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12日电 清华大学环境系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近日撰文指出,外资并不是水涨价的元凶。近日,部分城市上调水价,“外资推手论”引发公众关注。傅涛在向本网提供的这一组系列文章中指出,外资并购对城市供水价格未产生实质影响。
伴随着中国水业的改革开放,外资水务企业凭借自身资金、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优势在中国获得了大量的水务项目;尤其是2002年供水系统服务的开放,更是在供水行业中掀起了整体并购水务企业的风潮。在外资企业为中国供水市场带来技术、资金、管理经验的同时,也引发了中国社会对水务公共设施安全的高度关注,尤其是资产溢价收购的现象多次出现,引发了公众对水价飞涨的担忧,也引发一些对民族产业发展困境的忧患。面对2009年全面的水价调整,外资因为之前的溢价表现,因此成为备受质疑的对象,几乎成为提高水价的元凶。
傅涛在文章中称,在对2002年以后城市水价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后,对11家外资水务企业和国内大型水务公司所进入的城市的地方水价的调整情况做了分析,结果发现水价并没有因为社会企业(包括外资企业)进入供水市场而对当地的水价调整造成明显的影响。
首先对36个核心城市的调价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我国36个重点城市的供水改革较其它城市比较活跃,也是社会水务企业(包括外资水务企业)最为关注的区域之一。在这些社会企业进入地方供水市场之后,水价当年调高的城市有4个;有外资企业进入且水价当年上调的城市为3个。社会企业进入后,自来水供水价格于第二年及以后上调的城市有7个。社会企业进入后未调整水价的城市有5个。
在没有社会企业进入的20个城市中,有18个城市有过自来水供水价格的调整,其中有过三次调价的城市为4个;有过二次调价的城市为9个;仅调整过一次水价的城市为5个;而从没调整过自来水供水价格的城市有2个。
在社会企业进入的16个城市中,合同签署当年自来水供水价格上调的城市有4个;社会企业进入的随后年度里,自来水供水价格上涨的城市有7个;社会企业进入后自来水供水价格没有上涨的城市有5个;城市自来水供水价格上调的城市占有社会企业进入城市总数的68.8%。
在没有社会企业进入的20个城市中,拉萨和沈阳2个城市八年来没有调整过水价,而有18个城市进行了自来水供水价格的调整,在没有社会企业进入的城市中的比例为90%。从上面的对比分析来看,社会企业的进入并不是地方水价上涨的必然原因。
二对比161个地级市供水价格调整与社会企业的进入情况,结果显示:从中国水网现有的水价数据库得到161个地级市(不包括36个重点城市)的供水价格,将城市划分为有社会企业进入的地级市43个和无社会企业进入的地级市118个。对比两类城市的供水价格发现,46.51%的有社会企业进入的地级市的供水价格分布在1-1.5元/吨这个区域内,也有一半(50%)无社会企业进入的地级市的供水价格分布在1-1.5元/吨之间;有社会企业进入的43个地级市的供水价格平均值为1.45元/吨,无社会资本或是外资进入的118个地级市的供水价格平均值为1.48元/吨,略高于有社会企业进入的地级市的供水价格平均值。可以看出,社会企业的进入至少到目前并不是供水价格上涨的必然原因。
从上述分析来看,前期社会企业(包括外资水务企业)进入城市的供水领域目前还没有给供水价格上涨带来决定性的影响。
根据中国水网的统计数据,截至2008年底,6家最有影响力、最活跃的外资水务企业威立雅水务、中法水务、中华煤气、金州环境、汇津水务和美国西部水务共获得签约供水项目50多个;从项目的供水总能力来看,这6家外资水务企业所涉及的供水项目的供水总能力达到2000多万立方米/日,相当于全国供水总能力的8%,如果按照企业持有股权进行折算,则目前这6家外资水务企业在中国供水市场中的份额约在4%左右。
根据外资的不同意图,外资水务(投资)企业可以分为财务型投资企业和战略型投资企业两大类。财务型投资者一般都不具备供水行业的专业背景,而是以获取市场投资的回报为本,通常是通过短期资本运作而获得高额利润。财务型外资企业的进入对于推动我国城市供水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曾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财务型外资企业以资本运作为本、以短期投资回报为核心的特性决定了他们在中国供水市场中的短期行为特点,不能适应城市供水长期投资的产业特点。也因此引来回报过高的指责。
战略型外资水务企业通常拥有丰富的水务运营经验,具备良好的技术储备和专业的管理技能。他们了解供水行业及其市场的特性,不会将短期的投资回报收益作为其收益方式,而是希望通过投资获得服务市场,并通过长期的服务和稳定的现金流来获得收益。战略型外资水务企业对于其投资的项目会有长期的发展战略考虑,他们重视企业的技术革新、重视员工的各种培训、重视企业绩效水平的提高。
傅涛分析认为,要给战略性外资的进入一个客观的评价。供水行业是城市的生命线工程之一,因而政府在选择合作企业时,不应过分强调资金的引入,而应当认真分析并判断其意图,选择信誉良好的、具有长期发展战略的专业型水务集团,这样可以降低一定程度的风险,对于以财务投资为重的企业则应当慎重考虑。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