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张3个月 欠账好几万
全省首个大学生“零首付”注册公司陷入困境
刚刚毕业、22岁的创业明星陈玉平正身陷困境。3个月前,她创立的公司成为河南首个大学生“零首付”注册公司;而现在,生意没有赚钱,却欠账数万元,陈玉平带领7名创业成员在艰苦支撑着风雨飘摇的公司,前途未卜。
22岁大学毕业生全省开先河
今年4月9日,22岁的陈玉平从郑州市工商局金水分局领到了营业执照,这位刚刚从河南大学软件学院毕业的女大学生,很快成了媒体竞相报道的创业明星。
她的营业执照上,注册资本是“50万元整”,而工商部门的实收资本是“零元”。仅此一点,陈玉平成为省工商局今年3月份颁布大学生创业“零首付”优惠政策以来,我省第一个“零首付”注册公司的创业者。
陈玉平创办的郑州校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也名噪一时。这家公司的经营范围从教育咨询、广告、礼仪、展览、软件开发到家政等,主要服务对象是郑州市各高校。
3个月过去了,记者回访陈玉平和她的公司发现,陈玉平和她的公司正身陷困境。
第一单生意只挣了几百元
13日下午,在郑州市文化路与新柳路交叉口的一座民宅里,记者走进郑州校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略显空荡的办公室墙壁上,“创业先锋,骄子女杰”几个大字十分显眼。“我们租的房子在这个村里算最便宜的,房东对我们创业大学生很照顾。”经历几次挫折的陈玉平,看上去有些憔悴,“没有钱装空调,这儿又是顶层,夏天很热。”
陈玉平介绍,自4月以来,他们一直在做大学生市场,第一笔业务是向大学生推出“分期付款考驾照”的服务。公司帮学生报名,学生分期付款考驾照,陈玉平从中赚取跑腿费用。业务一开始,公司成员每天奔波,向各个高校的校园代理们做宣传。虽然创意不错,但效果却不理想,大部分学生不能接受。
忙活了两个月,有初步意向的学生只有7个,“这7个学生,还都是朋友介绍的”。放暑假前,最终交钱考驾照的只剩下一个,陈玉平的第一单生意,最多能赚五六百元。“很多学生不能接受这种新观念,不相信我们公司。”陈玉平说。
想挣第一桶金却赔了好几万
第一单生意利薄,而陈玉平的第二单生意却让她彻底赔了。
暑假前,听说郑州有高校和上海一家劳务公司合作,派送学生到上海工厂做暑期工。陈玉平和同伴找熟人,也加入了介绍暑期工的行列。
陈玉平和上海的劳务公司取得联系,招募了约两百名学生,签了担保协议,收取车费和担保费,将学生送到了上海。之后的事出人意料。
由于没有协调好,推迟了学生面试时间,又赶上厂里检修机器,大部分学生在等了十几天后纷纷要求回家。陈玉平被迫凑钱将学生拉回郑州,此事还惊动了工商部门。接着就是赔钱、赔车费、写欠条、接受处理,算下来,陈玉平和她的合伙人共损失了5万多元。“这次失败对公司的打击很大,这些钱,都是我们几个股东自己凑的。”陈玉平苦笑,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她开公司的事一直瞒着父母,现在赔了钱,更不敢跟家人说。“我们除了要还债,可能还要交罚款呢。”第二单生意以失败告终了,目前,工商部门正在处理陈玉平公司介绍学生务工一事。
艰苦挣扎共度难关
第二单生意的失败,让陈玉平的公司濒临倒闭。“公司账上已经没有一分钱,我们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员工们辛苦奔波了3个月,大家没有领过工资,现在,创业成员每人还背负了上万元的债务。
对于下一步的计划,陈玉平不敢冒进了。现在,他们正向一家广告公司取经,再与对方合作,代理校园媒体广告。“我们不敢单枪匹马地做事了,我们会选择一个成熟稳健的公司,以学习的态度,跟着大公司干,积累经验”。
“说实话,我压力很大。”瘦弱的陈玉平说,回想起前两单生意,她说就像噩梦一样。
采访的最后,陈玉平笑着表示,虽然公司陷入困境,但伙伴们并不打算放弃,“欠的钱会还上的,我们不会赖账”。陈玉平和她的伙伴说,他们要做负责任的创业者。
陈玉平总结失败原因,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不懂就去做”,只凭一腔热血去干。
“我们的法律知识还很欠缺,公司刚请了一名法律顾问。”陈玉平说,为了省钱,这名顾问也是朋友介绍的。
今报记者 陈亮 见习记者 景滢颐/文 袁晓强/图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