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书上印照片严防顶替上大学
开学报到时进行“人像比对”来核实考生真实身份
本报讯 今年闹得沸沸扬扬的“罗彩霞事件”,让高校在招生录取中多了个心眼。重庆医科大学在录取通知书中添加带有照片的“诚信承诺书”,西南大学在录取通知书上打印考生的照片,重庆科技学院专门开发迎新生的“人像比对”系统。
据介绍,重庆医科大学今年在录取通知书中,还附上一份“诚信承诺书”,在这个承诺书上将贴考生本人的照片,考生将填写真实身份。
重庆科技学院则表示,今年将继续运用迎新识别系统,开学时对考生的身份证、考生报考时提交的电子照片以及本人进行比对。
据了解,高校新生报到,传统模式是拿着通知书即可办理,有的学校还可让家长代办。连续出现的冒名顶替,说明高考录取及高校报名审查有漏洞可钻。
上述几所学校的招办人士分析,出现冒名顶替上大学,可能有以下几种可能:学生录取通知书被他人截留;考生卖了录取通知书及所有信息;事先买枪手参考,然后自己拿着枪手的通知书来上学。由于现在信息发达,第一种情况很容易识破,因此,后两种的可能性比较大。
据悉,重庆医科大学和重庆科技学院,去年分别查出1例和2例冒名顶替上大学的考生。
■罗彩霞事件
今年3月,湖南省邵东县出现了冒名顶替上大学的事件。
就读于天津师范大学的罗彩霞偶然发现自己的身份证号码被他人盗用。经查,罗彩霞的高中同学王佳俊2004年冒用罗彩霞的名义和高考成绩,考入贵州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并于2008年毕业。而通过复读考入天津师范大学的罗彩霞,毕业在即,却因此面临无法取得教师资格证、毕业证、学位证等一系列棘手问题。
考生恋家 多报考成渝高校
两地均增投计划,但仍有不少考生落榜
本报讯 除了外地名校,重庆考生恋家情结也越来越重。昨天,重本批次的录取显示,多数考生都集中在重庆和成都的高校,尽管两地高校增投了不少计划,但仍有不少考生落榜。而另一个反差却是,有几十所外地高校的700多名计划却没完成。
录取结果显示,重庆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四川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高校,都因报考的生源太好,增投了计划。如重庆医科大学增投73名计划,西南大学理科增投20名计划,四川大学理科增投55名计划;重庆大学理科增投220名计划。
据悉,尽管增投了计划,这些学校录取的最低分也超过重本线分数,重庆医科大学理科最低分达到584分,重庆大学理科最低分达到598分。
录取结果还显示,几十所外地高校还差700多名计划。这些外地高校多集中在东北、西北地区。
文科重点批部分院校录取情况
院校 计划名额 实际录取 最高分 最低分
西南大学 155 167 601 561
西南政法大学 349 400 597 550
电子科技大学 32 32 597 546
四川农业大学 98 101 578 546
四川大学 124 212 624 575
理科重点批部分院校录取情况
院校 计划名额 实际录取 最高分 最低分
重庆医科大学 551 624 668 584
西南大学 714 734 619 566
西南科技大学 40 40 612 557
四川农业大学 302 325 616 557
四川大学 795 860 669 573
艺术类专科和三校高职专科
明天二次征集志愿
本报讯 重庆市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艺术类高职(专科),三校高职类专科都将进行二次志愿征集,征集时间为:7月17日14时至7月18日16时。
届时请登录https://www.cqzk.com.cn或https://www.cqzkb.gov.cn填报。
今年大学毕业生
专科更好找工作
目前全市有2.5万应届生未就业
本报讯 昨天,市教委发布了我市2009届大学毕业生的最新就业状况:截至6月30日,全市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为81%,研究生就业率为72.7%、本科生就业率为79.5%、专科生就业率为84.3%。目前全市还有2.5万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找到工作。
今年我市有普通高校毕业生共12.78万人,其中研究生9699人,本科生64682人,专科生53443人。
从就业的区域来看,留在重庆或者西部其他城市工作的,占毕业生总数的71.5%。
从就业单位性质流向看,非国有企业招收了43.8%的大学生,国有企业吸纳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占10%左右。
从毕业生的就业率来看,学生就业率跟其学历的高低并不成正比,全市专科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84.3%,高于学历更高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但就业质量和层次明显要低于本科生和研究生。
对于这一倒挂现象,市教委新闻发言人赵为粮副主任认为,这是因为专科院校培养学生的专业性和目的性更强。目前,我市各高职院校办学模式以就业为核心,有助于毕业生实现就业。很多学校还与企业合作,开始“订单式培养”,更加适应市场的需要。
此外,高职类专业设置也更趋合理,招生与就业挂钩更加紧密。专业技能型学生很务实,对工作的待遇要求少,因此专科生就业率都较高。记者 汤寒锋
本组稿件除署名外均由 记者 何英 采写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