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俄罗斯政坛“梅普二人转” 小个子治国高人辈出

2009年07月29日10:12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东方体育日报

  威权主义下的总统制游戏

  1993年10月4日,叶利钦下令T-72坦克炮轰议会大厦,通过流血的“十月事件”彻底消除了议会对总统权力的掣肘,为俄罗斯联邦超级总统制铺平了道路。

在后来的实践中,俄罗斯的政治大事几乎都是叶利钦一个人说了算,从而将俄罗斯总统变成了事实上的民选“沙皇”。甚至有人说,叶利钦的权力比他曾经反对的苏共总书记的权力还要大得多,基本上达到了专制的程度。

  普京威权改变政治格局

  如果叶利钦的总统权力仍可以看作是集权,那么,到了普京时代,俄罗斯的国家治理特点就开始走向了民主制的威权主义,并得到了明确的定位。普京搬出了爱国主义、大国主义、国家主义,在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强大的中央政权,在全国统一法律,加强中央政府的威信和实际把控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各项改革。事实证明,俄罗斯全盘西化的道路并不符合俄罗斯的国情和民意,苏联时代长期的议行合一的集权制也让俄罗斯人生畏和反感。俄罗斯民族崇拜政治强人,也习惯和驯服于由此而衍生的威权政治文化,而普京的威权主义民主制则给俄罗斯带来了一个难得稳定的社会秩序和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及持续恢复元气的国家风貌。从这点上来说,普京当之无愧地成为俄罗斯的“国家英雄”。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俄罗斯形成了强总统,弱议会、弱政府的权力架构,并一直延续至今。

  梅德韦杰夫上任总统伊始,一些观察家和分析人士认为,基于普京的威信和能力,俄罗斯或者形成“弱总统、强政府”的局面,或者形成“强总统、强政府”的“双核”局面。让世人困惑的是,“梅普”组合形成已经1年多了,到底是哪种局面,仍没有统一答案。而根据普京在任时期巩固成型的权力体系,总统可以解散政府,甚至也可以解散议会。

  总理“受气包”多有传统

  深究起来,外界对“梅普”组合不看好的一个重要原因或许来自已故的俄联邦第一任总统叶利钦留下的印象。在叶利钦后期执政的8年间(1992年-2000年),他曾7次更换总理人选。尤其是在1998年3月25日到1999年8月9日的16个多月中,俄政府四度更迭,总理频繁易人,从切尔诺梅尔金到基里延科,到二度出山、做了20天代总理的切尔诺梅尔金,到普里马科夫,再到斯捷帕申。由此人们相信,俄政府总理只是总统的“受气包”、“挡箭牌”。

  及至普京在任,其政府总理人选更换得虽然没有叶利钦那样频繁,但总理一旦不听话,与总统政策意志逆违,仍有可能遭遇随时被解职的命运。在普京总统第一任期,卡西亚诺夫基本上做满了4年总理,但其最后被解职的结局让人猛然想起叶利钦时代。当时有分析人士指出,普京解散卡西亚诺夫政府的目的是为了平衡杜马党团中各党派的力量,孤立分化和破击左右翼集团,并由议会大党组建未来一届政府,同时是为了增加选民对竞选活动的兴趣。尽管如此,人们还是不难发现,其实在俄寡头、“尤科斯”石油公司老板霍多尔科夫斯基2003年11月被捕后,卡西亚诺夫就递交了辞呈,与克里姆林宫大唱反调,批评调查人员对“尤科斯事件”的处理手法不当,导致与普京最终决裂并成为坚定的反对派人士。

  如果我们可以相信2004年普京当时的声明——他解散政府的目的是在3月14日总统大选前改组内阁,那么在普京第二任期前夕及任内,更换总理则完全是出于对权力能否延续的担忧,以致政府总理人选彻头彻尾成了普京手中的棋子——从公开的“过渡品”赫里斯坚科,到“老实人”弗拉德科夫,再到“老人”祖布科夫。

  正是在上述如此复杂的背景下,梅德韦杰夫与普京建立了目前这样一个权力组合,也导致了外界一直想看看“梅普”组合到底会上演怎样的游戏。因为从俄罗斯超级总统制的特点来判断,无论如何也不会出现“强政府”的局面,而如果政府总理继续维持为一个按总统意愿指定的技术官僚的角色,强势的普京怎么办?梅德韦杰夫能够对普京做什么呢?或者,换句话,梅德韦杰夫需要对普京做些什么吗?

  “我们一切都非常好”

  世人曾经将梅德韦杰夫上台后的一些言行看成是针对普京而来的,并假定普京代表了军事和安全部门人员组成的所谓“强力部门”派,而梅德韦杰夫是自由派的代表,俄罗斯政治主流就是两个集团对政策制定和资源分配的明争暗斗,并据此得出一些“梅普”关系恶化的结论。实际上,从普京当初将梅德韦杰夫提拔上来担任副总理时候起,人们就一致认为,普京此举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圣彼得堡”派的实力,确保自己路线的延续。因此,即便“梅普”之间存在任何分歧和矛盾,也不会改变他们仍处在同一个阵营的事实——他们更多的是个人风格的差异而不是核心利益的对立,至少目前情况如此。

  当然,也有人会以普京自身的经历来印证,那就是普京坐稳江山后,在第二任期来临前,将留在“宫内”的最后一名叶利钦“家族”成员卡西亚诺夫清理出去,彻底走出了叶利钦的阴影。问题是,即便这一举证符合事实,现在的诸多情况和条件也与当时的不可同日而语了。

  2009年1月11日,梅德韦杰夫冒着严寒视察了莫斯科一家名叫“礼炮”的机器制造企业,梅德韦杰夫当时检讨了政府工作的不足,并严厉批评制定的任务中只有30%已经完成。英国《金融时报》就此将梅德韦杰夫的讲话解读成是“公开向总理发难”,是批评普京在解决国家经济危机上进度过于缓慢。今年7月5日,也就是外界认为奥巴马总统在“挑拨”梅德韦杰夫与普京关系之后,梅德韦杰夫在接受意大利媒体采访时表示,“当我感到政府工作拖沓时,会进行公开批评,但这不会影响我和普京之间的私人关系。他形容两人私人关系近乎完美,“我们20年前就认识……一切都非常好”。这或许既是梅德韦杰夫对奥巴马的一个回应,也算是对今年年初英国媒体评论的一个回应吧。

  尽管西方媒体对“梅普”组合有一些见风就是雨的猜测与评价,不考虑他们背后暗藏着怎样的目的,一个明显的逻辑是,按照现有的俄罗斯宪法,俄罗斯总统所拥有的权力在全世界的总统制国家中可以说是最大的,这点叶利钦及普京已经证明,现在是否应该轮到梅德韦杰夫来证明或者改变?因为从本质上来说,威权主义更多的是一种个人主义游戏,是某个历史节点上不小心盛开的奇葩。就目前俄罗斯的情况来看,这一游戏只怕没有理由不继续下去,除非政治体系内部发生变化。人们是该期待梅德韦杰夫还是普京?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健)
[我来说两句]

相关推荐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