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调查7月25日播出节目:《新疆作证》
采访人物:
朿迪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校 教授,新疆人类学 民族学学会 副会长
苗普生(新疆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民族关系史研究员)
艾里.阿西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校副校长,综合经济学副教授)
姬肃林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校,西部经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阿不都•沙拉木•吐尔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校文化学教育部主任教授)
努尔买买提•托乎提(新疆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木合塔尔•艾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委副主任)
艾力更•依明巴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于志勇(新疆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张先亮(新疆大学党委书记)
吴震(新疆博物馆研究员)
内容简介:
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立都护府,标志着新疆正式纳入中国的版图,成为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解说:西汉在新疆设立西域都护府之前,新疆的历史没有任何文字记载,这段历史被史学界称为新疆的史前时期。
朿迪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校 教授,新疆人类学 民族学学会 副会长):新疆民族过程是一个多元的过程,起源也是一个多元的起源,要追溯它的历史过程,从它起源就是多元的。
记者:从起源看呢?
朿迪生:根据现在我们新疆的学者和有关方面学者的研究,新疆地理位置是处于亚欧大陆中心,它具有特殊性。所以自古以来东西方人种、文化、民族在这儿交汇,是它的基本特点。
记者:这个地方就是一个交汇点
朿迪生:对,咱们季羡林国学大师,他有个观点,他认为世界上四大古老文明同时汇集在一个地方的就只有新疆。
解说:地处中国西北边陲、亚欧大陆腹地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166.49万平方公里,5600多公里的陆地边境线,与八个国家接壤。西方文化、古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和中华文化共同交汇于此。
朿迪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校 教授,新疆人类学 民族学学会 副会长):所以它带来人种的起源也是多元的,也不是单一的。
记者:这个年代呢?
朿迪生:应该说是到了3800年之前。
记者:新疆在什么时候开始发现有人类居住?
朿迪生:现在的研究就是到旧石器时代的晚期已经有人类活动,
记者:那也就是说,在史前阶段新疆这个地区人种多元这个特征就非常明显。
于志勇(新疆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在史前时期,新疆地区就是一个多族群聚居分布,这是从考古学上来讲,这是一个能够得到充分证明的。
记者:当初在新疆这个地区生活的人种,有几个人种?
于志勇:根据我们这么多年的考古发现来看,在新疆地区考古资料做的一些相关分析,人种的角度,有蒙古人种,有欧罗巴人种,还有一些伊朗系的人种。
苗普生(新疆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民族关系史研究员):另外还有两大人种的混合人种,从民族分布来讲,时间越早,可能欧罗巴人种,就是白种人占的成份可能稍微多一些,越往后蒙古人种,就是黄种人,占的成份逐渐增多。
解说:1979年之后,在新疆广袤的土地上一共考古发掘了186具干尸,对这些干尸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之后,证实了新疆人种起源的多元性,同时在对300多个墓地的考证中,也证实了多人种的迁徙和流动。
于志勇(新疆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从史前这个阶段我们实际上从哈密地区所做的一些对考古调查这些情况来看,很有趣的一个现象:比如在焉不拉克墓地,整个这个墓地它可以分为早晚两个阶段,对于早期它在人种特征上,人类学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欧罗巴人种的特征成份比较多一点,蒙古人种因素稍微弱一些;到了晚期,欧罗巴人种数量要少一些,蒙古人种数量要增多了很多。
记者:这是不是反映了一种人种的迁移,欧罗巴人种向西?
于志勇:这个现象肯定就说明,当时一个种群之间这样一种不同的流动和一种变化。
记者:像这样一个干尸它是哪个年代的?
于志勇:距今3800到4000年前。
记者:你看这个人种特征我觉得好像根本不用做任何的测量,感觉一看就能看出来,这种深目高鼻能不能说他就是欧罗巴人种?
于志勇:是,最近用DNA做的一些测定分析,应该是在墓地有相当的欧罗巴人种成份。
记者:也有其他人种的成份?
于志勇(新疆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也有。他们最新分析的结果,认为还有一些蒙古人种的特征。
记者:这个呢?再往这边看,这边叫尼雅男尸,这个年代呢?
于志勇:距今1800年前。
记者:他从人种或者民族学的角度来看,他是一个什么特征?
于志勇:根据1997年我们做的DNA学的一个分析测定,专家们就认为,这个也是一样,也是欧罗巴人种的特征比较强烈一些。
朿迪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校教授,新疆人类学民族学学会副会长):从这186具古尸的分布地域上来看,蒙古利亚人种、东方人种是从哈密逐步向西延伸的一种趋势,而西方人种从伊犁河谷逐步地向塔里木周围,向更远的东部地区渗透的这样一个趋势。
解说:人种的多元性仅仅是生物学意义上得出的结论,而民族则不同。它的不同就在于民族的起源还包含了共同的区域、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化、共同的经济生活等等方面。专家们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新疆的民族起源同样具有多元性。
记者: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这种多元性是自古以来就一直延续下来的吗?
苗普生:应该是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我们在强调说,我们多种族起源的同时也认识到我们还是一个多民族的起源。就是说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
记者:你看现在我们都知道,在新疆有13个世居的民族。在历史上看,什么时期开始基本是形成了现在一个这样一个框架?基本的结构?
苗普生:形成13个民族,多民族聚居这个格局是到了清代末期的时候,逐渐形成的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13个民族共同聚居的格局,大概经历两三千年。而这个过程是非常漫长。
朿迪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校教授,新疆人类学民族学学会副会长):这13个世居民族是历史上众多民族相互接触、相互吸收、同化融合,最终发展出来这个结果。同时也有迁居的、迁徙的因素在里边。根据现在的研究,两千多年前,新疆的民族已经比较多元了。当时根据司马迁《史记》里边所记载的说,新疆是西域36国。这些地方的政权、民族构成就比较多。那么,大家比较公认的你比如说塞族人,这是西方人种民族。然后呢,从祁连山这一带迁居而来的有月氏、乌孙,阿尔泰山周围的呼揭,包括以后的像匈奴。新疆还有羌族,羌族是中华民族的源头民族之一,汉民族的祖先进入到新疆活动的历史都是非常久远的。
解说: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族最为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擅长诗歌和音乐的维吾尔族用这样一种独特的方式感知世界,与宇宙对话。同时也丰富着中华文明的内涵。
记者:就是任何民族形成的时候恐怕都有一个吸收、融合这样一个过程。那么这个情况在维吾尔民族形成过程当中同样也存在吗?
苗普生(新疆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民族关系史研究员):是的,维吾尔在形成发展过程当中,一方面它有很多的成员被其他民族所融合、所吸收。同时它也吸收了很多的其它民族成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实际上就反映了各个民族互相之间融合情况。
朿迪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校教授,新疆人类学民族学学会副会长):维吾尔民族在历史上,从它的祖先发展过程来看,它的主干部分是比较清晰的,现在的研究,它的族源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纪、四世纪左右。游牧在贝加尔湖这一带的丁零人,汉文史料中有的也翻译狄历。然后呢,到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是铁勒,别号高车。
[1] [2] [3] [4] [下一页] |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