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智囊发文称上海必成中国金融中心 比肩纽约伦敦

2009年08月05日09:33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经济参考报

  ●如果政策不出意外,可以有把握地预计,届时人民币若自由兑换,人民币市场自然是一个巨大的国际市场,全球最大的人民币金融中心必定在上海,上海将与纽约、伦敦市场相媲美,成为世界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地方政府抓金融,重要的应是围绕当地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金融瓶颈。比如说中小企业的担保问题,中小农村金融机构问题,私募股权基金问题,金融服务外包问题、金融租赁等。

  ●不应该用纳税人的钱,去反复讨论当地金融中心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问题。

应该集中精力和财力,在国家统一法规下抓可能做到的金融创新,办实事。

  一、金融中心建设的历史情况

  关于金融中心的建设问题,最近媒体与网上炒得非常热闹。上海与北京要争做全国金融中心;天津要建北方金融中心;深圳与广州要争建南方金融中心;西安与兰州在争西部的金融中心;成都与重庆在争西南的金融中心;甚至在一个城市里有两个区都在争金融商贸中心。上海有位市领导曾跟我说,网上查一下“金融中心城市”,好象有几十个,这么多城市都在说要建中国金融中心。这个问题怎么看?这里需要说一说金融改革的历史情况。

  我曾在两年前天津的一个论坛上说,尽管国务院对天津的金融改革有指示,天津可以“先行先试”,但是天津的金融改革绝对不能简单地复制深沪模式。为什么?上世纪80年代的深圳金融改革,是在整个中国改革“摸着石头过河”的原则指导下进行的,当时的金融市场,法规残缺不全,市场还未统一,大家都不太清楚怎么改。在这样的背景下,只能通过试点来搞。选择“大计划”经济的边缘城市———深圳先搞,对大局无碍。因此,在当时的深圳,出现了诸多的“中国第一”:第一家证券公司、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第一家外汇交易中心、第一家证券交易所等等(按照文件批复的时间,是上海比深圳早,但按照实际运作时间,是深圳比上海早)。

  经过十几年的改革探索,中国整个经济、金融环境已大不一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规体系在逐步形成,统一的金融市场也已初步形成,国家的金融战略也处于初步酝酿阶段。市场化改革初期,对市场化金融体系建设不甚清楚,自然谈不上金融发展战略目标的选择。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政府已经逐渐认识到建设金融中心城市,是推进市场经济体系建设的必需,同时也认识到,金融中心城市往往形成于一国或一区域范围内的经济发达地区。由此,逐步形成将上海建成中国金融中心的目标理念。也由此开始,整顿后统一的中国货币市场(银行同业拆借市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黄金交易所、中国银联、金融期货交易所、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运行等纷纷落户上海,各大金融机构进军上海,甚至连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也在上海设立了上海总部。

  世界各地金融中心的形成,往往都产生于经济发达、交通便利、通讯便捷以及金融人才相对集中的城市。无论是纽约、伦敦市场,还是新加坡市场等地,其形成不外乎有两条路,一条是随着当地经济不断壮大而自然形成,另一条是通过政府的有意识推动。比如新加坡的金融中心,只是在金融功能的某些方面,通过政府的积极扶植而得到较快的发展。我们选择上海作为中国金融中心,既是中央政府的顺势而为,是上海、长江三角洲经济实力的必然体现,又是中央政府出于历史的、全局的战略考虑。因此可以说,是政府意图和经济发展两者的结合。

  经过近30年的发展,在中国金融法规体系较为健全、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布局完毕、统一的金融市场格局已基本形成、金融战略意图也较为清晰的情况下,天津包括其它城市再想“先行先试”搞金融改革,自然不可能简单地复制深沪两地改革的模式。

  二、上海作为国家金融中心是国家的战略选择

  中国政府选择上海作为中国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奋斗目标中的国家金融中心城市进行建设,毫无疑问是一个正确的战略选择。但是,这里有三个问题需要解释:

  一是中国金融体系市场化功能的建设是否全部落户于上海?我们知道,集中体现市场化金融体系的金融市场功能内容是丰富的,多方位的。而一个经济社会的发展除受经济因素制约外,同样不排除会受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加上现在非常便捷的通讯条件支撑和中国金融改革渐进过程的特点,不排除在把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过程中,金融中心的某一个功能也许不一定完全落在上海。但是,这并不影响把上海建设成国际金融中心城市这一战略定位。现在,天津、北京等地都在做OTC市场、产权交易中心等业务,但并不意味着在国家金融战略安排下和统一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基本定格下,从事这些部分业务就能构筑中国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全部基础。

  二是如何理解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但在金融服务业产值占GDP之比上又落后于北京这一现实?金融中心的实质,更多地意味着实现一国或一个区域内资金的集聚融通,各种金融商品的价格发现和金融风险的转移,通过这三项功能使得社会资金能够按照市场化的原则得到更好的配置。自然,要实现这三方面的功能,前提条件之一是,各类金融机构会在一个城市中出现物理学意义上的集聚。而这些功能的释放结果,又必然体现为货币市场交易量、外汇交易量、股票市值、包括债券的证券市值以及金融服务业产值在当地GDP的比例,会遥遥领先于其他非金融中心城市。因为这些金融业指标和反映经济的GDP和就业结构指标,是衡量一个金融中心城市的基本指标。今天,在GDP和就业的结构指标方面,也许上海不如北京,但我认为,从体现金融市场本质的三大功能来说,从体现金融主要功能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交易中心的功能来说,个别项指标的落后,并不影响上海仍然作为中国金融中心这一战略定位。因为,当前中国国内金融市场直接与间接融资结构以及金融的深化仍处于过程之中,围绕上海国际金融城市建设的中国金融开放也处于过程之中。但是随着中国金融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传统存贷款市场为主的北京金融优势将会逐步让位于主要体现金融市场功能为主的上海。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健)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