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楼市井喷暗藏泡沫隐忧 房企融资备战下半年

2009年08月12日12:08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9年上半年,中国楼市上演了一出由开发商、购房者、机构、银行共同演绎的跌宕起伏的大戏。年初还有机构称,全国的住宅库存至少要两年才能出清。在此预期下,认为房价至少跌三成的行业人士大有人在。然而仅过了四五个月,市场却已开始为未来的供不应求而担心。


  经历了冰火两重天的洗礼,国内的房地产企业群体是否正在演出一场地产版的“凤凰涅槃”?下半年楼市将发生哪些变化?开发商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

  复苏·市场表现

  多个企业销售过百亿

  据戴德梁行的最新报告指出,可能只需要再花3个月时间,楼市就可以清完库存。而上海、杭州等城市的新房库存已告急,政府部门正力促开发商加紧扩大供应量。

  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3.4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1.7%。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增长33.4%;办公楼销售面积增长7.6%;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增长16.4%。

  去年全年销售超过100亿元的房地产企业不过10家,而今年刚过一半多,破百亿的房地产公司就已超过10家。在第一梯队,中海、保利、绿城、绿地等房地产公司的销售额已经和万科一步步接近。在第二梯队,销售额超过百亿元的房地产公司也越来越多。

  与此同时,开发商还通过银行信贷、股票上市、发行债券等融资手段强力补血,一个个养得“兵强马壮”。

  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房地产开发企业上半年资金来源2.37万亿元,同比增长23.6%。其中国内贷款、定金及预收款的增幅分别达到32.6%和27.7%;个人按揭贷款更是增长了63.1%。

  复苏·暗藏隐忧

  捂盘埋地雷炒地吹泡沫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很多开发商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销售季节,有的企业销售量和销售额还创出历史新高。但在市场迅速回暖的同时,部分开发商却又开始不理性起来,不仅自己悄然埋下“地雷”,也给整个行业的发展带来了隐患。

  “捂盘”便是这些“地雷”中造成社会影响最恶劣的一个,其目的自然是为了涨价。自今年5月份以来,频频有媒体报道开发商的“捂盘事件”,其中不乏排名全国前十的房地产企业巨头,引起了消费者以及社会舆论的强烈不满,甚至有消费者提议不再购买这些捂盘开发商建造的房子。

  开发商的捂盘行为,不但危及自身品牌的诚信度和美誉度,同时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北京、上海等地的地方政府近来连出重拳,严控捂盘。

  与捂盘、涨价同时出现的,还有一个个“地王”。自5月份北京广渠门外15号地块以挂牌起始价的3.42倍成交后,全国各地“地王”就不断涌现。央视二套《今日观察》统计,截至7月底,全国各地拍出的“地王”已超过10块,其中包括兰州这样的三线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有实力高价买地的大部分是央企,其中不乏主业非地产的央企。这些央企花高价买地的动机被认为是用信贷资金“炒地”,以避开通货膨胀。有经济学家担心,央企“炒地”现象频繁涌现会吹大房地产行业的泡沫。

  土地市场“国进民退”,更令业内人士担心自由竞争的格局会消失。蔡为民表示,如果这一趋势下半年仍将持续,那么未来的整个行业将是国资一家之天下。而一旦出现国企垄断,将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

  复苏·政策出手

  信贷传出收紧信号

  地王、捂盘、涨价……市场刚刚复苏阶段发生的上述异常情况,引起了决策层的高度关注。近一两月来,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接连出台。如银监会新闻发言人廖岷表示,已严格要求商业银行对于消费者购买第二套住宅,必须确实运行四成以上自备款的政策。

  与此同时,上海、北京等地的地方政府也出台系列政策,打击开发商的捂盘行为。近期上海开始执行《上海市商品房销售方案备案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规定商品房的销售方案须经备案并在售楼场所予以公示;区县房管部门则应通过销售方案备案和房地产登记等手段,制止开发商捂盘惜售。上海市房管局还重申,商品住房项目超过3万平方米,确需分批预售的,每次申请预售面积不得少于3万平方米。

  与此同时,信贷收紧的风声也已传出。7月30日,银监会相关负责人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需要继续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根据国内外经济走势和物价变化进行动态微调。

  上半年新增信贷已经达到7.37万亿元,下半年还会有那么多的信贷投放吗?

  展望下半年,蔡为民对未来楼市忧心忡忡。在他看来,上半年的楼市行情与央行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有关,更与天量银行信贷的“输血”有关。但由于上半年的信贷投放量过大,下半年乃至明年的信贷投放量可能将会收缩。而一旦银根收紧,无论是开发商的资金链,还是购房者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势必都将受到影响。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管理学专家直言不讳地表示,与快消品、IT等行业相比,房地产业的管理水平、营销能力等均属于较低水平。

  许多开发商自己也深深明白一个道理:未来的宏观调控政策并不会长期对房地产业有利,企业要发展,必须增加自身的实力,拿出一套其他公司难以克隆的“绝技”,以应对未来的政策变化,确保公司能在宏观调控政策的风暴下,依然应对自如。

  复苏·趋势展望

  开发商筹资金抓管理

  对于未来宏观调控政策可能出现的变化,不少开发商正想方设法筹划应对之策。

  据深圳尤里克猎头机构CEO于榕介绍,今年以来,很多开发商积极引进能够应对经济危机的人才,强化包括成本、营销、品质等多方面的管理。

  比如成本控制。以往开发商并不太注重,而是长期依赖地价和房价间的悬殊差价获取高额利润。现在,随着土地价格大幅攀升,市场又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甚至可能要贴本卖房,在这样的情况下,成本控制变得非常重要。据悉,今年许多房地产公司从外部引入成本控制总监,力求把建造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此外,开发商也开始尝试增加商业物业运营,力图获取稳定的现金流回报,以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富力、恒大等便是其中的代表,今年以来,这些公司在商用物业市场上风头甚猛:7月,恒大开出内地首家以白金七星标准打造的超五星酒店。差不多同一时候,富力与广百签约,广百承租富力旗下成都天汇Mal二至四层部分商业区域,经营面积约30000平方米。

  还有许多开发商另辟蹊径,主动参与市场细分,希望能成为某个专业领域的佼佼者。于榕认为,类似于星河湾、万达这样在某一领域内特别强的开发商将会越来越多。这些公司的共同特点是:总规模可能不大,但在某一个专业领域里却是其他公司无法替代的。

  不过,蔡为民对此的评价却不高。他认为,根据他的观察,目前开发商和2008年相比并没有太多改变,企业品质方面仍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更大的进步。

  五合国际智库总经理邹毅也认为,仅仅半年时间,开发商“苦练内功”是否一定能取得成效仍然是一个未知数,仅从目前来看,效果尚不明显。

  备战未来,开发商的功课不仅在管理上,也在于不断扩充资金实力上。

  一方面,经过这几个月的发展,开发商一个个都养得兵强马壮,现有的资金状况明显好转。另一方面,经历了上半年的消耗,许多开发商目前的库存已所剩不多。近日,杭州、上海等多个城市的商品房库被报道称存量有限。因此,即使银行信贷立即收紧,在大量的市场需求面前,开发商受到的影响也不会太大。

  在财务结构上,富力、绿城等多家房地产公司均表示,今年要降低资产负债率,改变现有资金的主要结构。另一方面,通过发债等手段,龙湖、复地、远洋地产等公司均已获得了大量的资金。(记者杨羚强)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renyue)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