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较之历史,只是蜉蝣之于天地、粟米之于沧海,但对于上海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体系建设而言却是意义非凡———历经五度寒暑,它见证了一套社会治安新型管理模式的诞生、发展和壮大。
在上海市委政法委的精心指导下,负责禁毒、社区矫正、青少年事务管理的三家专业社团组织,五年来共服务各类工作对象累计超过31.6万人次,成功推荐就业、帮助申请低保、参加技能培训达3.8万多人次,协助开展吸(戒)毒人员尿检达5万多人次。
“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体系建设是人民群众的"民心"工程,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民生"工程。”上海市委政法委书记吴志明认为,深化体系建设不仅有利于改进公共服务方式、健全社会管理格局,更能延伸和拓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领域。
政府购买服务力促和谐稳定
预防犯罪始终是促进社会和谐最有效的手段。
2003年,上海市委决定在全市推进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体系建设,率先引入“政府购买服务”的新机制,从源头上降低犯罪率,维护社会稳定。
秉持着“政府主导推动、社团自主运作、社会广泛参与”的思路,各区县和市有关部门采取先期试点、典型引路、分布实施等方式,成立了禁毒办、矫正办、青少年事务办三个专业管理部门以及“自强社会服务总社”、“新航社区服务总站”、“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三个社团组织,并先后在全市建立了54个社工站和568个社工工作点。
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积极响应市委“全面推进体系建设,维护一方平安”的号召,采取“成立专门机构统筹协调推进、足额拨款改善社工站点的软硬件设施、深入基层实地调研”等措施,尽其所能在政策环境和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社团、社工顺利开展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徐汇区劳动、民政部门针对刑释解教人员低保、就业等突出问题,出台了《刑释解教人员社会救助办法》,并对安置帮教对象实行每人每年500元、社区矫正对象每人每年1100元的补助,将街镇安帮矫正工作经费落到实处。浦东新区对自己辖区内的工作站点进行归并,成立了“中致社”,并出台了《浦东新区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项目预算方案》和《社会工作服务合同》,订立“以岗定薪,以绩取酬”的原则来激励社工。仅2008年,“中致社”社工人均总费用便已超过5万元。青少年事务办与市慈善基金会合作开展“阳光下展翅”和“共享阳光”等慈善就业培训项目,资助了3600多名社区青少年;与高等院校合作举办青少年网络成瘾综合矫治特训营。五年多来,事务办募集社会资助共近3000余万元,累计为社区青少年提供服务12.7万小时。
三社团共协作各创帮教品牌
政府搭台,社团唱戏。
“自强”、“新航”、“阳光”三家民办非营利性社团,在工作体系建设中已基本实现了自主运作。社团实行董事会负责制,自主推行各种系统培训,提升社工专业化水平。同时依托社会资源,发动热心企业及慈善基金会、帮教协会等社会公益组织积极参与,合力推动体系建设。“新航”闵行工作站针对青少年矫正对象多、重犯率高的情况,推出了“小禾青青”青少年帮教项目,并在此基础上与华东理工大学合作,挂牌成立“旭日心航工作室”,对青少年矫正对象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教服务。市社会帮教志愿者协会还多次与“新航”总站合作举办社区矫正、安置帮教专场招聘会,为服务对象提供专门就业平台,同时创办了“中途驿站”,作为其过渡性安置就业基地。“阳光”中心曾先后成功申请上海市禁毒基金、上海市爱心帮教基金和第六轮全球基金,用于社区青少年法制教育、青少年预防艾滋病教育等活动。2004年至今,“阳光”中心累计整合资金近两千万元,资助社区青少年4000多名。
五年来,各区县和三个社团在不断的自我管理和运作中,探索出了各自的“品牌项目”。“阳光”中心为解决青少年网瘾而创立了“艺术疗法”、“小秦工作室”;“自强”总社为预防戒毒人员复吸推出了“心桥工程”、“新生会”等。通过这些“品牌”,工作体系建设的影响力迅速提升,社团工作的开展取得了实质性效果。“"戒毒沙龙"针对的是那些被毒魔摧残的人。我们以这种专业小组的形式,帮助他们康复、成长。”徐红,陪伴着“自强”走过五载春秋的禁毒社工,说起自己社团的品牌项目,不无得意,“女子戒毒沙龙中有12名女性戒毒人员,她们通过与小组同伴的交流互助,获得了重新生活的动力。目前实现戒毒三年以上的已有9人,戒断率达80%。还有9人通过培训已成功就业。”
社工成为预防减少犯罪中坚
“从未想过自己会坐在一张只有三条腿的矮凳上,看着一名因服食海洛因而全身溃烂的吸毒人员在自己面前痛哭流涕。”徐红红着眼眶说道,“那一刻,我感到触目惊心。”在做禁毒社工的日子里,她始终在反思和摸索,如何在项目活动中提升专业能力,如何更有效地提供服务。五年来,在“关爱、乐助、自强”的服务理念下,许多在毒品中迷失自我的人在徐红的帮助下走入正途。
社工作为上海“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体系”的基础,始终怀着一颗强烈的责任心,兢兢业业地坚守在第一线。少了冰冷的“管、监、控”,社工传递给服务对象的是一份“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用自己的诚心,告诉了服务对象什么是“尊重、平等、接纳”。目前,上海全市三个社团共拥有1430名社工,其中具备社工师、心理咨询师等资格的有772名,占总数的57.3%。
社工如同一股强大的力量,注入上海的体系建设中。考虑到社工工作的重要性与专业性,市有关部门从社工“准入口”起把好每一道关。对社工的录用、培训和管理,坚持“凡进必考,择优录取”原则。加强社工专业知识及技能方面的培训,鼓励社工参与职业资格认证考试,通过开展政治与文化教育,提升社工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截至2007年底,上海35岁以下的社工有964名,占总人数67.4%,大学以上学历1391名,占总人数的97%。
这样一支团队,带来的是吸毒人员的迷途知返、失足少年的浪子回头、刑释解教人员的重归社会。“狂风暴雨过后,我才体会到今天的一切是多么来之不易。我人生的第二次启航,永远忘不了帮助我的人,特别是社工王辛老师!”杨子哽咽着,他从没想到曾被判死缓的自己,今天能够在一家公司里担任统计工作。在他人生最困难的时候,是社工向他伸出温暖的双手。帮他申请低保、鼓励他参加华师大自考、为他推荐工作、为他争取社会保险金补贴。这让原本以为自己是“社会局外人”的他,真切感受到了人间自有真情在的道理。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