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品书见高雅——读晋廷瑞的《品书集录》有感

2009年07月06日02:36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山西日报
  时间:2009-07-06 01:53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 手机读报

  人以群分。晋廷瑞先生任洪洞县委宣传部长11年间,是我的莫逆之交。从他的为人处事上,我能感觉到洪洞男人特有的阳刚之气和德高望重;从他的忙碌身影中,我能看到“三晋第一县”行政官员敬业爱岗的工作态度和极强的执政能力。
而今拜读他的《品书集录》,我更是肃然起敬。这位学者型的政工领导干部,能在繁忙的公务之余,闹中取静,品咂如此多的书籍,实属不易;又能亲自执笔,为这些书籍作序或作评,更是难能高雅。

  优秀作品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品书集录》,正是一部为槐乡文化画龙点睛的“喝彩集”。洪洞是文化大县、文化名县、文化强县。这片热土上的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漫长的脉络源流。在这里,有见证明代大迁民历史的大槐树遗址,有全国四大名塔之一的广胜寺飞虹塔,有闻名遐迩的明代监狱,还有伏羲画卦、女娲补天、公孙轩辕、隐居高士、许由洗耳、巢父避饮、皋陶造狱、舜耕历山、娥皇、女英等口头文学,传承不息。董寿平、孟伟哉等文化名人更是层出不穷。如今,一年一度的大槐树祭祖节,已经成为了全世界华人瞩目的焦点。可以说,洪洞的沟沟岔岔都蕴涵着丰厚的人文资源,每一个村庄都有着讲不完的故事,每一处遗址的积淀层中都能捏出历史文化的乳汁。所有这些,都被洪洞的文人墨客们一一记录下来。愚以为,具有“喝彩”风格的《品书集录》,在整个创作和生产过程中,无疑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影响作用。

  从文艺自身发展规律来看,艺术是对生活的反映,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我想,晋廷瑞先生之所以能达到这种境界,得益于他勤政为民的价值观,得益于他孜孜不倦、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他自幼喜爱文学,参加工作30余年间,对文学的热情未减,对写作从未懈怠。洪洞的每寸土地上,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正如他所说:“虽未曾有等身之作,但读过的书大约也够五车。”只要你精心品读《品书集录》,书中随处可见洪洞历史文化的影子。如《致追溯洪洞文化源流的人们》《挖掘历史遗产弘扬洪洞文化》《开掘文化蕴藏·汲取历史精华》《满目青山夕照明》《千年神亲·万古佳话》等,洋洋数十篇的“喝彩序言”,成为读者走近洪洞,了解洪洞的一个窗口。

  《品书集录》,集中展示了晋廷瑞先生的才华。书虽不算厚,但内容颇丰,分量颇重。作序的书籍,形式涉及到诗歌、散文、通讯、对联、人物传记等等,内容从神话传说中的女娲补天,到今天洪洞大力推崇的根祖文化。他总是带着对家乡的那份厚重感情,来仔细品咂每一本书中的人物、书中的事件、书中的历史。他在不断补充新鲜知识的同时,有感而发,充满激情与冲动,运用优美的文笔,为作者助阵,为作者喝彩。比如,在《跳跃的美丽》序言中,他这样写道:“读罢景志俊的诗集,不禁使人拍案叫绝,在他短短的近百首小诗短文中沁透着故乡山的灵气、水的秀容,一百首诗歌既有清新婉约,令人一唱三叹之气,又有粗犷豪放,使人荡气回肠之感,可谓满目清新、沁人心脾、余音绕梁、回味无穷。”在《母亲河旁的足迹》序言中,他这样评价:“作者历数了古往今来沿途各地发生的名人逸事,饱蘸着发思古之幽情、怀感时之畅想的浓墨重彩,写出了古槐文明的源远流长,写出了散居各省古槐后裔的思想情愫,读来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韵味无穷之意。”从这些序言中,仿佛能让人找到当年杂家邓拓《燕山夜话》的影子。

  《品书集录》,又是一位行政官员对提升当地文化软实力建设工程高度负责的见证。悠久历史文化的挖掘过程,也是一部部著作面世的过程。要完成这一浩瀚复杂的工程,需要有人能超脱物欲横流、铜迹斑斑的诱惑,闹中取静,潜心研究。作为多年的宣传部长,晋廷瑞见证了这一历史过程,并将其作为一种政治责任和个人义务,为这些辛勤的“建筑工人们”摇旗呐喊,声援助威,并能成为他们坚强的后盾。正如他在《洪洞古今书画集》的序言中写道:“我们的责任,就是要把洪洞的文化遗产挖掘出来,搜集整理,延续下去,传给后人;我们的义务,就是把洪洞的文化遗产保护起来,宣传出去,利用起来,发扬光大。”在晋廷瑞先生的引导帮助下,洪洞县掀起了出书热浪,文化强县建设的氛围已经形成。据统计,短短10年,该县竟有200套新书问世。

  掩卷沉思,感慨万千。《品书集录》是一部解读洪洞文化的百科全书,是一部推动洪洞文化前进的助推器,更是一位槐乡赤子对故乡热土割舍不断的缕缕情丝。

  杨木林

  (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