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核载33人客车挤下48人 售票员称因黑车被查禁

2009年07月25日02:16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华商网-新文化报
这辆大客车超载了15人
这辆大客车超载了15人

长春的异地营运出租车被拦下
长春的异地营运出租车被拦下

执法人员将出租车司机带走处罚
执法人员将出租车司机带走处罚

  核载33人的客车挤了48人

  超员理由:“黑车都查没了”

  “40多分钟的路程,超员乘客在车上要被售票员折腾两次,才能躲过检查回家!”有乘客反映,今夏长春至伊通客车超员严重。

  挤着坐,躲避检查第一招

  昨日9时20分许,记者在高速客运站附近上了一辆吉A453××客车,体验超员之旅。

  满员的客车停在人民大街边,但售票员还在不断招揽乘客,几分钟便招上了10多人。

  售票员给每个站着的乘客发了一个凳子。

“一会儿上高速,你们就坐这个,这几天查得严,运管的领导都亲自出马了,大家将就一下!”客车快驶到高速入口处停下,售票员站起身来,“来,大家配合一下,3个人挤两个座儿,把过道让出来!”在售票员的安排下,身材瘦一些的全挤进座位,“你们几个全都往后站,过高速口的时候低点头,过了高速口就没事儿了!”

  几分钟工夫,售票员便把超出的10多名乘客全部安排下,躲过了第一道检查关。在快到伊通高速口的时候,售票员故技重演。

  拉窗帘,躲避检查第二招

  “你们不知道,没看报纸报道的吗?现在查得可严了,黑车都没了,运管的领导都出来查了,不好整呀!”客车躲开第一道检查驶上高速后,售票员长出一口气。

  上高速后不久,售票员把超出的乘客安排坐在加座上,记者刚坐下,就感觉到后面的乘客腿顶着腰,自己的腿则顶在前面乘客的腰上,一点动弹不得。“不行,坐着太累了,还是站着吧,坚持一会儿就到了!”有乘客站起来,随后三四名乘客都站在过道上。

  “那个大哥,把窗帘拉好,没看到刚过去一辆警车吗?”售票员一直盯着外面,不断提醒乘客把窗帘拉好,整个车体除了前后风挡玻璃,被窗帘包裹得严严实实。

  被查处,超员大客没招了

  这辆客车核载33人,坐在加座上的乘客却有15人。

  “这辆车超员15人,按照相关规定,超员部分每人处以50元罚款,并停运一周,请你周一到长春市运输管理处接受处罚!”10时15分许,吉A453××客车在伊通高速收费口被稽查人员扣下。

  15时许,记者在返回长春途中,客车仍然严重超员。“怎么这么多人呢,就不能多加几辆车呀?”有乘客抱怨。

  “没办法呀,现在查得紧,黑车都查没了,你没看长春都没有跑线的黑车了吗?”售票员说。

  多部门联手再下伊通打“黑车”

  新闻回放:长春市公路客运中心站俗称“黄河路客运站”,一些人在此揽客,被其招至车上的乘客大多被“宰”。记者暗访发现,这个寄生群体已经拉开一张无形的网,延伸至人民大街尽头的高速公路口。

  昨日,长春市运输管理处、市城市出租汽车管理办公室、市公安局公共交通治安管理分局联合执法,对高速客运站前的伊通跑线车进行彻底治理,并联合伊通运管部门,对从事异地营运的出租车予以查扣。

  执法行动

  网住两辆异地营运出租车

  昨日一早,执法人员就到达高速公路客运站门前。发现几名揽客者已经为几辆出租车拉了足够乘客,出租车直接开上高速公路。

  “这些出租车肯定要在伊通拉活,需要在那边抓到证据将其拿下!”执法车辆立即开往伊通。

  拿下一辆异地营运出租车

  9时30分,执法车辆到达伊通,客运站前除了客运班车,往日的跑线车不见了踪迹。

  9时40分,一辆长春市的出租车进入了执法人员的视野。

  “到长春的小车,坐吗?”两名揽客者不时低声询问过往的行人,两名乘客被他招呼进了出租车。

  客运站前,有几名男子左顾右盼,有人似乎发现了什么,立即通知了司机,让车上的两名乘客下了车。

  此时,伊通执法人员赶到。恰好,另外一位被拉上出租车的乘客如厕回来,到车里取随身的东西,成为了这辆出租车异地营运的证明人。

  执法人员当场将其拿下。

  一辆梅河口出租车撞上“枪口”

  14时,执法车辆回到长春,在亚泰大街上意外发现了一辆绿色梅河口牌照的出租车。“一定是去接人,然后往梅河口开!”经验丰富的执法人员赶紧跟上。

  果然,几番辗转后,这辆出租车在亚泰大街与卫星路交会处接上了两名女乘客。

  证据确凿,执法人员立即上前,出示证件将其拿下。

  “是老板打电话给我们联系的活儿。”司机承认自己受雇于老板,在长春拉乘4名乘客,每位50元。

  “黑”情揭秘

  跑线车靠啥和执法部门周旋

  “打‘黑车’已经是一种常态,但也只能是减少,从没有肃清的时候!”运管部门一直被这个问题困扰。

  知情人透露,由于打击力度、处罚力度不断加大,曾经的一些“黑车”、跑线车都因为无力承担运营成本而主动“洗手”,剩下的一些人是社会上的闲散人员,没有能力也不愿从事正规职业,他们想出很多办法和执法部门周旋。

  从执法部门的人员到办公车辆、私人车辆,他们都有准确的记录,并不断更新。每次执法部门出动的车辆里如果有了新车,他们一定会记录在册;为了保证安全,他们在“据点”发展眼线,客运站、高速公路出口处的小商贩都是他们的“线人”,“如果发现现场有人执法,打一个电话,小贩就可以得到200元的奖励!”

  知情人透露,成为黑车、跑线车眼线的还不只是一些小商贩。

  记者手记

  打“黑车”

  就像一场“暗战”

  整整一周,与运管部门的“打黑生活”就像是一场刺激的“暗战”。

  执法人员想办法掩饰身份,却总在眼线的视野里。

  于是,换车、换人、换地点,执法人员在不断变换着打黑的手段,而揽客者、“黑车”或跑线车的经营者也在不断变化着手段,要么找个“据点”倒客,要么利用出租车载客。

  抓住一辆黑车真是很难!如果不是那个“及时”的电话,“黑车”司机怎么会突然知道“车上有记者”?就是那个“及时”的电话,让执法人员的辛苦准备都变成了“无用功”。

  直到现在,那个“及时”的电话究竟是谁打的还不得而知。原因很复杂,因为地跨长春、伊通,因为参与执法的部门太多,长春运管、长春公安、高速交警、伊通运管,知道消息的人也很多,卖冰糕的、指路收费的,都看到了执法的大队人马,究竟在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恐怕只有“黑车”车主能说明白。

  挖出这个通风报信的人来,相信应该比打下几辆“黑车”更有价值。

  长春市交通局副局长韩征认为,近一段时期,由于警方有了专业的打击“黑车”队伍,出租车行管部门也成为交通系统的一员,以前单靠运管一家打击“黑车”局面得到了改观,打击“黑车”的出拳力度加大了,对“黑车”的治理更有针对性,“现在,是打击黑车成果最显著的时期,市场得到了充分净化。”

  “客运市场的面貌展现的是一个城市的形象,影响到社会的稳定。”韩征说。

  因此,尽管“‘黑车’在每个城市都存在”,但是打击“黑车”必须是执法部门的工作常态。

  本报近期对打击“黑车”的报道可谓强势,这样强势的报道终将暂时告一段落。我们的目的是关注城市客运市场的秩序,关心群众的出行,关心社会的和谐。

  因此,我们这次的关于打击“黑车”的报道可以用四个字结尾:未完,待续……

  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 辛言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