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档案杨明会,解放军总医院全军中医研究所所长兼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解放军中医药学会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北京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杂志》副主编、《中医杂志》副主编。
从医20年来,杨明会精研中医经典著作,广泛涉猎中、西医诸多学科,医术精湛、造诣深厚。学术上,他主张中西医结合,倡导创新中医理论和疗法;临床上,他主张“辨人识体”,强调因人而异,辨证施治。
他擅长糖尿病、帕金森氏病、心血管疾病等老年病症的诊断和治疗。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奖3项,荣立二等功1次,荣获军队中医药“国医名师”称号。
病例病情 80岁的离休干部常老,患帕金森氏病10余年。严重的病情导致他面部呆滞,言语不清,头部、口唇、四肢总是不由自主地抖动,日常起居处处需要有人照顾,加之还伴有失眠、便秘等症状,常老每天被病痛折磨得苦不堪言。
2007年9月,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节目播放了对杨明会主任的专访。节目中,常老了解到杨主任采用独创中医方案治疗帕金森氏病疗效神奇,便抱着一线希望来到解放军总医院中医科就诊。
治疗回放 第一眼看到患者,见多识广的杨主任吃了一惊:患者已经完全丧失行动能力,身体开关现象(指患者的症状在缓解与加重之间波动,反复迅速交替出现多次,如同电源开关一样,临床上称这种生理现象为开关现象)非常频繁;剂末现象(指药效维持时间越来越短,每次用药后期又会出现症状恶化的现象)也时有发生,颤抖时如同筛糠一样……经验丰富的杨主任施展中医传统的“望、闻、问、切”四步诊断法给患者详细查体,“望、闻、切”三项诊断显示:老人四肢僵硬、面色灰暗、舌质暗红、脉象沉重。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一个大胆的推断在杨主任脑中浮现出来:种种蛛丝马迹表明患者的帕金森氏病还存在其他合并症,才会导致患者目前如此严重的症状。随后进行的“问诊”中,杨主任通过对患者的病史、服药史和以往治疗过程的详细询问和科学分析,印证了自己的推断。由于患者服用美多芭、泰舒达、息宁等西药多年,日积月累,西药的副作用日益凸显而引起了混合病症,造成了患者孱弱的身体不堪重负、每况愈下。
患者的帕金森氏病本来已是公认的医学顽症,再加上混合病症治疗难度更是直线上升。杨主任艺高人胆大,有条不紊地按照自己独创的帕金森氏病“病位在脑,病机在于肾精亏虚、痰淤阻络”的中医学观点,判断患者身体状况为“肾虚血淤”,随后运用中医学“辨证施治”的理念,灵活运用“补肾活血法”对患者进行了遣方用药。采用黄芪、当归、川芎、赤芍、肉苁蓉、何首乌、山萸肉和蜈蚣等精心配制而成的中药,每日给患者服用1剂,1个月为一个疗程。
小小中药显神奇!令人惊叹的事情接二连三地发生了:服药当天常老即出现睡眠改善、大便通畅的喜人变化;坚持服药1个月后,连常老本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身体颤抖明显减轻,开关现象基本消失,剂末现象显著减弱,西药用量也大幅减少;3个疗程过后,常老奇迹般地康复出院了。
术后回访 半年后,医院对老人的随访显示,常老能自己穿脱衣服,下地走路,白天能借助康复车活动,夜里自己能翻身起床,不仅生活质量大幅提高,精神状态也明显改善。近期,常老还特地把自己康复后的录像刻成光盘寄给杨主任,感谢他妙手回春,让自己重获“新生”。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