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中旬,一封来自西藏拉萨市城关区统建社区、由200多名居民签名的联名感谢信,辗转送到西藏军区司令员舒玉泰、政委王增钵的案头。这封长达13页、飘着酥油芳香的信件,记录了西藏军区某摩步团坦克营官兵为民排忧解难、传播现代文明、维护社会稳定的动人故事。
时隔一周,一本万余人用汉、藏、英、法、日、德等10多种语言写就的致谢摩步团官兵热心为民服务的留言簿,被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留言簿上的每一段留言就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诉说了摩步团官兵利用节假日在拉萨市区设立“便民服务点”,为驻地各族群众和国内外游客提供帮助的真诚……
19年来,摩步团官兵在雪域高原续写的爱民、助民、乐民故事数也数不清。西藏自治区常务副主席白玛赤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叹:“摩步团是一支忠诚使命、真诚为民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
藏胞困难看在眼里
今年2月25日,是藏历土牛新年的第一天。
这天一大早,堆龙德庆县岗德林村村民次曲珍刚推开院门,就被眼前的景象怔住了:摩步团政委肖光富带领10多名官兵抬着大米、清油等物品给她拜年来了,人人脸庞被雪风吹得通红。
1998年夏天,次曲珍的丈夫不幸因病离世,扔下了3个年幼的孩子,最大的仅有9岁。顶梁柱倒了,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压在次曲珍的肩头。面对丈夫治病欠下的上万元外债和大儿子面临辍学的困窘,次曲珍感到无比茫然:这个家怎么支撑呀?
正当次曲珍一筹莫展时,时任摩步团政委宋景原来到了她家。“阿佳(藏语“大姐”之意),我们会帮你渡过难关。”宋景原说着,递上800元钱,“这是孩子的学费,以后孩子上学由我们管。”
次曲珍没有想到,自那天起,亲人金珠玛米(藏语“解放军”之意)不仅帮她家耕种收割,孩子开学送来学习用具,每逢节日,还送衣送油送米面。她家房屋破旧漏雨,团里买来建材为她家盖起了新房。
11年过去,摩步团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次曲珍的“顶梁柱”从没动摇过。次曲珍一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据不完全统计,团队组建19年来,先后投入劳动日80余万个,出动各种车辆和工程机械1万余台次,参加抢险救灾、重大工程建设和公益事业300余项;接力实施“扶贫助学”计划,采取党委常委“一帮一”、营连干部“三帮一”等方式,先后与76名贫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帮助14名学生走进了大专院校……
坚持群众利益为先
2008年9月27日,拉萨市堆龙德庆县特色蔬菜花卉基地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西藏自治区农村特色产业现场观摩会在这里举行,担任各种反季节蔬菜和时尚花卉品种介绍的是摩步团的官兵。
他们根据驻地紧邻拉萨市区市场需求大的特点,主动向县委领导建议,把发展特色产业的重点放在反季节蔬菜和花卉种植上,官兵帮助当地群众搭建温室大棚和改良土壤结构,请来蔬菜、花卉专家长期指导。3个月后,温室大棚中的西葫芦、野芹、西兰花等反季节蔬菜和玫瑰、郁金香等花卉吐露新芽。当年底,菜农、花农平均每户收入1.3万多元。
可是谁又能想到,为了让这些菜农、花农提高收入,该团竟然有273名官兵在长达半年多的时间内,主动放弃了节假日的休息时间,蹲在大棚里与群众一道搞好反季节蔬菜和花卉的种植。
真情奏响和谐乐曲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摩步团积极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过去,摩步团驻地附近岗德林村村民住的房子是一楼养畜、二楼住人、三楼蓄粮。一到夏天,蚊蝇纷飞,畜粪味刺鼻。因环境污染,每年村民的疟疾发病率都在60%以上。
1996年建军节期间,摩步团时任政委肖茂光到村里走访慰问,目睹这一情况,决心帮助村民改变这种脏乱的居住环境。
随之,摩步团官兵轮流到这个村“蹲点”,指导和帮助他们建起了16处相对集中的牛羊马猪舍,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畜混居的状况;抽出10多个双休日,组织数百名官兵彻底清除了村民院子里的畜粪和淤泥,为村民详细讲解了环保与防病的重要性,使该乡的常见病、多发病降到了20%左右。
送钱送物不如送文化知识和文明新风。多年来,摩步团注重从官兵中遴选具有较强政策理论水平、一定文艺特长的人员,组建起“精神文明宣传队”、“文明乡风文艺演出队”两支队伍,着力拨动驻地群众的“精神之弦”。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