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8日电(记者)乌鲁木齐5日晚到底发生了什么?全世界都想知道,中国政府第一时间开放采访、披露真相,让这起针对无辜平民的暴力恐怖事件之真相迅速大白于天下。
透明坦荡以应对,谣言自然不攻而破。
中国政府希望,借助境内外媒体的传播和亲临采访,国际社会能更多更全面地了解“75”事件的暴力实质。
在5日晚的暴力事件发生后,中国官方媒体马上用中英文发出了快讯进行现场报道。数小时后,不少外国记者就被邀请赴乌鲁木齐采访。境内外媒体记者纷纷云集,最新的统计数字显示,目前在乌鲁木齐采访“75”事件的境外媒体达100多家。
6日下午,当地政府成立了24小时开放的新闻中心,接待境内外媒体记者。这里提供了50余条网线为境内外记者提供发稿便利,并配有技术人员解决网络技术问题。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外宣办主任侯汉敏说:“我们第一时间公开信息,欢迎媒体记者来了解情况。在安全保障不是特别为难的情况下,我们尽量满足大家的采访要求。”
自去年以来,中国政府在包括肃贪、矿难等多个事件中,对信息披露均采取了开放姿态。而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和拉萨“314”等事件后不久,中国政府就批准了外国记者前往这些相对敏感地区的采访。
中国还就信息披露进行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去年5月1日起实施,要求政府应主动公开“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政府信息”。
信息传播的公开和透明由此成为常态和共识,也一次次为政府赢得称道。
“75”暴力恐怖事件发生后,境外“三股势力”多次矢口否认他们参与和策划这起事件,散布谎言、歪曲事实,说这是和平示威。
真相是无法否认的:当乌鲁木齐的大门向全世界的媒体敞开后,无论距离这座中国西北城市远近,人们都能从立场客观的记者们笔下、照片里和画面上,了解到那一夜血腥和暴力对无辜者的伤害。
诚然,由于社会制度、宗教、文化等背景不同,人们对一些事物的看法会存在歧异。但是,人类也有共同的价值观,如对每个生命的关爱和珍重,对暴力恐怖行为的憎恨和谴责。
“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知者”。人们相信,公义自在人心;人们也希望,透明和坦荡,能换来客观和公正。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