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二胎”政策波澜始末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主旨没有变化,只是此前相关条文没有引起关注。但是近五年来,符合条件并进入生育年龄的独生子女正越来越多
胥会云 项甜甜
虽然只是重提了多年前就已经实施的再生育政策,关于“上海鼓励符合条件者生二胎”的说法还是迅速掀起了波澜。
事情源于近日上海市人口计生委主任谢玲丽的一番表态。谢玲丽表示,对于符合再生育条件的,比如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夫妻,鼓励他们按照政策生育第二个子女。
不过,在人们纷纷热议上海甚至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否会有变化的同时,谢玲丽表态称,有关报道并不准确,符合再生育条件的夫妻可生二胎的政策,在上海已实施多年,并非是新的人口政策,上海目前仍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主要人口政策,不会出台针对生二胎的鼓励性措施。
同时,7月24日,上海市人口计生委在其网站上公布了本市育龄夫妇生育二胎的具体条件。根据《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符合12种条件之一的夫妻,可以再生育一个子女。
二胎应对老龄化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彭希哲对CBN记者表示,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讨论,到1984年形成计划生育的政策,至今25年,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主旨其实没有变化,只是执行细节上发生一些变化。不过因为当时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占总人口比重非常小,所以相关条文没有引起多少关注。但是近五年来,独生子女进入生育年龄的越来越多,因此符合条件者也越来越多。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2015年户籍出生人数高峰过后,上海可能会面临一个户籍出生人口数低谷,再加上人口老龄化加剧,需要提前有一个政策宣传铺垫准备期。
在多年实施计划生育后,未富先老、人口红利削弱、养老资金缺口等问题开始出现。
以上海为例,上海户籍人口转变过程早于全国10~20年,197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08年底上海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首次突破300万人,达到300.57万,占户籍总人口的21.6%。人口老龄化程度已经接近英国水平,比全国高1倍。
在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同时,上海的户籍人口出生率也在不断下降。资料显示,1993年上海就开始进入户籍人口自然变动负增长阶段。2008年上海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自然增长率为-0.75%。。
据了解,目前上海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赡养率,已上升到1/1.5(约1.5个在职职工负担1个离退休人员),比全国平均水平(1/3)高1倍。而目前领取上海市养老金,包括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小城镇社会保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征地养老的人数共有290.06万人。
庞大的需求形成了巨大的养老金缺口,根据《关于上海市2008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9年预算草案的报告》,2009年市级财政安排对社会保险基金等补贴121.4亿元。
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分歧
老龄化带来的挑战让不少人开始关注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可能性,每次对于放松计划生育、鼓励二胎的说法一出,总会引发一阵追捧,但澄清的内容也会紧随而出。
比如2008年3月2日,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吴建民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任何政策都是从实际出发的,经过许多情况的变化,是不是需要对一些(独生子女的)政策进行调整,有关部门正在考虑。
不过,2008年3月5日,国家计生委官员就生育政策接受新民网采访时说,中国不会调整现行生育政策,也没有研究是否要对现行生育政策作出调整,中国会稳定低生育水平。
今年4月20日在上海举行的东方讲坛“和谐社会的老龄问题”讲座上,上海市人口和计生委副主任、上海市老年学会副会长孙常敏提出,中国或可放开生育二胎的政策。
但是4月22日的上海市政府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陈启伟就表示,关于二胎的问题,专家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但上海还是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计划生育的政策。
彭希哲表示,从最早强调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到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再过渡到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再过渡到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这反映了中国高层对整个中国人口的基本态势的观点是有变化的。
也有人提出,应该借助引进人才而非鼓励二胎来缓解老龄化的压力。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副教授王大犇认为外来劳动力的进入对上海常住劳动力的年轻化和老龄化情况的缓解都是有一定帮助的。
彭希哲则认为,人口的老龄化将引发的是劳动力资源不足、社会服务不到位、老年人养老问题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而引进人才所能解决的只是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也可能扩大上海养老金缴费人群的基数。但是老年人本身的福利问题和养老金的问题并不能得到妥善解决。而且今天大量引进的流动人口,三十年后又会成为上海更大的一个人口老龄化的高峰。
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终身教授、上海市老年学会副会长桂世勋表示,由于再生育成本较高,抚养压力较大,有不少符合生育二孩条件的人并不愿意再生育。要使法律法规允许的育龄夫妻更多地生育两个孩子,不仅需要育龄夫妻生育观念的转变,同时需要提高托幼事业的质量、增强家务劳动社会化、合理调整家庭养育孩子的人均支出,以减轻家庭因为生育两个孩子而带来的养育负担。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