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建国60周年特别策划-追寻现代中国-娃哈哈营养快线特约 > 红色江淮纪行

红色江淮纪行之淮海战役 三大总前委坐镇文昌宫

这个院落就是当年总前委坐镇之处
这个院落就是当年总前委坐镇之处

陈毅用过的办公桌、电话、油灯
陈毅用过的办公桌、电话、油灯

双堆集烈士陵园屹立的烈士纪念碑
双堆集烈士陵园屹立的烈士纪念碑

    来源:安徽市场报

  红色江淮纪行之淮海战役

  三大总前委坐镇文昌宫

  王丽丽 记者 张长伟 李健 文/图

  淮海战役发起后,战争形势错综复杂,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统一指挥淮海战役。总前委成立时,驻地就设在濉溪县的临涣镇文昌宫内,随后由于安全原因,总前委搬迁至临涣东侧小李家村。

  “总前委成立在临涣镇,这是这么多年来最让临涣镇居民自豪的事。”段雨燕是总前委旧址的管理员,当被问及能否找到当年曾与总前委接触的亲历者时,她很为难地表示,总前委驻扎期间工作繁忙,文昌宫高墙大院,周围的邻居只见警卫兵进进出出,却没法与总前委的领导接触,只有镇上的一名老师曾在总前委帮忙,几年前也已去世,但总前委驻扎在文昌宫的一些点滴事迹,已经是临涣镇居民耳熟能详的故事。

  文昌宫曾是文人聚集地

  临涣镇位于皖北平原,这里曾是苏、豫、皖三省贸易往来的重要站点,小镇曾经盛极一时,至今小镇上以及周围一带还留下很多古迹。段雨燕告诉记者,临涣镇文昌宫始建于唐代,原名尚书宫,又名藏书宫,后来还曾改名叫昌帝庙。有传说表示,文昌宫还曾是武则天出巡江南时的行宫。直到宋朝末年,这里才改名为文昌宫,并一直沿用到了今天。在中国千百年科举制度的环境中,人的命运的改变常常和读书有关,所以,对文昌帝和文昌星的崇拜是不足为奇的。以往,几乎所有的州府县衙都设有文昌宫,只是保存下来的已经很少罢了。

  临涣文昌宫的大门坐西朝东,门上有出厦翘角筒瓦铺面的马鞍式顶脊,很有些特色。整个院落分南北中三进庭院,有十多间房屋,青砖灰瓦,古朴而典雅。这里一直是历代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据说,白居易、孟浩然等人也曾流连于此。但随着1948年末淮海战役总前委的到来,文昌宫一时间将星汇集。

  来很多“大官”却难睹真容

  在修葺过的文昌宫内,处处可见当年总前委驻扎的痕迹。总前委用过的水井、陈毅用过的办公桌、电话机、油灯,总前委会议室、总前委各位领导的住所,甚至当年爱洗冷水澡的邓小平洗浴的墙壁一角都被一一标注了下来。“邓小平在总前委领导中最为年轻,每天都工作到很晚,洗冷水澡可以缓解疲劳恢复精力,因此邓小平每天都洗冷水澡,数九寒天也不例外。”段雨燕说。

  段雨燕告诉记者,1948年11月11日,刘伯承、邓小平和陈毅带领中原野战军指挥部从河南柘城迁来此处,在这里工作到11月22日。之所以选定文昌宫驻扎,是因为文昌宫高墙大院,几进院落又相对封闭,便于军事将领集中精力思考战局。在驻扎期间,这座文昌宫不但是中原野战军的指挥部,还因为中央军委决定成立淮海战役总前委时,总前委的书记和常委都住在这里,而使这里成了淮海战役总前委最早的工作地点。2006年,国务院将此处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时候,用的名称就是“中共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

  “总前委驻扎于此后,因为缺少生活用品,警卫员们向周围老百姓家借,大家这才知道文昌宫内住进了‘解放军大官’。”但由于解放军将领们很少外出,一直到离开,老百姓也难见上刘、陈、邓几位大将。

  驻扎没多久敌人就来轰炸

  11月22日,华野围歼黄伯韬的战斗全面结束,而此时,黄维兵团已经越过涡河,继续向北行进。当天晚上,中野的各路将领聚集文昌宫,刘伯承和邓小平部署了打黄维兵团的任务,刚刚从大别山走出来的中野面对的是装备精良的黄维,这注定是一场殊死的搏斗。但先打黄维是总前委向中央军委建议的,实际上也是刘邓陈直接统领的中原野战军向中央军委请缨的。虽然中野知道这是一场恶战,但却义无反顾。在那天的会议上,刘伯承和邓小平都下了最后的决心。

  可能是已经暴露了目标被国民党军队的飞机发现,加之文昌宫的建筑明显异于周围的建筑,那几天,临涣镇接连遭到国民党军飞机的轰炸,最近一枚炸弹甚至离文昌宫只有50米。因此,在会议结束的第二天,11月23日,总前委和中野指挥部就搬迁到了临涣以东的小李家村的几间民房内,相比起文昌宫,小李家村更为隐蔽。而小李家村也成为淮海战役总前委驻扎时间最长的村庄。

  历史上著名的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五位总前委的合影则是在萧县丁里镇蔡洼村拍摄,但这里是淮海战役华野指挥部的驻地。谁能想到,当年拍下这张合影时,是淮海战役开战后五位总前委第一次出席“全体会议”。

  红色江淮纪行之淮海战役

  “黄维指挥桌是我妻子嫁妆”

  当年黄维用的作战指挥桌是马万斌妻子的嫁妆

  除了自己家成了黄维兵团被围双堆集时的指挥部,马万斌的家还有一个“宝贝”,那就是黄维当年使用的指挥桌,这个大桌子是马万斌妻子的嫁妆。在此后的若干年里,老马一直将这张具有历史意义的桌子珍藏,直到淮海战役纪念馆在徐州筹建,曾有当地政府部门来到老马家,欲出资500元购买送入纪念馆,但执拗的老马就是不愿意卖。

  周雷 张长伟 王丽丽 记者 李健 文/图

  政府出钱也买不走黄维指挥桌

  在老马家的一间偏屋内记者见到了当年黄维的指挥桌,由于珍视这张桌子,老马特地将这张桌子摆在了自己的卧室内。桌子呈枣红色,由于年代久远,桌体已经开始大块掉色,虽然略显破旧,但仍能看出桌子的沉重厚实。桌子上面老马还摆放着豆奶、电风扇等杂物。可以看出,老马对这张桌子,很“珍视”但“不供着”。

  “政府曾要给我500元钱,将这张桌子送到纪念馆收藏,但我没卖。”老马解释不卖的原因,是因为这张桌子是他妻子当年陪嫁的嫁妆,其次,老马认为,这张桌子是自己家的东西,又经历过战火,“卖掉,实在太可惜!”

  空投粮食

  曾引国民党军哄抢

  而对于当年的双堆集歼灭战,亲眼目睹整个过程的老马终生难忘。“黄维来时,周围几十个庄子的人都跑光了,到处都是国民党的兵!”老马回忆,当时的国民党军的士兵虽然穿得很好,但明显“精神头不行”。当时正值隆冬,双堆集非常寒冷,被围的黄维兵团缺少粮食,就靠国民党的飞机空投粮食,但由于解放军的包围圈越来越小,大多数空投的粮食都落在了解放军的阵地上,只有少量的落进黄维阵地,而就是这些为数不多的粮食却引发国民党军内部大乱。老马就亲眼看到,5个国民党兵去抢另外3个兵的粮食,甚至出现国民党兵哄抢军官的粮食。

  70年代

  黄维曾重回双堆集

  1975年3月19日,黄维与293名最后一批国民党“战犯”被释放了。叶剑英副主席在北京饭店设宴“招待”被“释放”的国民党“战犯”。黄维代表“战犯”做即兴答谢发言。当时,海内外许多报刊采访了这次宴会。

  出狱后的黄维任全国政协常委,而据马万斌回忆,在上世纪70年代,身为全国政协常委的黄维曾经重回故地,走访当年指挥部所在的小马庄。“当时来了17辆车,车上下来了很多人,不少人手上都拿着地图,对着地图指指点点。”老马说,由于当时的人太多,他根本没机会看到已经步入老年的黄维。

(责任编辑:刘芬娟)

我要发布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纪念六十年的国家历史,不仅仅是对建国过程的简单描述,还是一次对自己祖国的宏大审视。

更多>>> 我的解放时刻