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博物馆讲解员追忆“艺术人生” 称要有一技之长

2009年08月11日14:01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大河网-河南商报
爱好文艺的庞俊玲说着就唱了起来

  博物馆讲解员的“艺术人生”:说到焦裕禄时

  她在台上讲,观众在台下哭

  1964年,庞俊玲家过上了“好日子”,不再受穷了。

  一直以来,她家都穷得叮当响。1964年,父亲凭着精湛的棋艺,拿到了17级工资,让一家人脱了贫。

  父亲说,人若想在这世上安身立命,必定要有一技之长,且这项技艺别人无可取代。

  这话庞俊玲记了一辈子。

  ■商报记者 李肖肖 丁亚菲 通讯员 赵宗庭/文 杨东华/图

  1964年

  父亲靠手艺养活一家人

  1949年以前,庞俊玲的父亲庞凤云,因为会说英语,在天津五五墨水厂谋到了一份工作,靠微薄的薪金养活一家6口。

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天津象棋比赛的冠军,下班后的大多时间,去茶馆下棋,贴补家用。

  新中国成立后,庞凤云到华北水利局上班。贫穷,是庞俊玲对这个家的唯一印象。

  那时候,有亲戚给一块糖,她拿回去都成了兄弟姐妹的宝贝。一块糖大家分着吃。

  上世纪50年代,因为划分“右派”问题,40岁的父亲辞了职,全家失去了唯一的生活来源。一家6口人,挤在一间10平方米的屋子里,睡在一张床上。

  要上学了,庞俊玲只能选择不收费的艺术学校,学的是舞蹈,有时出去演出,还能得一些生活费。就在那里,她学了芭蕾,还有京剧。她曾想,也许以后自己可以在艺术方面发展。

  一切转变发生在1964年。因为当时河南省有领导希望能发展河南的棋类项目,就邀请庞凤云来河南,任河南省棋类委员会主席,工资级别订到17级,仅次于当时的省体育场场长。

  一家人的生活状况就此改善,再也不必为衣食发愁。之后多年,父亲经常很忙碌,大多时间代表河南到各地参加比赛,后来就担任教练,带队参加比赛,一直到72岁,父亲才退休。

  父亲成了河南棋界元老,带出了一大批弟子。

  很多年后,每念及此,父亲仍深有感慨:“一个人要想不被这个社会淘汰,不被饿死,一定要有一技之长,这个一技之长还要比别人强,哪怕是你写一手比别人好的字也行。”

  这句话,庞俊玲记了一辈子。

  1965年

  19岁的她成了博物馆讲解员

  父亲在的地方就是家。父亲到郑州后不久,庞俊玲也来到郑州。在这儿,她有了生平第一份工作——河南省博物馆(现河南博物院)讲解员,知道了一个之前从未听说过的人——焦裕禄。

  当时的河南省博物馆,乃是继承河南展览馆的“家业”,位于紫荆山附近,与黄河展览馆“隔荷花池相望”。馆内陈列文物不多,诸如杨水才展览、焦裕禄展览、林县红旗渠展览等临时配合形势的展览却有不少。

  因着这些临时展览,河南省博物馆工作人员远不够用。恰逢此契机,经过诗歌朗诵等一番考试后,庞俊玲几无悬念地被录取了。

  初进博物馆,庞俊玲负责布馆、办馆,做些诸如用钢丝锯锯三合板、为一些雕像和泥之类的活儿。在她所和的泥中,有一部分被用来做了焦裕禄的塑像。此时,从请来的广州美院雕塑家那里,她第一次知道了焦裕禄,见到了他的照片。

  时隔不久,博物馆请老讲解员培训新人,庞俊玲即是其一。如何发音、穿什么服装、如何看人、怎么走路、讲解杆怎么指等,都有严格规定。

  培训过后,庞俊玲当上了讲解员,负责讲解焦裕禄事迹的一部分,拿到了时长约十分钟的讲解稿。

  每天总有大批工农兵群众前来参观。年轻的她们,和焦裕禄一起成了“明星”。时常有地方馆的讲解员前来学习,还时常收到“粉丝”写给某讲解员的爱慕信。不过当时有项规定:讲解员不准和前来参观的群众谈恋爱。

  到后来,十分钟的讲解词,庞俊玲能说上一两个小时。不喝水、不停顿。没有麦克风,全凭嗓子喊话。

  “毛主席的好学生,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儿子,县委书记的好榜样。”这些话,庞俊玲一遍遍地讲解着,她讲到焦裕禄去世前,说“死也要看兰考人民把沙丘治理好”时,总是台上讲,台下哭。

  讲了近一年,庞俊玲从不觉得厌烦,她被焦裕禄精神感动着。每天依然有无数人前来听,哭。

  那时候的人,有种单纯的信仰。

  退休后

  她也从不让自己闲着

  1966年,“四清”展览馆里不少国家领导人的照片,一张张被揭下。

  山雨欲来风满楼。“文革”来了。

  文史馆里存放的古籍、文物,与“四旧”沾边,该不该放进秘密仓库?庞俊玲所在的博物馆面临着选择。

  领导们开了一夜会,文史资料被连夜转移到了地窖里。第二天一早,红卫兵来时,空荡荡的文史馆里,仅余一张八仙桌,桌子被烧了。

  庞俊玲和同事们,此后的工作就是在领导讲话时鼓掌。无法习惯这一切,庞俊玲去了油脂化学厂。

  初到油脂化学厂,庞俊玲在广播站当播音员。在一些人眼里,这份工作相当轻松,与在博物馆当讲解员相去不远。但对庞俊玲来说,却远不是那么回事。

  那个年代,郑州“文革”中的三派斗争激烈。身为播音员的庞俊玲,几乎每天都要收到厂内三派间相互对骂的稿件,她不能不念,却又无法安心于做骂人之事。最终,她毅然辞去播音员一职,去电工班当学徒。

  出生于棋艺世家、喜欢唱歌跳舞的她,很难和电工联系起来。但想起父亲曾说“人当有一技之长”,她打定主意,一定要学有所成。

  从外线到内线,庞俊玲学习极其认真。从学徒一步步成长为助理工程师,并拿到了高级电工证,她终于有了父亲所说的“一技之长”。

  这期间,忙于技术工作的她,并未放弃所钟爱的文艺。业余时,她做过厂艺术团编导,当过模特队教练,教人跳交际舞、健美操,还抽空唱唱京剧和评剧。

  直至1997年退休后,庞俊玲也不肯让自己闲着。她到各处打工,为银基商贸城做水电暖技术安装,到省直机关锅炉房做仪表自动控制……为了看懂保险条例,她抽时间学习,直至拿到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她每周三唱歌,周五跳舞,几乎雷打不动。

  出生在棋艺世家,她未能学会下棋;小时候梦想当艺术家,最终却做了技术工作。

  庞俊玲却并不觉得遗憾。因为,她有一技之长,她从未远离艺术。

(责任编辑:杨文敬)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