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昆明7月30日电(记者章利新 缪晓娟 杨跃萍)中国唯一纯狩猎民族、被称为“北半球渔猎民族活化石”的鄂伦春族,自上世纪末全部务农禁猎后,有望随着文化保护区的实施重新拿起猎枪。
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晓春30日在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6届大会专题会议上,提交了一份“关于建立鄂伦春狩猎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刘晓春对记者表示,狩猎文化生态保护区实施方案日前已获黑河市爱辉区人民政府认可,相关工作已开始步入实施阶段。“这将是中国渔猎民族的第一个文化生态保护区”。
鄂伦春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总人口只有8000左右,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扎兰屯市、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和黑龙江省的黑河市、逊克县、呼玛县、嘉荫县等地。到20世纪末,整个民族全部“禁猎转产”。
刘晓春在调查中发现,世居兴安岭深处的鄂伦春族人很怀念狩猎生活。有人抱怨,以前狍子肉、驼鹿肉、野猪肉多得吃不完,冰柜都放不下,鱼也很多。1996年收缴猎枪后,一年难得吃一回肉。“曾经的兴安岭王者,如今已无用武之地。”刘晓春说。
据介绍,保护区具体位置设在黑龙江省黑河市西北部新生鄂伦春族乡境内。这个乡距离黑河市区76公里,行政区域面积1700平方公里,辖三个行政村,是鄂伦春族重要集聚地。
有统计显示,当地95%的鄂伦春族干部和群众支持建立保护区。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