方式。有人说,这样的方式很好,只是将车贴按公务员职务划分显得不合理。

  浙江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杨建华认为,刚出台的政策肯定有不完善的地方,在今后的实施中需要进行调整,建议发放车贴可综合考虑用车实际需要来划分。

  车改急需法制保障

  “总的来说,杭州车改迈出了突破性一步,不仅能减轻财政负担,也有利于淡化"官念"。”杨建华首先对车改表示肯定。

  就目前而言,至少是能够探清公车行政支出的底了。浙江省委党校张教授认为,一辆公车的开销究竟有多少难以掌握的原因是维修费、过路费是无底洞。即使局长级2600元,一个局也只有一个,整个局的财政支出是清晰可见的。

  三墩镇党委副书记倪炜告诉记者,三墩镇2002年累计为机关工作人员发放交通补贴20.6万元,与2001年机关车辆交通费的支出相比,节约资金50万元,财政支出同比下降70%。

  “办公事要自掏腰包。公务员会不会因此对于可去可不去的工作,选择不去,导致电话办公、行政效率下降的现象。”杭州市财政局一位老干部对记者表示他的担心,更重要的是现在领导真愿意打车、骑免费单车去企业、下属单位办公吗?如果企业、下属单位派专车来去接送,不但增加企业、下属单位的负担,而且车贴的作用如何发挥?

  几乎在车改的同时,杭州市纪委便制定下发了有关纪律,规定车改人员不准以任何名义向其他部门、下属单位、企业或者自身职权范围的服务对象(企业或个人)无偿借用交通工具、司机和报销私车开支、雇佣司机的费用及交通费用;不准收受索要下属或其他单位和服务对象的油票或油料、压价维修私车;不准将公务用车补贴用于与公车出行无关的消费,不得将车贴转借他人使用……

  “如果缺乏相应的监督措施,纪律就会沦为花架子。”杨建华认为,车改刚刚施行,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能让相应的监督措施落地。首先车改前后的财政账目应该公开,车改前,财政支出是多少,车改后,又能节约多少经费,都应该向社会公开,发现问题,一查到底,“防止车改成为干部的变相福利。”

  他认为,可以充分运用公开听证的办法,请出利益相关人和公众一起讨论确定改革方案,毕竟地方财政的使用,涉及纳税人的切身利益。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副院长夏立安教授也持同样的观点。他认为车改实质上是剥离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除公众参与外,更需要刚性制度的推动,“公车私用,一万个"严禁"不如一个"入刑"。”

  因此他呼吁加快公务用车立法进程,“要明确最低限度保留公务用车的范围、使用规范、公车腐败的处罚措施等;同时保障群众和社会舆论对政府机关公务用车的知情权、监督权。”只有走法制化路线,才是公车改革的治本之策。

  本报杭州7月1日电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