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河南学校贴钱抢优质生源 教育资源失衡亟待破解

2009年07月26日11:54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大河网

  河南尝试破解教育资源失衡 学校贴钱抢优质生源

  不出教育界人士所料,今年的高考,河南乃至中国内地多数地区,仍然重现“马太效应”。名校一本上线人数持续走高;在弱校,一本线成了难以逾越的坎儿。教育资源如何均衡?落后地区的孩子怎样才能享有优质教育资源?这样的考题,摆在了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面前。

  为破解这道难题,生源大省河南提供了两种思路:一是均衡分配生源的新郑模式;二是依托名校的卫星同步教学模式。这两种模式效果如何?值不值得借鉴和推广?

  ○●洛阳多所高中竟无一人过一本线

  近日,作为学生家长,洛阳市民李先生心急如焚。女儿在59中上高一,据媒体报道,59中今年竟然没有一个学生过一本线。

  据媒体报道,洛阳17所普通高中无一人上一本线,59中是其中的一所。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洛阳一高,一本上线353人,上线人数比去年又多了。

  洛阳市教育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咨询时说,对17所高中一本“剃光头”的现象,还要落实调查。

  面对这一现实,李先生说,现在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让孩子转学。

  对月收入只有2000元的他来说,孩子转学很难,因为这意味着一大笔费用。而想转到像洛阳一高这样的名校,即使花一大笔钱,也不见得能成功。

  不过,在多所高中一本“剃光头”时,洛阳市2009年的高考成绩却再创新高。据当地媒体报道,洛阳市高招办统计,今年洛阳市高考成绩喜人,在报考人数大幅下降的情况下,上线人数却大幅增长,全面超过大丰收的2008年。

  在今年高考之前,河南创新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主任陈明魁就认为,今年的高考,考生整体成绩会提升,但名校会更强,弱校会更弱。这就是困扰教育界多年的“马太效应”。

  陈明魁说,“马太效应”不是洛阳特产,河南各市地,包括中国内地大多数地区都有这种现象。

  ○●为抢优质生源,学校贴钱给学生父母

  更令李先生郁闷的是,自己的朋友,在洛阳玻璃厂工作的齐先生的儿子上高中竟然不花钱,而且上的是名校。

  他说,今年的中招考试中,齐先生的儿子成绩在洛阳市名列前茅。上周,孩子被郑州市的一所知名公立高中请去,一分钱学费不用掏,食宿费也由学校支付。

  陈明魁说,“掐尖”高分学生,目前是教育界一景,有些民办高中不仅对高分学生免费,还倒找钱给学生父母,甚至把孩子的父母安排到学校工作,其父母的租房费也由学校出。

  陈明魁说,好的生源才能保证好的高考成绩,当然师资也很重要,如果某学校一年能出几个北大、清华生,就对下一年的招生非常有利。高分生免费,低分生就要交高价。

  陈明魁说,小学、初中是义务教育,国家规定不许收学费,还要就近入学。但高中是非义务教育阶段,可以收费,也不必就近入学,所以高中竞争非常激烈,而社会衡量好高中的标准,就是看一年能有多少人考上北大、清华。

  如果一所高中上北大、清华的概率高,家长就愿意一掷千金,如果连“一本”都没戏,家长肯定千方百计把孩子转走。所以公立高中也要抢生源。

  作为教育界资深人士,郑州一中原校长张时今对“掐尖”现象也深有体会。

  他说,不仅学生被“掐尖”,好的教师也会被“掐尖”,一中就有教师被北京、上海的学校挖走,当然也有其他地方的老师来一中。

  师资好、生源好,名牌高中当然会越来越强,张时今说。

  ○●新郑推行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效果明显

  而在13年前,新郑市就开始了拉平名校与弱校差距的均贫富尝试。

  1995年,新郑市有两所公立高中——一中和二中,但两所学校有一定的差距。一中在每年的中招前,以数理化等五科竞赛的方法,招进前200名成绩好的学生。而二中只有在一中招够生源的情况下,才能招生。

  1996年以前,二中的学生每年考上大学的人数几乎为零。

  1996年以前,对于新郑市的初中生而言,上不了一中就考不上大学;更多的初中毕业生还无高中可读。新郑市教育局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新郑市每年初中升高中的学生总数超过万名,而新郑一中的教学规模在扩招前只能容纳1500名新生。

  1995年的中招前夕,八千乡农民赵得才就择校问题上书新郑市市长。第二天,一个由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组成的教育问题调研小组进驻新郑市教育局。

  新郑市委、市政府两办的调研小组经过调研,与教育局共同起草了一个改革教育现状的方案,这就是后来被教育部领导批示并向全国推广的“新郑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模式”。

  当年,新郑市推行了多年的全市“中学生五科竞赛”活动被市教育局叫停。接下来,教育局召集两所高中对该年的优秀生源进行了统一分配。

  具体做法是,一中先挑选250名高分考生,教育局将剩下的考生以高分、中等、差三类,平均分成两组,二中与一中的校长进行抓阄,随机选学生。

  在1998年的高考中,二中考上“一本”的学生达到了84人。

  据新郑市教育局副局长赵二建介绍,自2002年以来,市内的3所高中的升学比例一直不相上下,而且,每年的升学率都在上升,这得益于新郑市多年来坚持推行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郑州一中卫星同步教学,分享优质教育资源

  包括教育部官员在内,教育界普遍认同新郑市的均衡教育改革,但是目前还没有地方能完全复制新郑模式,以至于媒体称新郑为均衡教育的孤独领跑者。

  陈明魁分析说,如果贸然实行新郑模式,考分高的学生及其家长、原本掌握优质招生资源的学校势必不满。而且高中教育非义务教育,政府不能硬性调配师资,如果硬性均贫富,名校不满,教师也不愿意。

  张时今说,作为老教育工作者,他希望天下所有的孩子,不论生在何处、贫与富,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为此,他利用业余时间,义务到一些教育落后的弱校,为学生、教师、校长讲课。

  他说,为更好地帮助弱校,郑州一中还组织了骨干教师到弱校支教。

  抱着优质教育资源让更多学生共享的理念,三年前,郑州一中开始借助卫星传输技术,分享优质教学资源。具体做法是,在校本部将一个正常的教学班设置为主讲班,该主讲班在郑州一中的卫星直播教室中上课,完成高中年级全部的教学任务。

  同时通过卫星技术,把卫星直播教室的所有上课实况原汁原味地直播到设置在合作高中的卫星教学班,在卫星班学习的学生可以与郑州一中的学生享受同样的优质教育资源。

  ○●卫星同步教学惠及更多学生,值得大力推广

  卫星教学班收到了成效。7月21日,来郑的宁陵县第二高级中学的王振昌校长告诉记者,过去几年,他也遭遇过一本线剃光头的尴尬。但宁陵县二高2007年从高二年级选拔46名应届生,编入郑州一中卫星班,2009年高考中,卫星班有两人过一本线,6人过二本线,17人过三本线。卫星班的高考成绩远远超过同类县级高中应届班。

  今年5月,这一模式得到了河南省教育厅的批准,下一步,一中要多复制卫星班。

  不过,卫星班的学生和郑州一中的学生的待遇还不能完全平等。王振昌说,一中的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随时提问,而卫星班学生提问,要通过电脑和卫星信号,存在滞后性。另外,一中教师的课堂讲解内容对卫星班学生来说,显得“深了”一些。

  张时今说,卫星班上还有辅导教师,辅导教师解答不了的问题,由一中教师解答;对课程内容深的问题,目前解决的思路是,从卫星班中选出成绩好的、中等的、差的组成代表,来到一中上课。一中教师了解了这些学生的情况,讲课就会更有针对性。

  陈明魁说,这项制度最大的好处是不改变学校属地管理原则,学生在现有学校,就能享受和名校基本一样的教育资源,免了奔波劳累之苦,而卫星班的教师,也得到了提高。这种方式值得借鉴和推广。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