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②
本报见习记者 张亮 本报记者 徐伟
在中国政法大学,有这样一批学生,同样是在校园读书,但是他们的未来已经被预定。走出校园后,他们必须开赴自己的定向单位———法院或检察院。他们就是我国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中首次大规模定向招录的基层政法干警。
去年7月,他们走出校门没多久,便获得了一种特殊的际遇,他们有着怎样的心态?近一年的校园学习和生活,他们又有着哪些体会和感悟?
静下心来求学问道 受访者:李昕泉
学习感言:没有了后顾之忧,便少了几分浮躁,可以静下来安心学习。
当记者赶到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时,尽管已经放假,仍然见到三三两两的学生往来于宿舍、食堂和教室之间。
在校园的一个角落里,记者见到了李昕泉。她正捧着一本大部头“猛啃”呢!
李昕泉的定向单位是云南省宣威市人民法院。与其他研究生相比,她对未来少了很多迷茫。当其他人在为工作到处奔波时,她可以安下心来静静地读书。
李昕泉是个老“法大”了。她在中国政法大学读了4年的法律本科,去年毕业后回到了老家云南省曲靖市。没想到,经过短短的几个月,再度回到了母校。
现在在学校里,她经常能看到她在本科期间的同学。与他们相比,李昕泉觉得自己欠缺了一个考研的过程。
“去年我们刚进校时,有时候课程讨论都开展不起来。老师对我们也有一些看法,说我们基本功差。”李昕泉说。
“考研能让我们对四年学习所获得的知识体系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把握。”李昕泉说,其实他们班的大多数学生都是重点大学的法学科班生。之所以会这样,与没有参加考研,知识体系不完整有关。
扫除了后顾之忧,大家也就少了几分浮躁。知识上的欠缺,可以很快弥补回来。李昕泉说,她现在要加强对审判实务的学习。
政法大学师资力量雄厚,很多老师都具备法律实务经验。对学生传授起经验来,也是得心应手。
有一堂课让李昕泉印象深刻。在课堂上,胡安潮老师组织大家开了一场模拟法庭。开庭完毕,胡老师在点评时说:“法官应该比当事人更聪明。他应该从原被告的言行中,知晓其意图,分析其心理,这样才能最大可能接近案件的客观真实,作出最好的判决。”
两个月的暑假,李昕泉打算用一半时间读书,一半时间到律师事务所实习。
“为什么到律所而不是法院实习?”记者问。
“我们专门有一年的实习时间,我可以利用那段时间到法院实习。另外,法官也要和律师打交道,因此到律所实习,了解熟悉律师业务也是很重要的。”李昕泉说。
理论与实务要双丰收 受访者:臧植辉
学习感言:如何在成千上万个法条中寻找最适当的?如何运用自由裁量填补法律的漏洞?这绝非一个仅仅懂得操作规则的法律“匠才”能承担的。
毕业于吉林大学法学院的臧植辉,本来已在京城的一家律师事务所安营扎寨。但在去年7月看到政法院校定向招录的公告后,他决定改变自己的从业方向。
籍贯河北的他选择了离家较近的内蒙古锡林浩特人民法院。经过笔试、面试,他进了中国政法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很多人认为,我们将来注定是进法院工作的,因此只要学会审判实务就行了。”臧植辉不这么认为。
他说,研究生首先要按照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一般要求打好理论功底,在此基础上再培养实践能力,二者绝对不能偏废。
社会生活变化万千,而法律天生就具有滞后性,法律与生活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如何在成千上万个法条中寻找最适当的?如何运用自由裁量填补法律的漏洞?这些使命的完成,绝非一个仅仅懂得操作规则的法律“匠才”能承担的。
刘芝祥老师的民事裁判课程让臧植辉受益匪浅。这门课程之前在政法大学从未开设,是专门为他们这些定向招录生新开的。
有一次上课,刘老师举了一个案例:某地一辆机动车撞死了一名流浪汉,在近亲属不明的情况下,交警部门作为赔偿权利人起诉了肇事司机。刘老师请大家分析一下,这样做是否合法合理?
臧植辉认为,这个问题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因此应当寻找立法本意或者说法律精神来处理,而这需要法官自身的理论素养。功底不扎实的法官只会照本宣科,机械地适用法条,顶多是一个“输入法律,输出判决”的冷冰冰的人而已。
“现在疑难案件那么多,社会矛盾也日趋复杂化,法官必须具有坚实的理论素养才能游刃有余。”臧植辉说。
双语教学让我如虎添翼 受访者:阿如汉(蒙古族)
学习感言:老师告诫我们,法律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没有既定的结论,必须经过艰苦细致的分析才能最接近完美。
蒙古族学生阿如汉活脱儿一个大男孩,有着阳光般的笑容。
去年,38位蒙古族学生来到中国政法大学,他们全部被编入“蒙汉双语”教学班,教育层次是第二学士学位教育,学制两年。
去年从内蒙古大学毕业的阿如汉,专业是生态学。如果没有遇上政法院校定向招录,也许他还会继续生态学之路。
“从生态学跨到法学,你的跨度不小啊!”记者打趣道。
“其实我对法律一直就比较感兴趣,大学期间也读了不少法律方面的书籍。我们内蒙古正需要大批的法律人才。”阿如汉说,蒙汉双语班最大的特色就是用蒙古语和汉语同步教学。
“内蒙古有一些牧民不懂汉语,他们要学习法律或参与诉讼,就需要既懂蒙语又懂汉语的法律人才来担当翻译。”阿如汉说。
用蒙语学习法律,难度不小。阿如汉说,班里的同学基本上都能熟练使用汉语,大家在语言方面是没有问题的。国家有关部门和学校组织了一批专家,将一部分重点法条和教材译成了蒙语。
“学校从内蒙古大学专门请来一位老师讲课。这位老师既有深厚的语言功底,也有坚实的法律基础。授课效果非常好。”阿如汉说。
阿如汉告诉记者,老师们在讲课时会特别加强实务操作方面的比重。在课堂上,老师经常拿一些著名的案例让同学们分析。
“有一些案件,看似可以适用多个法条,但其实不然,作为法律人要找到最应该适用的那个法条。”阿如汉说,老师告诉他们,法律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没有既定的结论,必须经过艰苦细致的分析才能最接近完美。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