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一封家书寻回缺失的亲情】
“爸爸妈妈,我知道,你们在外面打工很辛苦,但我实在抑制不住对你们的思念。
———摘自金堂福兴小学一名4年级学生的作文
千名留守儿童上“写信课”
把悄悄话寄给父母
在金堂县“关于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出炉的同时,金堂县福兴镇小学下学期将开设一门新课程:“写信课”———由老师指导,鼓励学校的1000多名留守儿童主动给在外打工的父母写信。该校杨德富校长表示,此举并非只是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写作水平,更重要的是以此增强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的沟通,用这样的方式让孩子们寻回缺失的亲情。
历时3月
全面深入调查留守儿童
从今年4月开始,金堂县关工委以及教育局就忙活开了,数十名工作人员分头下到各乡镇的中小学,对全县的留守儿童展开了一次全面深入的调查。
“近几年来,在各级部门的关注下,各乡镇、学校在留守儿童的教育上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留守儿童的问题仍然很多,现状不容乐观。”金堂县教育局相关人士称,为了进一步做好留守儿童的工作,该县关工委以及教育局联合进行了这次调查,目的就是为了“发现问题,寻求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好方法、好举措”。
竹篙、福兴、高板、清江……历时3个月,调查人员走遍了金堂每一个乡镇的中小学,面对面和留守儿童及老师交谈,实地走访留守儿童家庭,发放调查问卷。本月初,金堂县教育局以及关工委汇集了所有调查资料后,经过集体讨论加以分析、整理,形成了一份详尽的调查报告。
亲情缺失
很多留守娃娃盼“家长管”
据了解,金堂县10万名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中,留守儿童多达3万余人。调查结果显示,由于该县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且年龄偏大,其教育方法大多不能适应学生的健康成长。
对留守儿童监护人的调查结果表明,金堂县50%的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在60岁以上,其中一半的监护人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有50%不能每次都参加学校的家长会,有50%辅导不了孩子的功课。从留守儿童的调查情况看,有40%的留守儿童对学习没有兴趣,有70%需要在老师督促下学习,有30%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处于中下或一般水平。“实地调查中,很多留守儿童都盼望父母能够时常管他们,和他们交流。”调查人员表示,不少留守儿童缺乏和父母的沟通,产生了心理健康受损、行为偏差等问题,具体表现为性格内向孤僻、易怒暴躁甚至沾染上抽烟、喝酒、早恋等不良习气。
开写信课
让孩子跟父母多摆心里话
金堂县福兴镇小学,全校2000多名学生,留守儿童就占了一半。针对留守儿童,学校专门成立了工作小组,同时还开设了专门用于帮助家庭困难留守儿童的爱心基金。
“就目前来看,经济问题并非是导致留守儿童出现问题的首要因素。”福兴镇小学杨德富校长介绍说,由于家长大多在外打工,加上现在是义务教育阶段,因此大多数留守儿童并不存在缺衣少食的情况,一些留守儿童出现了性格孤僻、脾气暴躁、行为怪异等方面的问题,关键就在于留守儿童缺乏亲情感,缺少和父母之间的沟通,“不少留守儿童都是一年才见一次父母,平常打电话联系的也很少”。
“爸爸妈妈,我知道,你们在外面打工很辛苦,但我实在抑制不住对你们的思念。今天,我和同学吵架了,回家想告诉爷爷奶奶,又怕他们听不懂。爸爸妈妈,我多么想跟你们说说啊,可我却连你们的电话号码都不知道……”前不久,福兴小学一名4年级学生在一篇作文中对父母说出的心里话,感动了所有老师。“孩子是非常希望和父母沟通的,因为爷爷奶奶毕竟文化低,也不明白他们的心思。”老师们认为,孩子们可以通过文字说出对父母的心里话,但这些是“打电话”不能达到的。上学期末,经过仔细的调查和研究后,福兴小学决定从下学期起,开设针对留守儿童的“写信课”,由老师指导,鼓励留守儿童每月给父母写一封信,既锻炼了孩子的写作能力,又能增强留守儿童和家长的沟通,让孩子们找回丢失的“亲情感”,从而在父母的关怀下健康成长。 记者 李天啸
[上一页] [1] [2] |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