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对党内民主建设历史经验的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党内民主建设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深入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有效推动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些经验主要有:第一,党内民主建设要坚持以服从和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为基本方向。第二,党内的民主建设要坚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发挥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基本出发点。核心是为了调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党的生机与活力,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第三,坚持以健全法规和完善制度为基本着力点。科学的制度设计和健全的党内生活法规是党内民主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党内政治生活的种种关系,一旦形成制度和规定,就具有了确定性、稳定性、权威性和强制性,就会成为维护党内民主正常运行的有力工具。党内民主的维持不是政治性的组织动员,而是制度化的民主过程。第四,坚持以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为基本准则。在发展党内民主的同时,要坚决维护中央权威,认真执行党章各项规定,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绝不允许任何自由主义和分散主义倾向。第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为基本要求。一方面,要自觉适应广大党员的民主意识以及要求更多地参与党内事务的愿望这一要求,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发展;另一方面党内民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一切从党和国家实际出发,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自上而下带动与自下而上促进有机结合起来,有组织、有步骤、分阶段加以推进。第六,始终坚持正确处理党内民主与民主集中制的关系。党内民主是我们党根本的政治原则和政治制度,它反映的是党内权力主体和权力授受关系,从根本上决定着我们党是一个民主的政党;民主集中制则是我们党根本的组织制度和组织原则,其基本要求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与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结合。发展党内民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必须把发扬党内民主与坚持正确集中有机结合起来,使党内民主建设在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中得到发展和完善。
(七)专家学者对党的作风建设历史经验的总结
学术界对党的作风建设历史经验的研究和总结,综合起来,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第一,党的作风建设必须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党的作风建设既不断地坚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又不断地以时代精神培育新的作风,使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第二,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进行。第三,党的作风建设必须以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始终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开展各项工作的根本依据。第四,党的作风建设必须以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为重点。第五,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在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上下功夫。几十年来,我们党加强作风建设的一条成功经验,就在于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不断解决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第六,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坚持一靠教育,二靠制度。第七,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要用发展的眼光审视自己,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完善自己,牢记“两个务必”,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使党永葆生机和活力,始终保持先进性,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八)对反腐倡廉建设历史经验的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结合新的实际情况对反腐倡廉建设所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专家学者的观点主要有:第一,要充分认识长期执政条件下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反腐倡廉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坚持从严治党,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地反对腐败。第二,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贯彻落实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第三,必须坚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紧紧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以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权力部门和关键岗位为重点,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第四,必须把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坚持统筹安排,全面部署,整体推进。第五,必须坚持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充分发挥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制衡力、惩治的威慑力,形成反腐倡廉建设的整体合力。第六,必须坚持并不断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反腐倡廉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九)对党的制度建设历史经验的总结
不少研究者认为,回顾党80多年的发展历程,党在制度建设上取得了巨大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包括:第一,党的制度建设是正确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顺利推进国家各项事业的重要保障。第二,党的制度建设要有机地结合于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之中,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全过程。十六大提出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这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制度建设的又一经验总结。只有正确认识到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中都有制度问题,并联系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的实际来加强制度建设,才能走好制度建党的路子。第三,党的制度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的实际出发。党的制度建设,要坚持立足中国的国情、党情而又面向世界,博采众长,遵循民主政治发展的规律,走综合创新之路,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党的制度系统。第四,党的制度建设必须同改革一起稳步推进。制度建设通常要经历较长的时间跨度,面临较多的利益冲突,涉及较广的制度安排层次。因而,制度的完善也需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对待制度建设的正确态度和方法,是从现有的突出问题抓起,逐步完善,这也正是党的制度建设和改革的成功经验。第五,党的制度建设必须实现完整化、系统化。党的制度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其直接目标就是建立起党的制度的完整体系。在加强党的制度建设过程中,必须十分注意制度建设的整体性,做到既有根本制度,又有具体制度,既有实体性制度,又有相应的程序性制度,既有实施功能的制度,又有保障功能的制度,使党的各项制度尽量发挥互相配套,互相支持的作用,以利于实现制度的完整化和系统化,充分发挥党的制度体系的整体功能。
有的学者从市场经济角度总结了制度建设的经验。认为,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自身的制度建设。市场经济的法制性特点,必然要求执政党在依法实行领导的前提下,通过健全国家的社会主义法制来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高效有序地运转。同时用党的制度来统一、约束与规范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与言行。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体制,它固有的规律、原则和运行机制,对执政党的制度建设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带来一些消极影响。这一切都使执政党的制度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第三,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必须坚持党的制度建设与依法治国相结合。因此,执政党的制度建设必须紧密与依法治国方略相结合。
(李淑华系天津市党建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党建研究所研究员;张殿兴系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党建研究所副教授;王保彦系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党建研究所副教授)
(责任编辑:张春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