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电话诈骗屡屡得逞内幕:诈骗方式有催眠技巧

2009年07月29日10:57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新民晚报·新民网

  打电话骗钞票为何频频得逞?

  落网的诈骗集团“提款组”头目供出内幕

  一个电话骗去56万

  今年4月中旬,一通自称是电信公司的来电,彻底改变了市民王女士的生活。

  “来电者是个女的,她说,你在松江有一个号码,这个电话欠费,3个月欠费2000多元。

我说我在松江没注册过电话”。就在王女士为电信欠费困惑时,又有一个自称警察的男子给她打来电话,这次说的内容更让王女士大吃一惊。“他说,你不单单是欠电信费的问题,有坏人利用了你的身份,注册了电话,注册了招商银行的账号,在洗钱,每天进出的钱是 几百万元,你已经涉嫌洗钱案。我问他应该怎么做,他说,你先把钱取出来,我会教你一步步怎么做的。”

  为了尽快摆脱犯罪嫌疑,王女士按照男子电话中的指示,将账户中56万元积蓄全部取出,再转入男子提供的所谓安全账户。当她完成所有汇款手续,却久久等不来所谓警官的电话时,才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

  王女士的遭遇并非个案。据统计,仅今年上半年,上海公安机关就接报此类电信欠费诈骗案件2700多起,被骗总金额超过8000万元,单笔被骗金额最高达到300万元。

  接到王女士报案后,虹口警方立即组织专案组全力侦破,在24小时内迅速追查到了被骗钱款的资金流向,循线追踪,终于在一个月后发现了犯罪嫌疑人的落脚地,将3名犯罪嫌疑人抓捕归案。 日前,通过上海警方的帮助,记者在看守所见到了这3名犯罪嫌疑人中的头目——戴元(化名)。

  诈骗犯罪形成“产业链”

  戴元所负责的团伙,就是诈骗集团中的提款组。

  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二支队探长韦健,多年来一直从事诈骗犯罪手段的研究。韦健告诉记者,虚假信息诈骗案件从出现至今,呈现出发案率高、涉案金额高、涉案面积大、受害群众面广等特点。“不法分子的策划越来越周密,特别是近几年,甚至出现了有组织的‘产业链’式的结构。”

  韦健透露,按照诈骗犯罪集团的分工,打诈骗电话、网上银行转账操作、ATM机取款都有专门的组织负责。一旦被害人落入陷阱,从成功转账到取钱组织动手,速度快的中间只需要5分钟。“他们不再像从前那样始终保持一个团体的状态,而是以一种‘松散又集中’的模式存在。”韦健说。

  在徐汇区去年发生的“12·25”诈骗案中,一位72岁的老人一次被骗走300万元,警方争分夺秒及时拦截,其中150万元被及时冻结。警方审讯抓获的几名犯罪嫌疑人时发现,犯罪团伙中有人负责银行转账,有人负责网络维护,还有人负责境外电话业务及接听电话。

  据负责网上银行转账操作的犯罪嫌疑人交代,他一边受上级老板雇佣,一边又招了3名马仔专门负责ATM机取款及银行卡收购。所得赃款85%上交老板,余下的15%按照4:2:2:2的比例分配。由于ATM机取款额度限制,诈骗团伙需要大量的银行卡。

  由此,出售银行卡也已经发展成了一种产业。此外,价格便宜的网络电话在网上也是热门生意,各种各样的小公司多如牛毛,一些公司为招揽顾客推出的任意显示号码的“特殊服务”更是成了犯罪集团“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骗子讲述“总部”见闻

  为了使欺骗效果逼真,犯罪集团在硬件上也有“不俗”的实力。

  今年1月8日,一名“特殊旅客”被警方押回上海。这个刚从东南亚回国就落网的犯罪嫌疑人姓杨,他在徐汇区“12·25”诈骗案中充当的角色,相当于犯罪集团中的总工程师,为诈骗提供网络电话技术支援,让犯罪分子身在境外,就能通过打电话,对国内受害人进行诈骗。

  据了解,落网前,杨某在境内外多个地方租用网络电话服务器等电信设备,最多可以让几百条电话线路同时用来实施电话诈骗。落网后,警方在杨某的服务器和个人电脑里,发现了他和国外诈骗分子联络的大量信息。在证据面前,杨某交待了他在东南亚某国的一幢别墅中所看到的电话诈骗“公司总部”。

  “一楼有3个女的和2个男的,就是‘电信客服中心的工作人员’,专门打电话‘提醒欠费’,最终目的就是让你去他们的‘公安局’报案,而二楼就是‘公安局’。”如果还不能让受害人相信,三楼还有骗子专门假扮的银行或者检察机关工作人员,这里的人各司其职,按时上下班,简直就是一个专业的诈骗公司。

  “总部”里还装有程控电话交换机,可以在不间断通话的情况下将电话直接由一楼转到二楼,实现“电信客服中心”转到“公安机关”再转到“银行”,让效果更加真实。此外,二楼“公安局”还有专门的“对讲机”“警报器”之类的背景声音,起到迷惑效果。

  诈骗方式有催眠技巧

  在办案过程中,警方还缴获了犯罪集团用来培训电话诈骗分子的“剧本”。所谓的“剧本”其实如同一个详细的对话程序,针对受害人在接到诈骗电话后可能出现的种种反应,要求电话接听人员按照规定进行应对,最终目的,就是诱骗受害人一步步进入圈套。

  经过警方和媒体的反复宣传,大多数人对电信诈骗的手段已了解,但为何骗子仍旧可以频频得手,其中有何奥秘?专家认为,犯罪分子利用人们的心理弱点,研究出一整套格式化剧本,使当事人出现短暂心理“盲点”,如同被催眠一般,很容易落入陷阱。

  关键词 公安、法院、洗钱

  分析:利用中国人盲信权威的心理通病,杜撰“危机”让人反应迟钝

  诈骗分子试图制造心理恐慌。他们把事态说得非常严重,如“涉嫌洗钱”等等,目的就是让被害人猝不及防陷入恐慌,建立欺骗成功的心理基础。

  关键词 语速

  分析:制造判断真空期

  犯罪分子在电话里一般语速很快,但尽量吐字清晰,让被害人不会因听不清楚而打断发问,这利用的是成功欺骗后的判断真空期,我们平日里常说的“一下子傻掉了”,就是这种效果。很多人突然忘记了最基本的判断导致“智商低下”,但往往事后马上觉醒,自责“我怎么连这种当都会上”!

  关键词 多重选项

  分析:为了减少被害人的思考,犯罪分子往往会给被害人几种选择,目的是抑制发散性思维,让被害人把注意力只集中在候选项上,而不会发散到其他解决办法上去

  这就像在商店里,服装推销员拼命向你推销一件衣服,你很可能一口回绝;但若推销员同时向你推销3件衣服,你可能决定购买其中的一件,此时你忽略了一点:在这3件衣服之外,你还有更大的选择空间。

(责任编辑:bingqingwu)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