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绍沛和何景芳 |
他造了艘“大轮船”献礼新中国
王绍沛,1931年生人,原沈阳第一机床厂离休干部。
何景芳,新中国成立前参加革命,离休前任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
在佳木斯造艘“大轮船”
1949年,王绍沛还不满18岁,在佳木斯市政府合作指导科工作,当时的科长姓侯。王老记得,当年8月的一次周会上,侯指导员提到“十一”北京要举行开国大典,佳木斯市也要有盛大的庆祝活动,而且形式越新颖越好。
没想到,王绍沛的建议居然被当时的市领导采纳了,市委市政府决定让他负责造一艘“大轮船”。“当时我还是个孩子,从没有经历过这种活动,可是佳木斯又从未有人看到过大轮船。我只能凭着想象,画个轮船的图样,然后找有经验的木工照着样子做出来。”当时最大的困难在于整个佳木斯市没有汽车,整个市委市政府只有总务科有一辆买粮买菜的马车。后来,还是工商科出面,从一家私人工厂里借了一辆汽车,大家一齐动手,不到一周就完成了任务。
10月1日,各区的锣鼓队、秧歌队、横幅都在市政府门前一字排开,九点整,游行开始,王绍沛做的“大轮船”浩浩荡荡地开进游行队伍。船头是用木头削成的尖头,船身漆成了上蓝下黑的颜色,连船的吃水线都有。船上搭着木头架子,上面还扣了个糊着黑纸的圆筐当烟囱。“有人问,‘这烟囱咋不冒烟?’我心里想,一冒烟,不就把筐烧了吗?”王老笑着说。
当时,何景芳在佳木斯合江军区后方医院当医生,也参加了这次国庆游行,就在“大轮船”前面的秧歌队里!
“当天的游行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插曲。”王绍沛老人说。原来,佳木斯当时没有广播电台,收音机只有长波没有短波,收不到北京的消息。因此,佳木斯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比北京提前了6小时。当然,这也是后来才知道的。
“叶选平曾帮我家扛大米”
1954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后,王绍沛被分配到沈阳市第一机床厂,他带着妻子何景芳来到沈阳安家。当时,他们住在厂里的职工宿舍,叶选平同志就住他们家楼上。说起这个前厂长,王老和老伴不止一次地竖起大拇指。“叶选平一点架子也没有,乐于助人、而且特别善良。”有一次,王绍沛的母亲在厂里合作社买粮,看着地上的50斤大米,老太太犯了难。“正好叶选平从我妈旁边经过,看到这一幕,他二话不说,扛起大米,一直送到我们家厨房。”
建国十周年他“沾机床的光”进京
1959年,为庆祝建国十周年,北京展览馆要举办十年建设成就展。作为当时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之一,沈阳第一机床厂被要求展出代表国家机床水平的现代化机床,放在主展厅的第一位,为国庆献礼。后来才知道,10月1日那天,周总理要陪同来访的刚果总统到展馆参观。
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王绍沛是新中国多片式电磁离合器方面的著名专家,他结合所学知识和苏联专家的图纸,独立研制出我国自主的电磁离合器,填补了国内空白。这次厂里要去北京展出的1A283立式多轴机床就是基于王绍沛电磁离合器的技术研制而成的。
由于当时是“右派”,王老没有进京的资格。新机床试制、调试成功后,9月25日,厂里另派两名技术代表带着参展机床去了北京。没想到,在沈阳试用得好好的机床在北京展览馆怎么摆弄就是不转!
9月28日,王绍沛正在家里擦玻璃,厂里来人了,车间主任通知他:立即到北京去一趟。“我当时是‘五类分子’,据说无论如何也不能进北京。厂里帮我办了进京手续和车票,但坐在火车上,我心里还怦怦跳呢。”后来,陪同王老进京的张主任拿出了厂里的介绍信给他看,上面写着:兹介绍我厂张东辉、王绍沛主任党员到北京展览馆调试机床展品……“看了这封信,我想,这样的介绍信,没有厂党委或者更上一级党委的同意,是无论如何办不到的,才放下心来。”王老笑着说。
30日上午,王老赶到北京,背着行李就去了展览馆。原来,机床的几个数据调错了,王老调试了几下,机床马上运转正常。大家高兴极了,因为怕十一那天再出毛病,坚持不让王绍沛离开。9月30日晚上,王绍沛就住在机床展台上的洽谈室,门正对着机床。
就这样,10月1日,王老坐在北京展览馆的洽谈室里,在转播天安门阅兵式的电视前度过了那个难忘的十一。当天晚上,王绍沛去天安门广场参加了狂欢节,一补白天的遗憾。
见习记者 魏雯 摄影 孙海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