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洋妈妈欢迎中国学生到来 |
史迪威国际学生交流计划交流学生在美留影 |
北京时间6月26日,参加教科文国际“体验美国”的杨凯淇第一次踏上美国本土,这个“满眼都是绿”的国度让他着迷好奇。而当他走进美国普通家庭当中时,洋妈妈给他布置充满中国特色的卧室,让他倍感亲切。
欢迎牌冲淡疲倦
上月26日,经过近20个小时的长途飞行,杨凯淇和31位师生来到美国西雅图,这个被世人称之为“常绿之城”的美国太平洋西北地区的最大城市,将是他7月的临时生活所在地。
虽然第一次出国内心有点紧张,但经过登机转机的“折腾”,杨凯淇早已疲倦地进入梦乡。当日上午10时许,一辆大巴将他载到了西雅图OAK HARBOR。“当他们叫醒我的时候,透过车窗玻璃,我看到了一位身材较胖的中年男子,他手里举着的一个欢迎牌让我倦意瞬间殆尽。”杨凯淇看到,这个欢迎牌上写着“WELCOME YANG KAIQI”,牌子两侧各画了一面中美两国国旗,这位男子正是洋爸爸Brain。
“Welcome to America,Welcome to Seattle!”洋爸爸Brain通过照片一眼就认出杨凯淇,并上前一个紧紧拥抱。尽管有思想准备,但杨凯淇还是有点不太自然,只能不停地说“Thanks”。
卧室很有中国特色
回过神来的杨凯淇才发现,除了洋爸爸Brain外,迎接他的还有洋妈妈Trysha,以及一位金发碧眼的小弟弟Zaghary。
虽然下飞机就想领略美国风土,但因仓促错过了第一时间。而此时,杨凯淇眼前的一幕才是他初入美国的第一印象:房子是一幢三层小洋楼,周围被一片绿地包围,房子的一侧有一潭碧水,在凉风吹动下闪着涟漪,草地上一只猫和一只狗尽情地撒欢。一番寒暄后,杨凯淇被洋妈妈请到了家中,在自己卧室中的床头上,杨凯淇看到了一张自己和父母的全家照,中央则贴着一张大大的“福”字。“太有家的感觉了,我甚至有点感动。”
语言不精靠手比划
尽管对自己的英文水平持有“保留意见”,但到了美国,兰天才发现自己还很“菜”。在交流当中遇到的尴尬和笑话,更是层出不穷。
兰天告诉记者,在平时考试中,他的外语成绩自认不错,“平时都在卷子上写,根本没有机会说,这次出去真是露馅了。”兰天说,除了能听懂简单的单词外,他和洋父母基本无法正常交流,主要靠比划和画实物来表达,比较费劲但蛮有意思。
虽然交流有困难,但学员并没有失去信心,“我想一个月回来后,我的口语水平和来之前会有天壤之别。这也是我来美国生活一个月最大的目标。”周同学说。
中国学生做展板“推销”重庆
“虽然西雅图是重庆的友好城市已经很久了,但他们对重庆了解得并不多,我要给他们好好介绍一下。”到美第二天,杨凯淇和随行同学决定,用随身携带的照片制作一个展板“推销”重庆。
洋爸爸Brain得知他的意图后很支持,并找来一块纸板让儿子Zaghary拿来各种工具一起参与。杨凯淇将照片按时间排列贴在纸板上,而在写说明时便求助洋弟弟Zaghary。就这样,在三个孩子的共同比划努力下,经过大半天的制作,一张反映重庆直辖前后巨大变化的展牌出炉了。
看着洋父母聚精会神地阅读,杨凯淇、兰天、Zaghary合掌高声大喊“Yeah!”,“去美国其他城市的时候,我还会将展牌带上‘推销’重庆。”兰天笑着说。
花絮》
饮食:番茄炒鸡蛋受洋妈妈欢迎
最让学生们难以适应的除了语言,或许就是饮食差异了。
“知道我们不太喜欢西餐冷饮,洋爸爸刚开始给我们准备了泡面榨菜,但这样长期吃下去也不是好事。”于是,杨凯淇便决定“自力更生”要给洋父母露一手厨艺:做番茄炒鸡蛋。“说起来,这道菜在中国可能谁都会做,但洋妈妈不会煮菜,所以对我做出来的这道菜还感觉不错。”
交通:汽车遇人不会“争分夺秒”
在美国生活了近一周,最让兰天印象深刻的便是汽车的“谦让”。
美国的汽车虽然多,但道路秩序却是出奇的好,“除了道路基础设施齐全外,最主要的还是美国驾驶员都守规矩,不会随意闯红灯。”在兰天的眼里,让他感受颇深的是美国汽车的“谦谦君子”风范:遇到行人过马路,汽车不会“争分夺秒”,肯定先让行人过去了然后再行。
环境:公园内的草坪可随意“践踏”
这几天,夕阳西下时,杨凯淇都会和洋父母到公园内散步。第一次进入公园时,他看到草坪中坐了很多看书聊天的人。洋妈妈Trysha说:在美国,草坪在这里不是摆设,人们是经常在草坪上进行看书、野餐等休闲娱乐活动的。于是,杨凯淇也躺在草坪中和洋弟弟Zaghary尽情嬉戏。本版稿件均由本报记者 朱晓强 采写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