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8月12日专电(记者叶超)日前,考古人员在江苏淮安楚州河下古镇抢救性发掘了一处大型明代龙泉窑碎片遗址,出土瓷片重达21.8吨。
参与发掘的南京博物院考古队员介绍,这片遗址呈“凹”字形,东西长17米,南北宽7.5米至9.7米。
考古表明,这些瓷器被有意打碎丢弃在这片废弃的堤坝内,堆积最厚处达1米。
经初步统计,这里的瓷片基本出自龙泉窑,除极少数为元末烧制外,绝大部分为明代烧制。其中,多数为普通日用品,有碗、盘、高足杯、盏和炉等30多种,另有少量是明代早期龙泉窑为宫廷烧制的官器。
考古人员研究认为,龙泉窑产于浙江龙泉县,如此大量的龙泉窑瓷器集中到楚州(古淮安府治所在地)与古淮安的漕运枢纽地位密不可分。明洪武至天顺年间,龙泉窑为宫廷烧造青瓷,通过漕运送至京城,而古淮安是漕运总督衙门所在地,龙泉窑贡品在此检选,其中的精品成为皇宫用品,略有瑕疵者,就地打碎。因此,在楚州河下古镇出土少量的龙泉窑官器和普通瓷器,顺理成章。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明朝成化皇帝即位后,曾下令景德镇和龙泉窑的御制瓷器,烧好的即刻运京,未烧好的马上停止。此后,龙泉窑再未接过皇家的大宗“订单”,就此失去贡品地位。巧合的是,这次考古发现的瓷器,其时代下限就是天顺年间,它们很可能见证了龙泉窑最后的辉煌。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