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省、市明文规定“道路挖掘施工要公示施工单位、责任人、工期、管理单位”,可记者连日来走访发现,除了部分市政重点工程以外,武汉绝大多数道路开挖施工都未设置公示牌。不少市民怀疑此举放纵了道路偷挖,是造成武汉街头烂尾巴随处可见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关专家认为,城管部门作为政府主管部门,难辞其咎,至少在根治烂尾巴方面涉嫌行政不作为。
现状:绝大多数未设公示牌 昨日,记者在江南片随机走访,发现市政重点工程,特别是近期大规模挖掘道路施工的地铁工地,大多在施工围挡上挂上了公示牌。位于洪山区广埠屯的地铁施工点围挡上挂着近2平方米大小的蓝色公示牌,上面标注了工地名称、施工单位、主管单位及负责人姓名和联系电话,落款上还标明了洪山区城管局的投诉电话,市民有何疑问或投诉可以方便地找到主管部门。
此外,占道路挖掘施工大头的小规模开挖,则显得非常简陋,往往是几名工人,配上简易设备就开始挖路,公示牌更是无从谈起。
记者在湖大西门附近一处挖掘现场看到,几名工人设置了几根锥形路障,便开始破土施工。工人称是在抢修线路,问及其是否向城管部门报批时,现场负责人说因为天热,要赶着施工,抢修结束后会向城管部门补报,已和城管部门打过招呼。
市民:此举纵容道路偷挖 对于小规模道路挖掘不设公示牌,城管部门日前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曾称无执法依据,只能对不设置的工地进行劝导,无法强制要求。
“省、市都下发了相关文件和法规,怎么会执法无据?无人追究责任,无异于在变相纵容道路偷挖。”律师王亚军认为,根治烂尾巴的规定应该真正执行起来,而不应成为一纸空文。
“搞个公示真有那么难?贴张纸不可以吗?又不是非要做个相框裱起来!”在汉口某外资银行上班的罗小姐认为,工期短、抢修急都不是不设公示牌的借口,政府对公示牌的材质并未强制要求,只是要其公示。
专家:涉嫌管理职能未落实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刘建平说,政府明确规定由城管部门负责全市城市道路、桥梁、隧道、路灯、户外停车场等设施的维护管理工作;负责城市道路临时占用和城市道路挖掘的审批和许可证发放工作;依法组织征收城市道路临时占用费和挖掘修复费。
作为道路挖掘审批和挖掘修复的主管部门,出现如此多的烂尾巴,城管部门难辞其咎。更不应该以各种理由进行搪塞和推诿,即使按照政府推行的“首问负责制”规定,城管部门也应当积极予以解决。
刘建平直言,武汉目前有如此多的烂尾巴,城管部门在此类管理方面涉嫌行政不作为,政府可以出台具体条款,督促城管部门重视这些“天大的小事”,也可开通监督电话,方便市民监督城管部门尽快解决市民烦心的这些烂尾巴。
建议:大小齐抓,全程监督 武大教授尚重生认为,设立公示牌并不是现在才规定的,而武汉现在只有一些大型工程、重点工程现场才能看到公示牌,小型工地留下烂尾巴老百姓却不知道是谁干的。“工程无论大小都关乎国计民生,所以都应该向社会详细告示。”
对于城管部门的难处,尚重生表示理解,“工程监管不是城管部门一家能解决的,当然,他们有加强监管的必要。”他同时表示,“武汉市城建重点工程建设管理领导小组”是个很好的部门,这个领导小组的级别比较高,可以此为依托,对涉及道路开挖的大小工程进行全程监督。
岳家嘴立交下烂尾一大堆 市民不知该找谁来管 “也不晓得是哪家施工单位做的工程,留下这么一大堆烂尾巴。”连日来,岳家嘴附近的烂尾巴成了市民投诉的焦点。可由于施工现场未设公示牌,投诉市民皆不知是何人施工所致。
工程早已完工,人行道还是坑坑洼洼 岳家嘴立交桥下中北路朝梨园方向,人行道坑坑洼洼,水泥块、泥巴遍地。就连新修的机动车道,也和人行道之间留下一道高坎。
附近居民老陈说:“走在那上面就像走在悬崖边上一样。”他指着前方一块“过街人行横道,前方150米”的指示牌说:“这哪里看着像个人行道?”
老陈说,立交桥施工时,人行道就变得破烂不堪,现在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早就还原了,人行道还是这个破烂样。
施工隔三差五,窨井盖丢了没人补 在中北路上桥引桥下方的机动车道上,一个大窨井“张着大嘴”。记者上前看到,周围一块预制板拦在窨井口附近,提示过往司机“此处有陷阱”,过往汽车小心翼翼地擦着井边而过。但记者看到,预制板的一头已被擦得伤痕累累。
市民李师傅说,立交桥通车后,桥下进行过多次施工,但施工到现在连窨井盖子都丢了,“这个陷阱留下很长时间了,施工几乎隔三差五地有,但就是没看到谁给补上一个窨井盖。”
预制板未抚平,夜行栽跟头 立交桥下中北路的东侧,人行道虽然重新铺了彩砖和盲道,但部分路段依然“危险重重”。记者见到,沿路几处的预制板都翘得老高,没有被抚平,在平坦的人行道上形成一道坎,有的甚至就出现在盲道上。
附近商店老板介绍,很多预制板是新铺上去的,但后来有工人再次撬开施工后,却没有及时“抚平”,也一直不见有人来处理,“要是陌生人晚上从这里走,一不小心绝对会栽跟头。”
附近居民说,该工地在施工期间根本未设置公示牌,现在施工单位一撤,想投诉也不晓得是哪家单位做的。
路面破损犹如“炮弹坑” 市民投诉一年不见解决 三环线往黄陂盘龙城开发区的盘龙大道中油金银潭工业园公交站站前一段路,路面大坑连小坑,犹如布满“炮弹坑”,经常“坑”车“坑”人,市民投诉了一年也不见解决。
昨日上午,记者驾车行至该路段,看到约3米长的一段路布满一个个类似炮弹坑的大坑,四车道的大道上很难找到一块平整之地,部分下陷处被玉米秆填充,但由于范围较大,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盘龙大道是中心城区通往黄陂的主干道。记者看到路上车流量较大。过路司机余先生告诉记者,路面损毁已经持续一年多了,他每次路过时既怕车子被“坑”,又担心选择路面时与其他车辆发生碰撞。
盘龙城开发区管委会工作人员称,该处站前马路属东西湖区管辖,他们也无能为力。东西湖区政府值班人员称,该处是局部道路损毁,需向上级领导汇报后维修,由区政府统一安排规划。据称,目前该道路的维修尚未纳入规划。(记者 沈右荣 实习生 王丽 曹培培)(专题策划 刘骞)(除署名外) (记者 韩立山 周绪锐 实习生 吕平 刘文睿 李佳丽)(长江商报) (来源:荆楚网)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