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神经病学专家童萼塘辞世 参加学术活动遭遇车祸

2009年07月07日01:48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汉网-长江日报

  一生为人低调做了很多医生做不到的事

  童萼塘:曾为十余省百姓除“怪病”

  本报讯(记者李艳梅 通讯员黄冬香 涂晓晨 实习生禹宗贵)得知童萼塘教授去世的消息,所有人感到“难以置信”。

昨日,协和医院神经病学三代医生含泪追忆一代名医童萼塘教授。

  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孙圣纲教授说,童萼塘教授一生为人低调,他是一位平常的好医生,做了很多医生做不到的事。

  10年破解“怪病”之谜

  在国内神经学界,童萼塘教授发现了“低血钾软病”的发病机理。昨日,一同参与研究的梅元武教授回忆说,为了这项研究,童教授10年踏遍十余省。

  上世纪60年代中期,“低血钾软病”袭击了江西、湖北、河南、安徽等10余省棉产区。染病主要症状是男性不生育,有的人肢体无力或瘫痪,严重的出现呼吸麻痹甚至猝死。因原因不明,被人们称为“怪病”。

  梅元武回忆说,童教授搞研究采取了最“老实”的方法——带领同事们一次次下乡,每天徒步访问患者。

  提议给“红斑狼疮”改名

  孙圣纲教授回忆说,童教授与同济医院杨明山教授,考虑到病名对患者的不良影响,当年多次提议改病名。

  “红斑狼疮”患者往往会出现精神症状,多半是患者对由病名而产生恐惧心理所导致的。两位教授建议将其改叫“红斑性结蒂组织病”。

  “多发性抽动—秽语综合征”常常令患病的孩子自尊心受到打击,两位教授认为病名中的“秽语”改为“发声”更贴切。

  “脑梗死”令患者产生绝望心理,他们认为用“脑梗塞”更恰当。

  孙圣纲还记得童萼塘教授身上随身携带着各种“小卡片”。

  听完患者病情叙述后,童教授会从一大摞卡片中抽出一张有关疾病介绍的卡片递给患者:“你先看看卡片上的内容,我把前一位患者看完就给你瞧病。”患者拿药后,他又会抽出一张写着药物副作用的卡片给患者:“要知道药物的作用,更要知道药物的副作用。”

  生活中喜欢吹口琴、弹电子琴

  学生胡波教授昨日回忆说,童教授2003年就到了退休年龄,但他坚持上门诊看病。直到去世前,患者还赶到他家里问病情。

  骑着自行车,微笑着和每个人打招呼,是童教授留给协和医院很多人的印象。

  胡波说,做医生很辛苦,童教授把工作当成了享受。工作之余,他吹口琴、弹电子琴,生活充满了乐趣。

  在门诊办公室工作的胡波回忆说,当年医院分房,童教授排名第一。看到排在后面是两位老教授,童教授主动提出:“让老教授先挑。”

  童萼塘的女儿童晓欣回忆说,父亲在生活上“很简单、很笨拙”,他会把菜谱记下来,却从来不实践。童晓欣从小就与家人一起吃食堂。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郭扬)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