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克制自己少谈汽车(图)

2009年07月21日18:11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外滩画报

  万钢:有汽车情结的科技部部长

  万钢是35年来中国第一位出任部委正职的党外人士。从归国学者到科技部部长,“学而优则仕”,万钢只用了7 年。他曾任同济大学校长,学校里熟悉他的人都称他是一名低调、埋头做实事的“帅才”。而在老朋友、摄影家王小慧眼里,他幽默机智、知识面广,“就是一个率真的人”。

  文/ 李卉

  出任中国科技部部长后,万钢很忙。每天早上6 点他不再游泳,这个坚持了数十年的习惯,如今改成了跑步3000 米。

“在跑步机上跑。”他说。

  七月的一天,万钢早早赶到人民大会堂,参加全球智库分会论坛,一场辩论紧接着发生了。

  “一开始,有人把氢能源描绘成未来的希望,氢经济显得如此宏大。但现在看来生产氢能源本身要消耗大量的资源,成本太高,捕捉碳离子谈何容易?”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说:“我知道肯定有人不同意这个观点,我们可以辩论啊。”

  张国宝抛出来一个甚为有趣的话题,但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没有在会场引起“化学反应”。

  又过了一会,作为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上台演讲。在谈及新能源话题时,他“接招”了——“我并不是一个氢能源的鼓吹者。但作为一个工程师,我认为氢是如此特殊的载体,只有它能够促成化石能源向非化石能源转化,从而使碳的低排放转向零排放。”

  “也许,氢能源真正投入应用要等到三五十年之后, 但面对未来我们必须有超前布局的勇气。”他接着说,“每一次经济危机,肯定都会带来一场技术革命。”

  这样面对面的辩论,在论坛上并不多见。“大家喜欢您,就是因为您的真性情吧。”在一次访谈节目中,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崔永元曾当面问万钢。

  “他就是一个率真的人。”万钢的老朋友、著名摄影艺术家王小慧告诉《外滩画报》。

  作为35 年来第一位出任部委正职的党外人士,万钢的一举一动尤其受到海内外的关注。在他的部长办公室里,悬挂着一幅狂草——“道法自然”。

  他下过乡、进过厂,出过国。作为国际汽车业的翘楚,在奥迪公司获得德国当地政府颁发的十字勋章后,2000 年,万钢受邀回国,开发新能源汽车。他又出任同济大学校长,先后被人称为“万老师”、“万院长”、“万校长”。

  从归国学者到科技部部长,“学而优则仕”,万钢只用了7 年。

  在同济大学,熟悉万钢的人都称他是一个低调、埋头做实事,并善于组织管理的人,是一名“帅才”。而在老朋友王小慧眼里,“他幽默机智、知识面广“”,很人文的”,而且“非常有人情味”。

  “我就是想回来激动一把”

  王小慧和万钢是在德国留学期间认识的,但“那时我们接触并不特别多”,王小慧回忆说:“我记得万钢很活跃,喜欢组织留学生们一起活动,最多的就是放电影给大家看,看《黄土地》之类的,每次看得都很激动。”

  “万钢的太太很会做蛋糕,”王小慧说,“回国以后,一些老同事、老朋友,多年来还是保持到他家吃蛋糕的习惯,德国风味的蛋糕,好吃极了。”而万钢的女儿弹得一手好钢琴,万钢“本人也很喜欢古典音乐,擅长指挥”。

  不过,在王小慧的记忆中,万钢最出彩的一次指挥,却没有伴奏——“那天是同济大学百年校庆,学校请来了很多杰出校友。场面十分盛大隆重,连德国前总理施罗德都来了。”“ 但到了众人高唱同济校歌时,忽然发现喇叭坏了。”

  所有的校友都已经起立,“场面显得有点尴尬”,王小慧说:“这时,万钢很镇定地走了出来,他提议大家一起清唱,他来领唱兼指挥。”

  “谁都没有想到,清唱的效果反而很好。”王小慧承认,那一次,她才真切地感受到这位老朋友身上那种泰然自若的气势。

  回国后,王小慧和万钢的交往越来越多。在同济大学,除了电动汽车实验室,万钢还专门开辟了一个新媒体艺术中心。“做校长是很忙的,但我经常看见他会带客人们来工作室观看我们的摄影作品、艺术品,这挺不容易的。”

  2007 年5 月11 日,万钢被任命为中国科技部部长。当天,王小慧荣获了“德中友谊奖”,德国驻华领馆为此专门举行了招待会。“当时,我担心他太忙。但没有想到,他听说后马上就来出席了。”这让王小慧非常感动。

  这也印证了崔永元所说的“万钢很恋旧”。很多次,万钢都会回忆起自己在吉林东沟村下乡时的经历:“我这一生都感谢东沟村那些乡亲们,人心换人心的道理我是在那时才有了体会。我在那里塑造了自己的性格,奠定了我对待人生的基本态度。”

  王小慧还为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当年万钢下乡时,几位当地农民在田地里休息,听广播里说“西哈努克亲王受到中央领导接见,并在钓鱼台国宾馆共进晚餐”。大伙就在田地里猜想,“国宴会吃些什么”,有个农民说:“国宴就是猪肉炖粉条,让你吃个够。”几十年过去了,万钢仍然没忘记那些老乡。于是在他当部长以后,他请所有下乡的弟兄和老乡一起在钓鱼台国宾馆吃了一顿国宴。“这故事让我太感动了,能想到就已经够细心,够念旧,够有人情味了,但他不仅想,而且去做。”

  在德国,万钢照样恋着中国。

  德国的大学有一个传统,拿到博士学位的人都要游城一周,最后在城市的中心广场发表讲话。万钢毕业时,他的德国同学们还专门为他做了一辆小车,前呼后拥。在中心广场演讲,他说:“我要让中国的汽车工业,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第一名。”

  2000年,万钢回国了,走的那一天恰好是圣诞夜。而他工作过的奥迪公司,还为他保留了职位和办公室,这一留就是5 年。

  在德国,万钢被公认为是“汽车界的十大精英”:1985 年到1991 年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万钢开发了一项降低汽车噪音的技术,并因此获得了德国当地政府颁发的特殊功勋十字奖章。

  1991 年,博士毕业之后,万钢进入了奥迪公司工作。10 年间,他几乎接触了汽车企业的各个环节,先后出任技术开发部的工程师,生产部、总体规划部的技术经理。他的年薪早已高达数十万美元。

  万钢的博士导师迪茨教授对他的评价是:“一位务实而擅长逻辑思维的科学工作者,他所主持的工业课题从科学研究的方法出发,在工程科学知识解决实际技术问题方面,达到了应用科学研究的最高水平。”

  谈到回国的原因,万钢的回答很简单:“我就是想回来激动一把。”“我不是激流勇退,而是激流勇进。”而那个令万钢“激动”的产业,便是中国的汽车工业。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婷)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