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消息(长江商报)(记者 郭婷婷 王荣海 实习生 张礼才 吕兆欢)68岁的老专家陈佑生因档案被弄丢办不成社保一事见报后,多位读者致电本报询问,现在的档案到底还有什么用?昨日,记者走访了武汉市人才中心和社保部门有关负责人。
两类人喜欢抛弃档案
陈小姐2005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当时由于没有找到满意的单位,就没有办理调档手续。如今她好不容易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公司答应提供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但陈小姐去学校提档时才发现,档案已经被发回原籍了。
方师傅从原国企下岗后,在一家私企找了一份工作,虽然该公司为他缴纳养老金和医保,但不接收档案。为了节省每年180元的档案托管费,方师傅遂放弃了档案。 看了本报报道后,他惊讶地问:“难道我足额缴纳了养老金和医疗保险,没有档案也不能退休吗?”
记者昨日从武汉市人才中心了解到,这两种弃档情况非常普遍,每年都有大量的人员将档案遗弃在人才中心,多年不再联系,被称为“死档”或“坏档”。
相关统计显示,2006年武汉市人才中心的“死档”就已超过2万份;湖北省人才服务中心的“死档”也超过万份。全国的死档可能超过60万份。
“年代虽不同,档案仍重要”
武汉市人才中心副主任韩大方介绍,人事档案虽然是我国特有的,但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管理方式,只是形式不同。在任何时候档案都非常重要,它代表了一个人的过去经历,是这些经历的权威证明。“大部分人可能一生也用不到几次档案,但一旦需要用,就可能改变自己人生的轨迹。”
韩大方说,现在跨国公司、外资企业在汉招人,都会专门到人才市场了解情况,要求他们出具证明。像职称评定、工龄计算、转正定级、出国审查、党团关系管理等,都需要以档案为依据。很多在民营企业工作的人不注重人事档案,但想考公务员、进国有大中型企业、跨地区流动或出国都需要档案。档案一旦流散遗失可能会产生多种严重后果,“毕业后无论工作多少年,工龄都可能被记为零。”
武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硚口社保处工作人员也提醒说,1996年之前就参加工作的国营单位和集体单位职工,他们要进入社保和办理退休,需计算参加工作的工龄,像招工时间、工龄等都是以档案为依据。档案丢失就会为办社保带来困难,“虽然年代不同了,但档案同样很重要。”
自己不要保存和携带档案
该如何正确处理自己的档案呢?
武汉市人才中心人事代理处有关负责人介绍,待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单位属非公有制性质的人员、没有管理档案权力的人员、自费出国人员、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专业技术人员及其他一些流动人员,都可以在人才中心办理档案托管。
该负责人特别提醒毕业生,一定要按正规的手续调取和转移档案,避免自己保存和携带档案。按规定,自己携带的档案将会被拒收。
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或从原单位辞职另谋职业的人员,可持个人证明、辞职证明或解除劳动关系证明去人才中心或劳动力市场申请档案托管,有关部门开出调档函或商调函后,将档案从原单位提出。
◇新闻延伸
主管部门详解68岁专家为何进不了社保
档案为什么会成为陈佑生办社保的一大障碍?昨日,记者采访了武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养老保险处以及该局硚口社保处。据介绍,根据政策规定,像陈佑生这样在2005年12月31日以前已退休、退职人员,办社保和退休时计算工龄需以档案为依据。
老专家工龄需以档案为依据
今年68岁的陈佑生1983年回到武汉后,1989年调入硚口区六角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原硚口区六角工业公司)帆布厂,后又在六角工业公司所属银河电子设备新技术研究所任所长。1993年,企业因多种原因解散,陈佑生失去了工作。2001年,陈佑生到了退休年龄,可是因为没有找到档案而不能进入社保。
武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养老保险处工作人员介绍,从1996年1月1日开始,武汉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关政策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各类企业和单位及其职工,实施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
根据该政策,陈佑生属于政策规定的2005年12月31日以前已退休、退职人员“老人”范畴。按规定,他们仍按原待遇标准计发基本养老金,并执行基本养老金调整办法。“这样肯定要核对他的年龄、工龄、工资标准等。”而这些都需要以档案记录为依据。
硚口社保处:可进行工龄鉴定
去年3月,硚口区六角亭街道等多个部门证实,陈佑生原属银河电子设备新技术研究所聘用的工程师,因街办企业经济效益不好,该企业上世纪90年代自然消亡后,陈确实未在企业发放生活费和进入社会统筹养老保险。
像陈佑生这样的职工,如果档案丢失是不是就进不了社保呢?
硚口区社保处负责政策法规宣传的柳建芬处长解释,这两者之间有关系但不是绝对的原因。她说,过去他们也遇到有职工档案丢失的情况,这样要进入社保就需进行工龄鉴定,找以前单位的同事证明或找招工表等材料证明,同样可以补办进社保,办理退休。
2001年陈佑生已到了法定退休年龄,能不能通过这种方式补办社保?一位工作人员坦言,年龄已超过退休年龄8年,再办社保按照政策操作起来有难度。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