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让城乡子弟人人享有优质教育

2009年07月21日04:50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关于成都市探索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话

  访谈嘉宾 娄进 (成都市教育局副局长)左华荣(省政协委员、成都市树德中学校长)

  本报记者向军高云君

  访谈嘉宾

  娄进(成都市教育局副局长)左华荣(省政协委员、成都市树德中学校长)全钢结构8度抗震的现代气派的教学楼,标准化的图书室、塑胶跑道、羽毛球和篮球场……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很难想象,都江堰市崇义镇绿地土桥小学就是一所传统的乡村学校。


  百校结对、“捆绑发展”,教育规划一体化、标准一体化、管理一体化、评价一体化……如果不是亲耳所闻,你很难相信,成都市区以外的崇州、金堂、蒲江、彭州、大邑,这些优质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区县,如今也有了石室、树德、七中的身影。

  悄然改变的教育格局,城乡融合的教育形态,其背后“推手”,正是成都市探索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思考和具体实践。

  不久前,教育部与四川省政府、成都市政府签署合作协议,三方在成都共建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这是教育部首次在副省级城市共建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共建内容有9大板块,其中,优化城乡教育布局结构、推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探索城乡统筹的教师管理体制等成为亮点。按照协议,到2012年,成都将构建起城乡一体的现代教育体系,基本实现城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成都市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是如何产生的?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有哪些值得总结的经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未来之路将如何走?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成都市教育局副局长娄进、成都市树德中学校长左华荣。

  现状迫使我们思考高层次均衡发展的问题

  记者:谈到教育,人们印象中就是城区学校现代化的教学楼与乡村学校简陋的砖瓦土坯房形成的强烈反差,硬件之外的“软件反差”同样强烈,造成了城乡学校教育质量的明显差别。

  娄进:这是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但我们已经和正在着力改变这一现状。过去,由于教育资源向城市倾斜,城区学校越来越好,一些优秀教师争着往城里跑,造成了城乡教育的结构性失衡,城乡教育差距也越拉越大。我们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从2003年开始,我们就推动了第一轮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市财政投入10多个亿,搞了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同时开展了城乡教师和学生手拉手活动,这些工作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记者:据我们所知,副省级城市中,成都是最早探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

  娄进:巨资投入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初步实现了硬件的均衡、局部的均衡。实事求是的说,城乡教育从师资力量到办学理念这些最根本的差距尽管在缩小,但距离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现状迫使我们认真思考,要真正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在成都市全域范围内打破城乡壁垒,打破行政界限,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把数十年,甚至数百年培育的城市优质教育资源拿出来城乡共享。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要实现全域成都内的均衡,我们的指导思想非常明确。

  左华荣:城市优质教育资源是全市人民的资源,必须全域成都共有共享。这是优质学校应有的责任与胸怀。回顾这些年教育发展历程,从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大力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如果说“普九”是解决城乡学生“有学上”的话,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要解决“上好学”的问题,就是要让城乡子弟人人享有优质教育。

  记者: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市提出了城乡一体化的理念。城乡一体化,是不是包含着城乡教育的均衡化?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具体包括哪些方面?

  娄进:城乡一体化,城乡教育必须一体化。国务院批复的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中,推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努力实现城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项重要内容。教育部、省政府、成都市政府共建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合作协议中,也明确从2009年至2012年,筹措和投入资金100亿元以上用于统筹城乡教育,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回到你刚才的问题,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考量的标准就是深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着力实现成都教育现代化。这个一体化的具体内容包括,全域成都教育规划一体化、标准一体化、管理一体化、评价一体化等,要从软、硬件,经费、师资配置等各方面消除城乡差别。

  左华荣:过去只有城里人才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要促使城市教育资源走出城市,下到农村、山区、工业园区,努力实现全民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我认同这样一个观点: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师资力量必须均衡配置。去年以来成都市组织开展的“千名校长大练兵”、“十万教师大比武”活动,就是一个好的尝试,使参与其中的全市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有了整体提升。

  让阳光照耀所有的花朵

  记者:当前,成都教育已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好学”成为了城乡居民的新期待。如何满足人民群众的这个新期待?

  左华荣:一句话,不分城市和农村,城乡居民子女享受优质平等的教育。

  娄进:从教育主管部门来讲,就是要持续地推进改革创新。我们将以推进优质名校管理体制改革为核心,以名校集团化发展为抓手,统筹配置全市优质教育资源,做到优质教育资源的城乡全覆盖。

  记者:具体的路径是什么?

  娄进:一是名校下乡。当前,我们已经组建完成优质学前教育集团6个,包括石室联中、树德实验、七中育才在内的义务教育集团18个,普高优质教育集团3个,职业教育专业集团8个,力争使20万农村子女和城乡接合部子女享受优质教育。二是城乡帮扶。用行政手段推动市中心的五城区和高新区对三圈层县(市)和青白江区等9个区(市)县进行教育帮扶,全面输入先进管理经验和优秀师资队伍。三是百校结对。全市筛选出100所较好的学校与100所基础较弱的学校深度结对,采取“一对一”对口支援形式或共同体发展模式,强校弱校联手实行“捆绑发展”。四是师徒牵手。全市近万名骨干教师,包括特级教师、教育专家等,必须与农村教师结成师徒,每人带3—4名徒弟。五是网络覆盖。建立成都教育更加通畅的“信息高速路”,打通市、区(市)县、校网络联结障碍,消除信息“孤岛”,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校校网、班班通、人人会”。

  左华荣:名校要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到城乡接合部去,到城郊去,到农村去,到边远山区去,积极参与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以树德中学为例,实行集团化办学后,我们已在崇州、郫县等8个区(市)县建立了13个校点,在校学生由原本校区的2000多

  人扩大到3万多人,让更多的城乡居民子女接受到了树德品牌的优质教育。

  记者:名校固然可以和优质划等号。但仅仅依靠优质名校的集团化扩张和规模化覆盖,要想满足城乡居民子女人人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恐怕还要花费时日。

  左华荣:其实,名校进郊县并不是要将周边区(市)县的所有学校都挂成石室、树德或者七中的牌子,它更重要的是可以发挥“鲶鱼效应”。听崇州教育部门的同志说,树德中学去了,就等于在鱼群里放进了一条鲶鱼,激活了整个鱼群的竞争潜力和生存动力,带动了整个崇州市教育事业的发展。

  娄进:通过名校引路和名校带动,我们将提升每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我们的目标是,通过3年努力,使城乡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达到90%以上,让优质教育的阳光照耀所有的花朵。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制度保证

  记者:名校下乡、集团发展,看起来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可仔细一想也有人担心,如果遍地都是石室和树德,教学的多样性还是否存在,这些优质教育资源会不会被稀释。

  娄进:名校集团化战略只是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内容。的确,随着冠以石室、树德、七中品牌的学校逐步增多,人们有理由担心优质教育资源稀释化、同质化的问题。我有这样一个观点,城市优质资源过稠过密,就像血液一样,适当稀释一下,对身体健康是有好处的。何况,名校集团扩张主要针对新建学校、农村学校、薄弱学校,重在以强扶弱,以大帮小,对其他学校的发展更多的是一种促进作用。

  左华荣:我倒不担心稀释论和同质化问题,只要始终保持中心校区的核心竞争力,树德品牌就不会被稀释。从我们的实践来看,名校主要输出人才和经验,我们到区(市)县领办学校不是去同化当地文化,必须结合成员学校的各自实际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因此,即使在集团内部,我们遵循的也是一种差异化的发展路径,此树德与彼树德之间有着各不相同的特点。但我想强调的一点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乃至教育方法都应该多元化。

  记者:你们难道就没有遇到过困难?

  左华荣:我们遭遇的第一难就是派人难。领办一所学校后,我们一般会派出骨干教师担负教学和部分管理工作,但是,派人出去,甚至是派人担任学校校长,都非常难。通过提高待遇等措施,我们前前后后派出了近30名教学骨干。

  娄进:如何保证优秀教师往农村流动,让他们走得出去,沉得下去,的确是一道亟待破解的难题。我们采取了教师“县管校用”、有比例的下乡支教以及轮换交流制。一般教师一年一换,校长3年一轮,应该说收到了积极效果。

  记者: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无异于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的革命。正如你们刚才谈到的困难一样,在城乡二元结构依旧存在的情况下,它最终会不会因为各种有形或无形的阻力而流于形式?

  左华荣:困难和阻力肯定是存在的,我觉得最重要的解决手段就是进一步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只要在政策保障、经费投入上用心着力,其他问题均可迎刃而解。

  娄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制度保证。如果相关激励、保障、投入等配套机制没有建立和完善,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就不可能持续。因此,成都市委、市政府特别重视激励机制等长效机制的建立,在人事管理、人员编制、薪酬待遇、奖励投入等方面支持名校集团向外拓展,促使优质名校进一步发挥人才孵化器的作用。最近,我们还着手建立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一体化机制,在发展规划、办学条件、师资配置、生均经费、教育质量、评估标准等6个方面,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可以说,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给了我们探索的空间,我们有信心,在中国的教育现代化版图上,走出一条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路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