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下旬是大学应届毕业生的求职高峰期,忙完了毕业论文,拿到了毕业证书,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告别“啃老族”,成为摆在毕业生面前的头等大事。为了找寻一份理想的工作,许多刚刚告别象牙塔、不想当啃老族的高校毕业生们放弃在家享清凉的机会,顶着烈日穿梭在大街小巷,参加各公司面试和笔试。
浙江工商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小胡说,她一天中就赶了3场面试,上午是下沙经济开发区的一个企业,中午起又去了城西2家企业面试,一天下来累得皮肤都要脱皮了。她说,“现在去企业应聘大多要经过两轮筛选,第一轮的形式比较多样,我经历过分小组讨论、辩论的群面、2小时写一篇3000字专业方向论文的笔试,还有做一份职业倾向测评的试卷等等。而有的公司初试只是通过简单的聊天,对应聘者作一个初步了解。”
浙江工业大学的文科毕业生木木昨天面试一家软件企业的文秘职位时,居然被问到这样的题目“99和100这两个数字,你更喜欢哪个?”她一时无法揣测面试官的意图。还有如“为什么下水道的井盖是圆的?”诸如此类看似与应聘职务毫无关联、却十分考验应聘者的反应能力和表达逻辑的题目,学生们也有碰到。
据大学就业指导老师分析,在这些没有办法准备的试题面前,平日的积累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略显稚嫩的应届毕业生来说,企业更看重的是你的谈吐、思维以及发展潜力。
陈敏毕业已经一个多月了仍未找到工作,但她并不心急,“我愿意为了理想的工作等待,如果盲目就业,会不断降低自己的目标,最后甚至会怀疑我要的到底是什么。”但她说,她的几个同学这几天都在忙着应聘面试,说是“在家待业的压力实在太大了,整日不修边幅,还不敢出去见人,总是活在自卑的阴影里。”“只要能就业,和本科专业无关也无所谓。”信息管理出身、现在在一家私营企业做文秘的小舟说。
本报通讯员 余珊珊 (来源:钱江晚报)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