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看台
罗文华
民国 锦地粉彩开光人物纹瓶
估价:50000元
科举是中国封建王朝选拔人才的一项重要制度,自隋唐至清末共延续了一千三百年,其间不计其数的读书人通过这一途径步入了仕途,同时也留下了大量的科举物品。在中国科举制度废止百年的今天,随着人们对科举的重新认识和评价,与科举相关的文物日渐受到学术界和收藏界的重视。
多年来,天津著名收藏家于志扬先生为筹建科举文物私人博物馆,下了很大气力搜集科举文物,收获颇丰。
其中有几件稀见的科举文物,皆因有丰富的历史背景而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引起许多文化学术界人士的兴趣,其中有的文物还在近年的天津电视台“鉴宝”栏目中得到鉴定专家的高度评价。我有幸参观过于志扬收藏的一些科举文物,特选择几件精品予以赏析。
先说一件明代嘉靖进士颜廷榘书供奉魁星册页。这件两折册页,是明代嘉靖年间进士颜廷榘的书法,写关于福建永春供奉魁星之事。传说魁星是文运之神,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它被描绘成一个赤发蓝面的凶神,立于鳌头之上。传说魁星连续三次考中状元都没被录取,原因就在于他的相貌极丑,皇后在他的头上簪花时,被他的相貌吓昏了。皇后不同意魁星当状元,魁星一怒之下将装书的木斗踢掉,然后就去投江了。魁星虽然连中三元而未能当上状元,但是黎民百姓却承认这个相貌丑陋的状元,仰慕他的才华,就把他塑造为神,借“魁星踢斗”之题,提倡文运。据史料记载,全国供奉魁星的寺庙有两个地方,一个在云南昆明,一个就在福建永春的石鼓镇。魁星岩位于永春县城西南五公里的奎峰山中。这座寺庙始建于隋代,南宋名僧圆觉重建,几经沧桑,现在看到的大殿是十几年前旅港乡贤颜彬声捐资修建的。魁星岩原来叫詹岩,因乡人黄孔昭和颜廷榘在此读书考中进士,遂改名为魁星岩。大殿的后面有一个乡贤祠,是为了纪念乡贤颜廷榘而建的。颜廷榘小时候曾经在魁星岩下读书,后任九江府通判、大宁都司断事、岷王府长史等,著有《楚游草》、《燕南寓稿》、《丛桂堂集》、《杜律意笺》等。这件颜廷榘书福建永春供奉魁星册页,流传了四百余年,字体虽已斑驳,但仍然可以欣赏到明人书法如行云流水的艺术风格。
再说一帧清代同治举人李兆珍书《圣教序》团扇。李兆珍(1846—1927),原名邴,字星冶。福建长乐人,是明代永乐状元李骐十五世孙。李骐是千余年科举中唯一“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的福建人。李兆珍为清代同治年间举人。光绪初年,任直隶望都知县。后兼理唐县,历署抚宁、清苑等县,又任职于蔚州、磁州、滦州等地,出任天津知府。后历任河南汝南、开封知府。1909年升汝南光浙分巡兵备道。在任期间,劝农种桑,行廉肃贪,还倡办师范学堂,振兴教育。辛亥革命后,1912年出任豫南观察使,历任河南司法筹备处处长、河南内务司司长,升任民国审计院院长。后任参政院参政、安徽巡按使、国会议员、安徽省省长等职。当他发现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后,毅然隐退,在天津卖字为生,勤俭度日。李兆珍热心乡梓,数度资建乡学。1918年,福建长乐遭受海啸,飓风加暴雨冲溃长乐百里海堤,沿海百余个村庄顿成泽国,灾民六万人,死亡四百多人。远在天津已72岁的李兆珍闻讯后,为了赈济灾民,写信向东南亚的华侨求援,募得银元三万二千余元。不料汇回中国时被军阀政府外务部扣留,屡经交涉,款不付还。李兆珍不顾年事已高,愤然在天津街头卖字,募捐振灾。响应者众多,共募得银元计三万三千元,汇回长乐施赈,深得民众赞颂。李兆珍自幼爱好书法,平生擅写扇面。这帧书法团扇,写的是有关《圣教序》的内容,体现出用笔沉着、骨力内含、柔中寓刚、平和简静的特点。
三说一块清代嘉庆状元陈沆书“梁孟齐徽”匾额。这块匾长205厘米,宽82厘米,整个匾面呈朱红色,正中用金粉题着“梁孟齐徽”4个大字。匾的右侧题有“奉钦点状元及第陈名沆赠”。两方印中,“陈”为阴刻,“沆”为阳刻。右侧题“皇清嘉庆二十四年岁己卯孟冬月吉立,时维宗兄名绳祖夫妇仝荣”。可惜因近二百年岁月沧桑,金粉大部已脱落,而“梁孟齐徽”4个大字苍老遒劲,既有唐代颜真卿的端正,又有清代何绍基的通变,令人过目不忘。“梁孟齐徽”取自成语“举案齐眉”,赞扬夫妇相敬如宾的美德。此匾是状元陈沆赠给宗兄陈绳祖夫妇的。陈沆(1785—1826),亦名学濂,字太初,号秋航,湖北浠水巴河陈家大岭人,10岁随父读书,以诗赋见长。15岁应试科举,县试、乡试,会试,皆名列第一。学使鲍星读其试卷,击节赞赏。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保和殿对策,陈沆中第一甲第一名(状元)。其策论文章气势雄浑,论述精辟,笔力奇健。授翰林院修撰,出任四川道监察御史。清道光二年(1822),任广东省大主考(学政)。次年,任清礼部会试同考官。陈沆自幼思维敏捷,聪颖过人,且勤奋好学,年长即能歌善对,文学史列陈沆为清代试帖诗八大家之一、清代古赋七大家之一。
这几件书法和匾额,作为稀见的科举文物,为深入研究中国科举文化提供了难得的实物。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