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法制日报:现实困境不能成为“坏人”权利的障碍

2009年07月24日09:22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中国新闻网
  连日来,陕西省西安未央看守所花费14万元抢救癌症杀人凶犯的举动,在社会各界引起激烈争议。“不值论”者认为,看守所不是慈善救助机构,为一个罪恶之人付出这么多,既不该也不值,尤其是在很多普通人因看不起病还在忍受煎熬的情况下,政府应该把更多的金钱投放在守法公民身上。
(7月23日《法制日报》)

  笔者完全支持西安未央看守所的做法。从各方面情况来看,花14万元抢救一名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癌症杀人凶犯,不仅是应该的,而且是值得的。西安未央看守所的举动不仅应当得到支持和肯定,而且还应当受到赞赏和鼓励。因为,法律不只有一张冷面孔,它还有、也应该有一张充满温情和人道精神的和善面孔。只有充满人道的法治才是现代法治,才是我们致力于建设的社会主义法治。

  随着法治的不断进步,尊重人格、保障人权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救死扶伤、扶贫济困已经成为主流社会道德的重要部分,抨击惨无人道、谴责社会不公蔚然成风,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也正在逐步形成。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在潜意识中,往往把应当受到人格尊重和人权保障的对象自觉不自觉地局限于所谓的“好人”和普通人身上,一涉及违法犯罪的人尤其是涉及身犯重罪的人时,立刻表现出“双重标准”倾向。在这部分人看来,一个人一旦成为罪犯,尤其是十恶不赦的重刑罪犯,那么就完全可以将其“打翻在地并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

  因此,不仅国家判其重刑是完全应该的,而且他们的基本人格也不应受到尊重,甚至连最低限度的人权保障都不应该享有。重病而亡恰恰是这些人所期盼的,政府怎能花巨款抢救呢?显然,这是典型的歧视思想和缺乏人道的想法,充分暴露了一些人内心深处“以牙还牙”的血亲复仇的传统刑罚思维。

  其实,这种思想观念是传统落后的,与现代法治所持的人道、人权理念,完全相悖。因为违法犯罪者对公众、社会和国家造成了严重危害,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没收其财产、限制其自由甚至依法剥夺其生命,都是应当的,这符合现代法治所秉持的公平原则。但有一点也是毋庸置疑的,即人的基本尊严并不因犯罪而丧失。病有所医是人的基本尊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尊重人格、保障人权的内在要求和应有内涵,任何人享有的这些权利并不因是否违法犯罪而有所差别。

  为此,不仅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看守所和监狱等看管机构应当配备必要的医疗器械和常用药品,人犯和服刑人员患病应当给予及时治疗,需要到医院治疗的,当地医院应当负责治疗,而且这些保障人权的基本要求还被各国所普遍接受,已经写入多部国际人权宣言和公约,成为现代国家的基本义务。从某种意义上讲,“坏人”的人格和人权是否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法治建设水平高低和一个国家公众法治意识强弱的重要衡量标准。

  严格来讲,救治人犯是警方的法定职责,积极救治是应尽的法定义务,消极对待和放弃救治是拒绝履行法律义务,是不作为的违法行为。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既不能把职责与能力混为一谈,因为财力有限而放弃职责,也不能因人犯的特殊身份而置之不理,行政不作为,消极履行职责。救治是道理也是法理,财力则是现实。不可否认,法理的实现往往受制于现实,但如果因为现实而否认法理则是方向错误。因为只有认清了方向,才能有正确的行动,至于现实条件则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创造。比如,看所守医疗经费短缺可以通过制度改革加以解决。如果不考虑执法过程中的人道和人权,那么,现代法治就会变成一个被掏空了精神的空壳。(李克杰) (来源: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杨建)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