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跳动夕阳圆舞曲(组图)

2009年07月26日07:36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
记者 肖秋生

  舞出健康舞出快乐

  赵克玺,女,75岁

  父母给了她一个很男性的名字,又给了她一副很窈窕淑女的好身材。75岁了,依然是个模特,老年模特;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她年轻时的漂亮和美丽。倘若走在大街上,她那高挑匀称的好身材,不知会引来多少中年女性妒忌的目光……她说,不行了,老啦。自己都不好意思照镜子了。身材好,可能是遗传好吧,也可能是跳舞跳的吧。

  看她的容貌与气质,还以为是老文艺工作者呢。

  其实,她的工作很硬邦邦。
她戏称自己“盖了一辈子房子”。她的专业“头衔”有:总工程师、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建筑师。1952年,她从天津大学建筑系毕业,被分配到市建筑设计院工作,在那里一直工作到退休。

  退休之后,她又从“第二人生起跑线”开始了“发挥余热”的征程,受某设计公司及建筑设计院之邀,继续从事自己钟爱的建筑设计,一直干到72岁,才在儿女们的一再要求下,正式“歇工”了。她说,这是孩子们的一片孝心,他们心疼我这个老妈,让我好好享受享受晚年幸福。

  说起跳舞,她算是这个舞蹈小团体的元老了。她上大学时学会跳舞,学会了就喜欢上,除了“文革”那些年没敢跳舞之外,工作之余跳跳交谊舞,是伴随了她几十年的生活内容之一。在建筑设计院工作时,她是技术委员会委员,也是工会委员,啥事都爱往前跑,得过多少奖状?早就记不清了。她说她还得过全国三八红旗手呢。

  退休以后,老工程师协会的一些朋友喜欢跳舞,一人倡导,大家参加,就这么跳起来了。

  将近20年的时间,跳舞的地方换了许多处,人来人往的变化也很大,她和几位元老一直坚持到现在。她说,每周大家在一起跳舞、聚餐、聊天,心情愉快,驱逐了孤独感,还有利于身心健康呢。除了跳舞、聚会,我还参加了老年模特队,每周训练,还时常参加表演,心态年轻,没觉得自己已经75岁了。

  韩宇骐,男,80岁

  他从南开大学外语系毕业后,分配到北京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工作,后调回天津,在医科大学图书馆工作到退休,曾任副馆长、研究员。

  我问他,在工作期间有没有难忘的往事?他说,工作就是快乐,回忆总是美好的。如果说难忘,一个是因为我的外语水平还不错,医科大学的一些外事活动,我时常当翻译。第二件事,从1979年到2007年,我具体负责美国菲利普斯教授向中国医学院校赠送英文专业图书的工作。菲利普斯热心于中美友谊,他是天津市荣誉市民。他每年搜集英文医学专业图书赠送我们,最多时一来就是一个集装箱,在天津港上岸,由我和馆里的同志分门别类整理后,按照卫生部的要求,一部分留我校图书馆,另一部分分发给各主要医学院校。这是一项繁重的任务,也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他说,我从年轻时就喜欢跳舞,但是水平不高。我既不想参加表演,更不想参加什么比赛,就是为了活动活动身体,与老朋友们交流交流健康养生的经验。跳舞是活动四肢的运动,交谊舞的节奏也比较适合老年人。人的衰老是从四肢开始的,经常活动四肢,就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延缓衰老。

  他唯一的女儿已经定居美国,2005年老伴儿去世,但是,他的晚年生活一点儿也不孤独。不仅因为有这些舞伴儿朋友,可以欢娱、可以聚会、可以聊天,还因为他有好弟弟和好侄女,让他享受到亲人的关爱。侄女每天买菜、做饭,照料他的日常生活,可谓细致周到,每天的饭菜不重样,营养搭配适合老人的需要。他说,我弟弟和侄女待我太好了,兄弟之间是手足之情,侄女对我更是像亲女儿一样。我是老来有福啊!

  女儿对老爸也十分孝顺,他曾多次到美国在女儿家小住,毕竟年纪太大了,这几年女儿不让老爸越洋奔波,改为自己回国看望老爸了。她给老爸买了一台电脑,教会老爸使用视频聊天。每天晚上9:00(北京时间)左右,他一定准时打开电脑,女儿、女婿、外孙,在大洋彼岸向他问候呢。然后,一家人才忙着去上班、上学。如果是周六、周日,视频聊天就要聊个痛快,一两个小时,甚至更长……他说,网络真神奇啊,虽然我和女儿远隔重洋,就像在身边一样。

  齐兰,女,74岁

  1953年,从护士学校毕业参加工作,酷爱舞蹈艺术的她,业余时间到青年宫学习舞蹈,还自掏腰包请私人老师教芭蕾舞。她在总工会组织的职工汇演中脱颖而出,继而在全国首届职工汇演中获优秀表演奖,还有幸到中南海怀仁堂,为周总理、刘少奇、邓小平等领导人演出……1955年,经市领导推荐,她进入天津人民艺术剧院歌舞队(天津歌舞剧院前身)成为一名职业演员,曾参加《西班牙女儿》等剧目的演出。1973年任编导至退休。她曾任芭蕾舞教员编导组组长,还曾参与民族舞剧《唐宋风韵》的编创等等。

  退休之后,她热心于“国际标准交谊舞(体育舞蹈)”的普及推广工作,一干就是10年。当时,国标舞刚刚引进我国,还不被人们所熟知。一位老领导劝她说,你是专业舞蹈演员,那是大众的活动,你参与那个,丢份儿呀。她却认为,凡是跟舞蹈有关的都应该学,何况还是国际上流行的舞蹈,就更应该学。她到北京向国外教师学习,并且取得国家级裁判及指导教师资格,然后回到天津做普及推广的工作……那时,她每周要讲两次课,最忙的时候,一个晚上就讲两个班的课,边讲边做示范,虽然很累,心里却十分高兴……如今,许多她的学生都成为国标舞的教师,可谓桃李满天下了。她说,我与许多年轻人成为忘年交,感觉自己也年轻了。2000年至2003年,她还应邀到师范大学讲授舞蹈课程。

  她不仅是舞蹈者,还是深受大家喜爱的“歌手”呢。她在歌舞剧院曾是专业舞蹈演员,但是,她不是歌唱演员。一次跳舞时,兴致所致,大家要求她唱一首外文歌曲。结果,她那优美的歌声把众人给迷住了。于是,每当跳舞时,她就成为助兴的歌手。她说,大家快乐,我就快乐。既然大家喜欢听,我就学着唱。

  好在她的小学是在教会学校上的,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加之跳舞的伙伴儿中有大学教授、研究员,英语水平都很高,她就虚心求教,学习外文歌曲,目前,已经能够演唱30多首外文歌曲了。一些朋友还把找到的外文歌谱送给她,帮助她学唱。她说,学唱外文歌曲,等于复习了英语,背歌词还锻炼了大脑,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王敦书,男,75岁

  他是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理事长。他把自己的一生概括为“早年多风雨,盛世看晚情”。

  他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是开封大学教授。1946年,他到天津耀华学校读书,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后并入北京大学历史系。1956年,考入南开大学,成为师从雷海宗先生的副博士研究生。

  1957年,雷先生被打成“右派”,他也受株连成了“右派”,下放劳动改造3年,1960年摘掉“右派”帽子,回到南大历史系做资料员,“文革”中受到冲击……

  1979年拨乱反正,他恢复讲师资格,从事世界上古中古史研究、教学工作。1983年任副教授,后任历史系副主任,主管对外学术交流活动。1987年任教授,1991年任博士生导师,1992年获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多次出国讲学,出版《贻书堂史集》。1993年至2003年,他是全国政协委员。

  2008年,他带的最后两名博士生毕业,就没有再带博士生。但是,他退而不休,除了参加学术会议之外,继续从事世界上古中古史的研究,每年都要发表论文两到三篇。他说,一个人应该把自己奉献给人民和社会,我要活到老,学到老,为人民和社会服务到老。

  他的兴趣爱好广泛,晚年生活充实而快乐。每周跳舞一到两次,打桥牌一次,每周还要步行锻炼两到三次,每次走一个多小时,他还喜爱武术,偶尔也打打拳,他还爱读小说、杂志,所以,每天的工作或活动内容都被塞得满满的,生活想不充实都不行。他曾是桥牌高手,上个世纪80年代初,由他参加的南大教工队和钻石队,曾先后夺得本市桥牌大赛第二名、冠军。这些年,他不再参加桥牌比赛,主要是通过玩儿桥牌给自己的大脑做“保健操”,保持大脑的记忆力和思维活力。

  乐队:半个“老树皮”

  为老人们跳舞伴奏的也是一支老年爵士乐队,追根溯源,他们来自于老树皮乐队。前些年,曾经在津京两地颇有些影响的老树皮乐队由6个人组成,其中,天津3人、北京3人。后来,由于某些原因,老树皮发生“断裂”,天津的3人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到如今的7人老年爵士乐队。队长宁大勇介绍说,我们这支乐队的平均年龄62岁,3名老树皮乐队的成员是:79岁的韩大卫,他是年龄最大的主唱,虽然近年偶染小疾,演唱依然很有穿透力和感染力;67岁的朱广彬是乐队的钢琴师,钢琴演奏功底扎实;55岁的俞义铭是萨克斯手之一,萨克斯演奏颇具特色。我们以为具有较高素质的中老年舞者和外宾服务为荣,不久前,在滨海新区举行的一次国际会议上,我们的演出受到外宾称赞,他们说在天津听到的爵士乐很好,感到很亲切。

  一群较高文化素质的老年人,以他们时尚的晚年生活跳动着永远的夕阳圆舞曲……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